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强化人才引进培养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时间:2024-04-23

陈元春

功以才成,業由才广。进入新时代,要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重庆人社部门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努力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围绕提升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专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高质量办好国家级、市级高级研修班,大力培训急需紧缺专技人才。深入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建立“博士+博士后”连续培养机制,出台支持重庆大学博士后专项政策,推动博士后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今年新获批10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市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增加至83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4家(包含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立足我市重点产业、行业、专业需求,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培养技能人才。打造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公共实训、技能研发、就业指导“七位一体”的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创建国家职业训练院。每年举办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国际邀请赛,每年开展120场次“巴渝工匠”杯市内竞赛,吸引100万名技能人才参赛。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校新建移动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重点特色专业,实施技师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项目,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2万名。

围绕“高精尖缺”,引进优秀人才

完善引才政策。按照“常规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思路,创新产业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引导区县、用人单位出台引才政策,推动建立多维度评价、市场化激励、社会化投入的引才政策体系。坚持需求导向,扩大政策覆盖面,进一步优化引才政策。探索人才培育引进激励办法,对用人单位、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视其引才育才效果给予奖励。

搭建引才平台。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为更好促进人才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服务。加快中国重庆猎头基地建设,培育发展高端人才猎头机构,为用人单位提供专业化服务。

开展引才活动。打造“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品牌,开展“事业单位专场招聘会暨博士后专场招聘”“博士渝行周”“民营企业引才服务月”等系列活动,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优秀人才。紧扣“聚集海内外英才·聚力高质量发展”主题,高质量举办“重庆英才大会”,签约紧缺急需优秀人才608名、项目227个。截至10月,全市举办海内外引才活动138场,达成引才意向10000余人。

围绕放权松绑,深化改革创新

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我市出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序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落实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建立健全基层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按行业属性把人才分为10个重点领域38个类别。增设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兴行业产业人才类别和评价标准。为海外留学人员、博士后、特殊人才等打通职称评定“绿色通道”,今年已有301名特殊人才通过“绿色通道”获评高级职称。

探索建立岗位聘用考核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聘用考核机制,选取重点单位先行先试,聚焦“谁来考”“怎么考”“考什么”“怎么用”关键环节,支持试点单位适度评聘分开,扩大高级职称人才“蓄水池”。对聘用期满人员,采取“全体起立,重新入座”方式,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了能上能下。通过改革试点,不仅有效去除人才身上的“永久牌”标签,也为优秀人才快速发展开辟了通道。

完善绩效工资调整机制。围绕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拓宽人才激励渠道,对人才特殊激励薪酬实行单列,明确20项收入项目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在分类分档调控的基础上,对承担国家战略发展任务的科研院所、“双一流”大学实行“再上浮”,最大增幅可达到1.4万元/年。今年上半年,16所高校发放高层次人才激励性报酬9000余万元。放开绩效工资构成比例限制,加大考核奖励的分配比重,允许单位在绩效工资总量内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从制度上打破“大锅饭”和“岗位等级确定分配额度”的分配误区。

围绕近悦远来,优化人才服务

优化人才服务。围绕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构建市级、区县、用人单位三级联动人才服务体系,落实1300余名服务专员,采取“一对一”方式,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医保、配偶就业、户籍等“8+1”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人才创新创业需要。全市已累计发放人才服务证近1400张,为人才提供服务8000人次,得到人才广泛好评。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人才贷”政策,为人才提供100万元至2000万元的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的信用贷款。助推人才公寓建设,协调推动中英文路牌路标设置,为人才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营造良好氛围。推进设立“重庆市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优秀人才。加快市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建设。推动设立重庆“名人堂”,建立首席科学家、特聘专家、荣誉市民、形象大使等人才荣誉制度,切实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