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与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融合的可行性探讨

时间:2024-05-04

王爱萍

内容摘要: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将“互联网+”与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本文针对 “互联网+” 与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融合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通过对“互联网+”与营销模式创新融合的可行性研究,为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的构建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营销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营销模式 创新融合 可行性

引言

市场营销对于企业的利润起着直接作用,而营销模式又是其中关键。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代表的是我国的传统行业,试图利用互联网营高效、快捷、获取信息能力强的特点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开辟新的发展思路,将传统行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与互联网相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会给传统行业带来许多便利,例如传统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借助于互联网金融及其衍生品,企业可以通过微信、余额宝等平台,解决银行解决不了的融资问题。

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有了互联网的帮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互联网+农业”这一新兴模式的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一,利用大数据,对多年来收集到的有关土壤、气候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数据进行分析,试图在最适合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发展。第二,农业的最终环节也是销售,农民如果掌握不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其利润也是得不到保障的,互联网能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帮助农户解决营销问题。第三,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销售渠道狭窄的问题,如今农户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解决了中间商赚差价的情况,对销量的增长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经济效益的提升。面对万亿元以上的农资市场以及近七亿的农村人口,农业电商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

研究背景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在经济迅速增长的今天仍然不能忽视对农业发展,而要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通过将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带动农业发展,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路。我国一向以农产品品种多、质量好而闻名,同时全国各地区对农产品又形成了比较大的需求。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的生产多以小户为主,通常以家庭为单位,难以形成规模化的机器化大生产。各家单干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竞争,使得农民无法在最大程度上获利。除此之外,由于农民对互联网较为陌生,单凭经验很难准确获取市场价格走势,容易出现因分析失误而使利润下降的情况。根据调查,笔者了解到我国农民的营销方式,其中50%以上的农户选择自己生产、自己销售,不通过中间商的批发环节,而大约40%的农户只负责农业生产,而销售的任务则是经中间商之手,另外也有极少数的农户观念比较超前,也会选择网上销售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城乡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自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对瓜果蔬菜的要求也较为全面,不仅要新鲜多样,更要精致营养。但是,农村的生产方式还不够规范,大多采用粗放式生产,使得农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就形成了农户手中有大量农产品积压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发生。因此,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的营销方式不能有效满足市场流通需求。

“互联网+”与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融合

农产品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工具,以农产品增收为目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农产品营销方式,其应用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优势分析

1.“互联网+农业”得天时地利人和。农民通常对互联网认识不够,起初,人们并不会将“互联网+”和农业联系到一起,但是仍然有许多农业研究者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互联网的协助,也决定了“互联网+农业”的潜力是巨大的。相关研究表明,发展“互联网+农业”,有利于解决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的问题,减少流通环节,促进绿色和个性化生产。相关报道显示,阿里巴巴旗下的农村淘宝自创立到现在规模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加入到农村淘宝中来,农村地区的注册用户高达200万。另外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为“互联网+农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呈现增长趋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幅增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率。

2.从田间地头到全国各地,电商让农产品销售“利润飞奔”。曾经有报道,在某地的某个农产品市场里,农民正在进行着有序的农产品分工,给西瓜贴标签,做好包装等。有农民谈到,自从与“一亩田”平台合作后,每天的销量是以前的2倍还多。但最初与“一亩田”接触时,还曾经对这个平台产生过质疑,比如:是否能按照自己定价发布到平台上、平台的走账是否安全等。然而,随着此平台的应用,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商贩也打消了疑惑。一亩田的负责人在对此平台进行推广时指出:一亩田是专门服务于农产品线上交易的一个平台,为农业生产者、批发商、贸易商、消费者都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途径。一亩田是一个与淘宝类似的专业的平台,与各大银行都有合作,交易安全问题能得到保障。用户可以利用一亩田进行线上和线下交易的对接,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从而保证供求信息均衡。“一亩田”自2014年起,由试验到正式推广,用户可以在百度等浏览器上直接搜索到,可以帮助商户和农户解决供需不均衡等情况。一亩田的推广是互联网与农业结合的良好体现,不管是农民还是交易者都能足不出户就完成农产品的信息查询、订购等工作。并且农民通过互联网将库存产品的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可以解决库存积压亏本等问题。一亩田也加强了手机LBS功能的应用,人们可以通过“搜附近”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农产品供应者,保证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需要的农产品。除此之外,一亩田还采用了手机APP功能,为用户使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

