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制造业选择、比较优势与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

时间:2024-05-04

郑涛 左健 韩楠

内容摘要:本文以新结构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解释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并利用河北省2003-2012年的经济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此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制造业选择以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背离了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导致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滞后。文章最后对河北省如何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有效承接京津地区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业转移,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结构经济学 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 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综述

所谓新结构经济学是应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研究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及其变迁的原因,以说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为什么不同,为什么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不断变动的过程(林毅夫,2013)。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一国的要素禀赋决定其比較优势,本国应采取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这样该国企业才会具有自生能力,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本国经济也最具有竞争力,并因此取得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市场应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制度,但政府也应在协调投资、减少外部性、增长甄别、因势利导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林毅夫,2010)。

产业结构升级是新结构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一个地区持续快速的产业结构升级要求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即由劳动力相对丰裕的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到资本相对丰裕的要素禀赋结构。当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到资本相对丰裕的结构时,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相关企业自生能力强,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林毅夫,2014)。而一个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最佳方法是在任一特定时刻根据它当时给定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它的产业。此时经济将最富有竞争力,经济剩余将最大,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也将是最快的(林毅夫,2013)。具体来说,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初期,本地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而资本相对稀缺,因此劳动力的价格较低,资本价格较为昂贵。此时应发挥本地劳动力丰裕的比较优势,选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关企业自生能力较强,在国内和国际竞争中能占据优势。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能吸纳本地大量劳动力,促使本地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资本稀缺的状况得到改善,要素禀赋结构由劳动力相对丰裕的结构向资本相对丰裕的结构升级。此时现代服务业将会成为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相关企业会具备自生能力而快速发展,推动该地区由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地区在劳动力相对丰裕而资本相对稀缺的阶段选择背离自身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那么相关企业将缺乏自生能力,抑制本地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要素禀赋结构无法从劳动力相对丰裕的结构升级到资本相对丰裕的结构,现代服务业因缺乏自生能力而发展缓慢,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必将陷入停滞状态。本文按照该理论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现状进行解释与实证检验。

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现状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不仅落后于京津地区,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衡量标准,京津冀地区和全国2003-2012年第三产业产值与GDP的比例如图1所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与总体就业人数的比例如图2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和升级速度都十分落后。产业结构升级滞后导致河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有效转变,依然沿袭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增长模式,对环境破坏严重,污染雾霾等问题很难根治。本文将结合新结构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对此进行解释。

河北省制造业选择分析

(一)河北省制造业的劳动力密集度分析

河北省人口规模大,在全国排名第六位,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河北省的比较优势。正确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方法是选择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但计划经济时期河北省发展了相当大规模的钢铁、水泥等资本较为密集的制造业。由于产业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可能制约了河北省制造业的合理选择,导致改革开放以后河北省制造业的劳动力密集度较低。本文首先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以及就业的增长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判断河北省制造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原理如下:

其中,xki0表示i地区k行业基期的值;rki表示i地区k行业该时期内的增长率;Δxki表示i地区k行业该时期内的增量;rw代表该时期内全国所有行业的总体增长率;rkw代表该时期全国范围内k行业的增长率。将(2)式进一步变形为(3)式,并将(3)式表示为(4)式。

(4)式中STR代表结构效应部分,表示全国制造业增加值以及就业增长对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的推动作用。DIF代表效率部分,表示由河北省制造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对本地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增长的推动作用。2003-2012年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以及就业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可知,由于2003-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稍慢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在此情况下,河北省STR部分为-20.3%,DIF为120.3%,这表明全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对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几乎没有推动作用,而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很快,远高于全国水平,这完全是由于自身快速发展引起的。由表2可知,2003-2012年全国以及河北省制造业就业增长都很快,河北省STR部分为78.5%,DIF为21.5%,这表明河北省制造业就业的增长大部分是由于全国制造业就业增长所推动的,由自身产业发展引起的就业增长很少。

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虽然河北省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快于全国水平,但制造业就业增长速度较低,这说明河北省制造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很差,劳动密集度较低。这很可能导致制造业的选择与自身比较优势背离过大。

(二)河北省制造业与自身比较优势的背离程度分析

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中,一般以技术选择指数TCI来衡量某地区制造业选择与自身比较优势的背离程度。

