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伟 马碧云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 生产性服务业 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附加值、能耗低的产业,它的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连。作为中间产品投入,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制造业以及其他第二产业输送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现阶段,我国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论是改善生产方式、开发核心技术还是创造知名品牌,都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积极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还能推动企业提高效率,增加收益,最终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实践意义。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北京在建设服务型城市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4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1196.1亿元,占北京市GDP的52.49%,已达到同时期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说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其实力和潜力都在逐渐地显现出来,已经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流通服务增加值为2393.6亿元,信息服务增加值为2081.9亿元,金融服务增加值为3357.7亿元,这三项服务业增加值占到了生产性服务业总增加值的近70%,科技服务增加值为1662.7亿元,占比14.9%。这一数据反映出相对于其他服务业部门,科技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在拥有多所名牌大学和全国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北京,科技服务业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之间相互渗透、同步发展,在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北京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的需求来源是企业,这些企业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企业,其中又以第二产业为主。从北京的情况来看,第二产业的比重连年下降,而生产性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却不断提升。逐年下降的第二产业所产生的需求已无法完全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据此推测,十年间生产性服务业的部分需求来源已经从第二产业逐渐转移向了第三产业,这也意味着生产性服务业的自增强效应将更加明显。从生产性服务业各子行业的基本情况来看(见表1),金融业所占比重最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所占比重位居第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二个产业所占比重大体相当,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从产值占比来看,金融业毫无疑问是北京的支柱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对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余行业则是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中坚力量。
从发展趋势来看,生产性服务业近十年增长率的波动较大。其增长最快的是2007年,达到了27.3%;增长较缓的是2009年,为10.9%。其增长率的波动与整体服务业增长率的波动及GDP增长率的波动相一致。这表明针对中间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同步进行,这与其他一些地区的服务业增长与地区GDP增长交替进行形成了明显的对照。其原因在于北京服务业占比极高,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也较高,这使得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服务业的增长。当经济增长较快时,针对中间需求服务业的增长往往快于经济的增长;而当经济增长放缓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虽然也有所放缓,但却高于总体经济的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一直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器。
从子行业的增长情况来看,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子行业的增长较快,但各年份间也存在波动。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增长较慢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的增长则处于平均水平。
从波动和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相对稳定;金融业的支柱行业地位仍将继续维持。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近十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未来也有希望成为北京新的支柱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不断萎缩,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愈加下降。
研究发现,与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相吻合,到工业化后期,北京第二产业创造的财富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则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既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行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充分展现了其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在其不断发展的同时使得就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制造业就业人口逐渐下降的同时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度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产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法,用投入品与产出品来进行衡量。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以知识、技术以及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为主,本文根据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进行产业的关联度分析。通过对各种指标数据的計算,准确并深入地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关系,同时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做一个基本定位,从而理性认识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决策的提出提供依据。由于投入产出表每五年公布一次,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市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度
1.第二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是生产单位j产品消耗i种产品的数量,表明国民经济的生产技术结构。用aij表示,aij=xij/Xj。
完全消耗系数。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消耗不仅有直接消耗,而且有间接消耗,直接消耗与全部间接消耗的总和就是完全消耗。完全消耗系数能够更本质、更全面地反映部门内和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用bij表示j产业产品对i产业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
从表2可以看出制造业的不同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偏好存在较大差异。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普遍高于煤炭开采、纺织业等一些初级加工业以及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这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性服务需求高的特点。另外,除了高新技术产业外,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石油炼焦产品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系数也较高,这两种行业属于中等技术制造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资本、技术和知识在这些行业中的投入力度大,将对产业升级、产出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还有其它类别的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在0.01以下,不论是直接消耗还是间接消耗,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都是很低的。总之,可将第二产业各部门分为两类,一是需要依靠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来进行发展和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个别加工制造业,另一是更加依赖原材料而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很小的制造业。
从表3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消耗情况。交通、信息技术和科学研究业的消耗系数最高,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这三个部门的带动作用很大,特别是高中技术型制造业的发展会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其本身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既有前向关联又有后向关联,在各自发展中相互促进,在相互促进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
