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龙宣辰
2019年10月18日上午9点,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德社区。
律师孙圳来到社区羽毛球场,准备召开“以案说法”院坝会。
此时,20多位居民早已围坐在一起。
“今天这堂课,我来和大家讲讲婚姻里的那些事儿……”孙圳已经不是第一次受邀到社区义务开展院坝会了,“看到社区居民越来越懂‘法,我就觉得‘值了。”
43岁的廖俊容在现场一边记笔记,一边笑着说:“通过这种方式,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我们每个月都开展这样的活动,一是能让大家多了解法律知识,二是能提高居民素质,让社区治理更顺畅。”龙德社区党总支书记梅钟利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龙德社区党总支通过联合各级组织,发动群众,构建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了社区共联共建共治。
发挥区域大党建的“乘积效应”
每个工作日早上,边林都会从万友四季缤纷小区走路到大山村轻轨站乘轻轨上班。
街道干净整洁,绿化带满目葱绿,和清晨的阳光一起带给边林一整天的好心情。
“以前两边的绿化带里有很多垃圾,塑料、水果都有,夏天味道不小。”邊林告诉记者,但今年夏天过后,环境问题得到根治。
这样的“蝶变”为何得以实现?
原来,这是龙德社区城市区域化大党建单位巴南区中医院党员志愿者们的“功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块区域属于“三不管”地带,没有固定的环卫工人负责清洁。
巴南区中医院党委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组织了20多名党员志愿者,在炎炎夏日,对这约4公里的街道和绿化带进行了彻底清理。
“每个人都拿着塑料袋、扫帚,一点点把垃圾清干净。”龙德社区工作人员刘群告诉记者,“每个人都很累,但大家都没怨言。”
此后,龙德社区所属龙洲湾街道不断和相关部门协商解决这片区域的环卫问题,并组织居民志愿者和其他单位志愿者进行不定时清扫。
这只是龙德社区构建城市区域化大党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龙德社区通过深入实施城市基层党建共联共建,进一步推动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联建共建,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
截至2019年9月,龙德社区城市区域化大党建成员单位已有22家,它们为社区提供文艺活动场地、资源,提供党建帮扶基金、特殊群体慰问资金,参与社区“扫黑除恶”“环保创卫”等活动,为龙德社区治理加油助力。
激发基层力量的“主人翁意识”
“老王,早上好!”
“王叔叔,来啦!”
10月22日上午,冒着绵绵细雨,年过七旬的王晓林一边和社区的老友问好,一边来到位于龙德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的“老王工作室”,他是“老王工作室”的组长。
在这间不到1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各种调解制度图、工作安排表挂满了墙壁,唯有进门左侧的墙壁上,空出了2平方米不到的面积,叠挂着两幅锦旗,其中一幅是江尚怡景小区田家赠给“老王工作室”的,上面写着:关注民生施恩泽,为民着想办实事。
这短短14个字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今年5月的一天,脸肿得老高的田垚(化名)和她的母亲来到了“老王工作室”。
“我男人打我……”只说了这一句,田垚和她母亲便止不住地痛哭起来。
“老王工作室”工作人员张雪琴连忙安慰,了解详情。
原来,田垚的丈夫赵世(化名)长期在酒后殴打她,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近两年。田垚经常身有淤青,她提出离婚,赵世却无理纠缠。
了解情况后,张雪琴联系老王一起想办法。而赵世为了躲避调解,竟然回了武隆老家。老王打电话过去劝解赵世,他要么不接电话,要么就甩狠话:“我就是要缠着她,你们管不着!”
“这个性质太恶劣了,我们要用法律震慑他。”老王义正辞严,专门找到社区派出所张警官,给赵世打了一通“普法电话”,还要求他尽快回来处理离婚事宜。
赵世害怕了,回到了巴南家中。
于是,老王和工作室几位工作人员相约到田家“做客”。
看到来了那么多人,赵世心里有点发憷,但谈及离婚,仍不情愿。
“我就是不离婚!”
看到赵世的态度,老王觉得要软着来试试:“赵世,你看看你们两口子像是过日子吗?你一直缠着她,你自己后半辈子还能有着落么?”
听到这话,赵世愣住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解,赵世和田垚终于顺利离婚。
“社区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太多了。”老王感慨道。
老王热心别人的事情,自己却身患恶性肿瘤。手术后,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劝说他不要再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可王晓林却说:“我是老党员,是居民委员会委员。这些事情你不做我不做,那谁来做?”
截至今年9月,“老王工作室”在王晓林的带领下,已调解大大小小上百个矛盾纠纷,工作人员也从最初的5名发展到了现在的32名。
舞动志愿服务的“五色丝带”
2019年10月18日晚上7点,龙昌碧和几位阿姨一起在龙德社区巡逻,她们手臂上戴着红袖章,袖章上别着一条橙色的丝带。
这是平安建设“橙丝带”志愿者服务队的标志。
平安建设“橙丝带”志愿者服务队的主要工作是每晚在主要街道巡逻,减少社区夜间冲突。
去年的一个深夜,他们遇到了一位约80岁的老人独自待在路边,眼神呆滞、无法交流。
夜晚清冷,路边石板冰凉,这让“橙丝带”队员很忧虑,他们一边尝试询问老人住址,一边查看他身上是否有什么信息。
终于,“橙丝带”队员在老人裤子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写有电话的纸条。
“橙丝带”队员们欣喜若狂,赶快打电话,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
“幸好有你们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老人的儿子千恩万谢。原来,这位老人患有轻微的阿尔茨海默症,那天正好没有按时吃药,所以突发病情,在街头游荡。
“橙丝带”是龙德社区2017年成立的“学雷锋·五色丝带”志愿者服务队之一,此外还有“红丝带”服务队负责民生政策咨询服务,“黄丝带”服务队负责爱心帮扶,“绿丝带”服务队负责环保创卫,“蓝丝带”服务队负责文化教育。
这五个志愿者服务队都是居民自愿参加,志愿者约400人,其中有150人左右为常驻志愿者。他们活跃在社区工作的各个领域,是龙德社区治理工作的最大载体。
“看到‘五色丝带志愿者,就觉得很安心。”今年87岁的王晓婆婆正在路边挽着老伴散步,她大声告诉记者,“如果腿脚好,我也参加!”说完,看着老伴哈哈笑了,仿佛忆起年轻时的热情。
夜色浓重,一轮弦月远挂,万家灯火、人来人往,龙昌碧一行人在龙德社区的夜间巡逻,仍在继续。
【点评】
在社区工作中,单独依靠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会有很多掣肘,效果也非常有限。我们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一是以“党员为骨干”,以发动辖区“在职单位党员+居住在小区流入党员+组织关系在社区党员”为突破口,结对小区物业和居民小组,在每个楼栋建立施行党小组长、楼栋长、治安委员、卫生委员、宣传委员、监督委员和物管员“两长五员”楼栋协会的工作法,定期以楼栋、小区为单元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二是抓好新时期思想建设,注重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区建设,以“德法相伴·幸福龙洲”为宣传教育指导目标,及时了解社区情况,及时掌握居民思想动态,将矛盾、问题尽量化解在家门口,开展“以案说法”院坝会、“德法相约”大讲堂、红黑榜等活动提高居民及工作人员德法素养;三是针对居民渴望小区能成立业委会,而在小区业委会难成立并且难做好工作的情况,社区党组织摸索一条新路径,成立社区、小区“老王工作室”,让“老王工作室”成为小区业主、小区物业和社区服务的纽带和中心,打通党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共画小区、社区“同心圆”。
——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德社区党总支书记 梅钟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