其中,AVMi,t是i地区制造业在t年的增加值;GDPi,t是i地区t年的GDP;Lmi,t是i地区t年制造业的就业人数;Li,t是i地区t年的就业总人数。如果一个地区在要素禀赋结构处于较低水平,即资本相对稀缺而劳动力相对丰裕的阶段选择背离自身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那么制造业部门中的企业会缺乏自生能力。此时政府会给予这些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并提供补贴性贷款来提高它们的营业利润,以已解决自生能力不足的问题。此时,相对于其他情况,AVMi,t的数值较大,又因为制造业资本密集度较高,其吸纳劳动力较少,因此对于制造业选择背离自身比较优势的地区而言,公式(1)的分子较大,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选择指数可以被用作一个地区制造业选择背离自身比较优势程度的代表变量。2003-2012年京津冀各城市以及全国的技术选择指数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河北省2003-2012年的技术选择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京津地区,这表明河北省制造业选择与自身比较优势的违背程度较大。

河北省制造业选择对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作用的实证检验

(一)计量模型

由于河北省制造业选择与自身比较优势的背离程度较大,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相关企业缺乏自生能力,在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中不具备优势,导致河北省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的速度较为缓慢,严重减缓了要素禀赋结构由资本稀缺向资本丰裕结构的升级速度,进而阻碍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本文将利用河北省2003-2012年的经济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北省背离自身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选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进行验证。

计量模型的表示形式如下:

各变量下标r代表河北省某城市,t代表年份。以产业结构作为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用r城市第t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代表,记作TGDPr,t。用产业结构的一阶滞后项TGDPr,t-1代表产业结构自身变化的影响。制造业选择与比较优势的背离程度采用r城市第t年的技术选择指数代表,记作TCIr,t。Xr,t代表模型的控制变量,包括人力资本水平、医疗条件、文化水平、交通运输能力等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因素。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用r城市第t年的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表示,取对数后记为lnStudentr,t;医疗条件用r城市第t年医院床位总数来表示,取对数后记为lnBedr,t;文化水平用r城市第t年的人均公共图书数量来表示,记为Bookr,t;交通运输能力用r城市第t年的货运总量来表示,取对数后记为lnTransportr,t。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本文采用数据均来自《中国城市年鉴》,相关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

2.数据平稳性检验。为了减少伪回归的出现,本文首先采用HT检验法对数据平稳性进行考察,所用变量均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3.计量模型估计结果与实证结论。分别对不考虑被解释变量自身变化影响的普通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而后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考虑自身变化影响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進行估计,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的估计结果可得,在不考虑产业结构自身变化的影响时,以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为准,此时技术选择指数对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技术选择指数增加1个单位会导致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0.131。此外,人力资本水平、文化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都会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而医疗条件的改善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促进作用。当考虑产业结构自身变化的影响时,AR(2)统计量以及sargan统计量的结果表明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和工具变量过度识别的问题。系统GMM估计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一阶滞后项对产业结构的改善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技术选择指数对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技术选择指数上升1单位可以导致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0.171。此时,人力资本水平、文化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同样会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而医疗条件的改善对产业结构升级依旧没有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技术选择指数对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河北省背离自身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选择抑制了本地的产业结构升级。由于受制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河北省的制造业选择以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无法有效利用本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致使经济缺乏竞争力,本地居民收入水平无法提高,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受阻并导致产业升级滞后。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启示

由于产业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的特征,产业选择具有很强的粘性,单靠河北省自身的力量很难纠正制造业选择与自身比较优势的偏差,还需要有效承接外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为河北省改变这一现状提供机遇。

近年来,京津地区制造业增长逐渐放缓,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加之京津地区房价水平高企,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城市拥堵等原因,该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存在向河北省转移的趋势。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应促进京津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河北省转移。与此同时,河北省要加强省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改善各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降低地方保护,增强商品和要素在河北省内部的流动性,形成统一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改善企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各城市创建工业与科技园区,为迁入河北省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优惠贷款政策,为相关企业的迁入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如果河北省能有效承接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本地区的劳动力会与其结合,在河北省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制造业集聚。当一个地区制造业的集聚初步形成时,由于价格指数效应的存在,该地区实际工资水平会大幅提高,这会吸引更多劳动力参与制造业生产。此时,本地市场效应发挥作用,使得该地区制造业集聚规模进一步扩大。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能为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提供良好先决条件。如果本地区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能够大规模地与制造业相结合,那么本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会显著提高,经济会极具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速度得到大幅提高,本地区资本稀缺的状况将会得到明显改善,此前由于本地要素禀赋结构落后而缺乏自生能力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也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会使得河北省的要素禀赋结构升级进入良性循环,现代服务产业将会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产业结构升级滞后的现状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13(3)

2.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0(10)

3.韦森.探寻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和未来道路—评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3(3)

4.余永定.发展经济学的重构—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J].经济学(季刊),2013(3)

5.黄少安.《新结构经济学》测评[J].经济学(季刊),2013(3)

6.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评论回应[J].经济学(季刊),201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