2.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必然要影响或受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影响力系数是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而感应度系数就是一个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通过研究一个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可以了解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如果大于1,则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如果小于1,则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之下。影响力系数所表示的意义也是如此。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对表4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交通运输、仓储以及邮政业不论是感应度系数还是影响力系数都是最高的,且远远超过了1,说明其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显著的地位,不管是运输原材料还是向市场输送商品,物流业都扮演着其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其对企业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感应度系数上来看,批发和零售、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均大于1,表明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这几个部门容易受其他产业变化的影响,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均小于平均水平,说明它们独立性较强,其他产业发生变化对其产生的波及作用较弱。从影响力系数来看,除物流行业以外,生产性服务业其他部门均在平均水平以下,由此说明虽然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在北京经济发展中占据半壁江山,但其重要程度的发挥以及与其产业的服务性质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相比之下,第二产业中的部分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都超过了1,说明北京的产业结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销路结构分析。销路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产品的分配去向,这是产业关联的重要方面。它通过各产业部门产品的分配系数来度量,即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品销往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对于生产性服务业来说,分配系数的大小可以衡量其对于一个产业的影响和制约程度,同时也可以得出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哪些部门发展较为成熟,哪些部门还需要继续提升。
式中:dij表示第i部门产品Xi分配使用在第j产业部门生产用途上的比重;xij表示第j部门购入i部门的产品量。
通过表5的数据,反映出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部门的服务产品被分配到第二产业的比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分配系数最大,为0.302,表明在交通运输产业的服务产品中,有超过30%被分配给了第二产业。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该产业的产品有近30%被分配给第二产业,而且信息技术服务的分配系数也有0.235,说明北京第二产业的最终产品中技术的含量已经占到了相当的比例,技术的投入有利于提升最终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企业的效率,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对科学技术的高端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业对第二产业的分配系数只有0.10,即北京金融业为第二产业提供的服务不足10%,说明金融业已经将主要的服务对象转移到了第三产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撑,不利于北京的工业实现转型升级。
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第一,科学技术投入已初具规模。从完全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中可以看出,科技服务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中间投入,被用在第二产业的生产和加工当中,这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对科学技术的高需求,也为制造业中的一些部门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服务产品的投入缺乏科学规划。通过对中间投入率等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二产业的各部门中都有投入,且投入比例相差不大。由于没有考虑到不同部门对科技服务需求的差异,致使需求高的部门投入不足而产生效益降低,需求低的部门盲目投入导致资源浪费。第三,金融业对第二产业的支持力度下降。前述研究表明,2012年北京市金融保险业对第二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有所下降,这与近几年来第二产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等问题的制约,工业发展到了结构转型升级的瓶颈期和发展速度放缓有关。而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顺势而上,利用金融业的支持扩充市场,因此金融业将大多服务投入到第三产业从而减少了对第二产业的投入。第四,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力有待提高。从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可以看出,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容易受第二产业生产活动变化的影响,但本身的生产活动变化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北京虽然已向后工业化迈进,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体系还不成熟,第二产业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仍然居于主要地位。
(二)对策建议
保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创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继续降低私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让生产性服务行业有效竞争,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培育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企业是市场的基本单元,是吸纳人才和输送知识的关键场所。加强并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注重培育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是通过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来进行联系的,随着制造业产业的升级,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在质和量上得到提升,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能够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从低产出高能耗变为高产出低能耗。加大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制造业的发展一定不能离开金融的支持,北京市的金融体系发展较为完善,各种国有银行,投资性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企业网点遍布各地,要合理规范行业秩序,引导其有效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外金融资源,为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發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对津冀地区的辐射作用。天津和河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处于较低水平,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机制还位于初级阶段。在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天津和河北地区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随着这两个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与之联系密切的生产性服务业也相应获得发展,由此逐渐缩小京津冀三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差距,真正实现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敏俊,张卓颖.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与区际经济联系[M].科学出版社,2012
2.周伟.北京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朱晓青.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及其发展条件探讨[J].新视野,2008(6)
4.韦良中,侯汉坡,刘春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开发研究,2009(4)
5.周伟.信息服务业对首都经济的带动作用[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6.周伟.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是北京实现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4(6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