3.我国推出多项措施促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目前,沿海城市的“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而我国其他省份虽然也在积极推广,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观念落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力弱、质量标准化和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等。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出台政策促进农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的新兴营销模式的发展,鼓励农户投入到其中。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将代表地区特色的农产品推向市场。并且注重规模化的生产、销售策略,将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散户联合起来,同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借助现有企业的品牌,帮助农户实现更好地销售,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另外,为了吸引电子商务人才,我国将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回乡任村官、电农等,让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在村镇开办网店、服务站等帮助农户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目前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机遇期,各地区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努力整合出一条适合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之路,逐步实现各地区农业的电子商务化。

4.迎来“互联网+”机遇,我国农产品电商蓄势待发。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发展快车道,也开始了磨合过程。“互联网+农业”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独特性,使得与电子商务联合后仍然走的是一条土特产之路。我国各级农业合作部门都纷纷将眼光瞄准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农产品初步开始了其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的结合,并且为农户带来了超额利润。互联网的出现恰逢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对于“互联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开发出更加便捷的平台来开展线上交易,下一步将支持“乐村淘”等涉农电商企业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让顾客在购买农产品时的满意度更高。同时,紧紧抓住电子商务的商机,在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和发展上加大投入力度,为此积极培养和引进精通电子商务的人才,并大力支持“互联网+农业”这一新型营销模式,将此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对于有此发展意向的农户给予技术上和资金上的鼓励和支持。

综上所述,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首先可以极大地省去中间商的层层环节。其次,解决了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因为农产品是一种季节性和地区性很强的产品,有些时节某些地区对于某一种农产品会极度缺乏,当地对此种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供给不足导致价格飙升,然而,同一季节别的地区也可能会出现此种农产品因供给过多而产生滞销、积压等现象。通过网上交易这一方式,可以及时、有效调节各地的需求。再次,便捷实惠。农产品电子商务给时间宝贵又追求生活质量的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局限性分析

目前,我国农户虽然有一部分已经加入了农村淘宝等一系列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并没有将此平台好好利用起来。农户可能风险承担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户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距离专业机器化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对于农产品营销模式构建和创新,还存在着很多挑战。

1.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待提高。农村人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大多缺乏创新意识。农村居民大多并不精通网络技术,对他们来说“互联网+农业”距离自身很遥远,也并不懂得只有掌握了第一手的信息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据调查,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如下:在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农户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不接受这一新鲜事物,更遑论要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交易了。

2.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从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来看,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单一方向上培养,农业专业出身的毕业生大多没有学过营销,而管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对农业大多不熟悉,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可能同时对网络也不精通,所以“互联网+农业”需要掌握三项专业技能的人才。因为专才不可能始终立足于农村工作,他们的任务还是帮助农村建立电子商务营销体系,而真正需要掌握网络营销知识的还是农民自己,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电农的培养。

3.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环境有待提升。农产品属于生鲜食品,重要的是新鲜度和质量,只有农户发出的农产品质量过关,顾客才能有继续购买的欲望。但是,我国网络平台销售,并没有制定相关的质量检测标准,一些无良农户为了短期利益,将不新鲜的农产品发给消费者,消费者一旦上过当就不再相信网上购物。据调查显示,有80%的人害怕不是亲自挑选的农产品不新鲜而选择实体店购买。58%的人害怕运输过程导致农产品变质而不愿意网购。

4.电子商务网站专业化水平较低。目前的“互联网+农业”还在起步阶段,大多数电子商务平台只是模仿淘宝的购物模式,并没有结合农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缺乏特色。大多数平台的管理水平不高,农户无法将最新的消息发布出去,供需信息不均衡的情况依然存在。

5.网上交易环境有待改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困扰电子商务发展多年,尤其在农村,大多数人害怕网络交易不安全而不选择网上购买,突出表现在消费者害怕不法分子盗取他们的银行密码、个人信息等。

研究结论及未来发展

相关调查显示,由于国家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如今倾向于进行农产品的加工生产,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在瓜果蔬菜上多花钱,所以未来一段时期内,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民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在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的同时采用网络营销的方式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润。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将“互联网+”与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只有充分掌握好“互联网+”和营销模式的相关知识和未来发展趋势,才能更好推进农业电商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