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时间:2024-05-04

■ 邵金菊 副教授 姜丽花 副教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亟需转变,经济由工业主导迈向服务业主导。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6069.5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二位。然而,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也在扩大,2014年为1980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近60%。与中国相比,印度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开始的较早,且印度服务贸易占GDP的一半以上,这一比例远高于中国。印度服务贸易起步早、发展快,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印度软件外包业占全世界60%以上,在发达国家中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印度服务贸易的成功发展模式值得转型中的中国借鉴与模仿。本文通过比较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以期为中国经济向服务贸易转型的政策提供微观基础。

国内相关文献大部分仅仅单方面的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如陈虹和章国荣(2010)对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中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相对弱势的结论。王绍媛(2005)在对净出口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市场占有率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之后,得出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劣势这一不争的事实。关于中印对比方面,魏作磊(2007)主要就中印两国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发现印度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更高。陈怡(2006)用 RCA 和 TC 两个指标对两国服务贸易总体进行比较,指出中国虽然在服务贸易总量上超过印度,但其整体竞争力相对于印度有显著劣势,并且这种劣势有扩大趋势。而国外学者鲜有对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比较两国的经济(Lal and Deepak,2002;Anshu Saran,2005),他们主要对中印经济各自成功的原因、发展模式、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存在问题等进行比较研究与分析。

本文试图全面分析中国与印度在服务贸易上的竞争力。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首先,区别于国内外的研究,本文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国际公认的指标,全面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使用最近更新的数据,分析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数据选取及国际竞争力指数指标说明

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理论主要有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现代影响较大的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学者们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主要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来衡量一国某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利用2000-2013年期间14年的数据,对中印在服务贸易及各自服务领域中的旅游、运输、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等进行类比,并以列表的方式进一步讨论中印各行业的竞争力优势,指标选取传统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数据来源:WTO网站www.wto.org数据库。

1.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为一国某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该产品的出口总额的比率。一个国家某行业的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越大,说明该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越强。在服务业各领域中,国际市场占有率用于分析此类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意义。国际市场占有率计算公式可表述为:

表1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单位:%)

表2 中印服务贸易TC指数

表3 中印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比较

在(1)式中Xst表示s国t产业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Yst代表s国t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Wt代表世界市场t产品的出口总额。

2.竞争优势指数。竞争优势指数(TC)是最常见也是比较简单的衡量一个国家各行业竞争力的指标,它也是相对比较稳定不受通货膨胀影响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其中竞争优势指数由TC表示,Xst代表s国家的第t种商品的出口,Yst代表s国家的第t种商品的进口。

一般情况下TC的取值范围为(-1,1),TC>0则说明该商品的比较优势大,当TC越来越接近1时,说明该行业的竞争力就越来越大;当Xst<Yst,TC<0则说明该商品的比较优势小,当TC越来越接近-1时,说明该行业的竞争力就越来越小。

3.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可以衡量一国某类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类产品在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重关系。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3)中,RCAst表示s国t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其中Xst所代表的是s国t类产品的总出口额;其中Ys所代表的是s国所有此类产品出口额—包括商品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Xwt表示世界t类产品的出口额;其中Yw所代表的是全世界此类产品出口额。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当RCA指数大于2.5,在这个数值以上的国家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就相当强;若RCA指数大于1.25而小于2.5,在这个数值范围内的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强;如果RCA是小于1.25而大于0.8的话,该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就处于一个中等水平;如果RCA小于0.8,在这个数值以下的国家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二)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1.中印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根据表达式(1)可以计算出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和两者的变化情况,如表1和图1所示。

表4 面板单位根检验

由表1可以看出,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在2000年到2013年间,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0%到4.35%间浮动,但基本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印度与中国相似,从2000年到2013年在1.10%到3.37%间浮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均出现小幅下滑,但都迅速恢复且持续上升。

中印服务贸易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表明中印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虽然中国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印度,并不能表明中国的服务贸易水平已经超过印度。因为印度的服务贸易起步早,高速增长的时期在20世纪末,且其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远高于中国。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晚,所以只从国际市场占有率上不能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高于印度,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只作为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来进行对比分析。

2.中印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分析。根据TC的计算公式(2)可以绘制表2。不难看出,中国的TC值一直低于印度,TC值在-0.08到-0.1间波动,TC<0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处于劣势。这是因为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且逆差规模不断扩大。印度TC值处于-0.07到0.1之间,而印度自2002年后逐渐扭转逆差变为顺差。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如印度,从图2可以更直观的看到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印度的差距越来越大。

3.中印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由显性比较优势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中国RCA指数处于0.57到0.44之间,而印度RCA指数在1.48到1.88之间,远高于中国的水平,如图3所示。

图3进一步揭示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印度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RCA指数从2000年后缓慢下滑,从2000年的0.57下降到2013年的0.47,而印度则在波动中逐渐加强,RCA平均接近1.8,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差距不断扩大。由RCA指数的含义可知,大于1.25属于较强水平,而小于0.8则表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较弱。从RCA指数上看,印度属于服务贸易强国,而中国则属于服务贸易弱国。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差异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为考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找出造成中印竞争力差异的原因,本文选择两个国家14年间的数据作面板数据分析。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和综合各文献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将计量模型设定为:

式中α0为常数项,αi为待估计的参数系数,εit为随机误差项。

Shareit:为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侧重于一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可以更好的衡量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GDPit:代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此处用样本国GDP占世界总产出的比重衡量。一国的比重越大,代表着经济规模越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高,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越大。预计其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为正。

MXit:代表货物贸易出口水平,用货物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货物总出口的比重衡量。由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既相互替代又互补,所以影响不确定。

HCit:为人力资本,本文选取两国受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来衡量这一变量。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国际核心竞争力的象征。预期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为正。

Openit:为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水平,用各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服务贸易开放度越高,越能参与国际竞争,国际竞争力也就越高。预期其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为正。

FDIit: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用一国吸收外资直接投资总量占世界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比重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给一国带来了资金与资本,而且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等隐性财富。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也会使一部分原本用于出口的服务产品直接在国内消费,以致减少服务贸易的出口。所以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不确定。

(二)面板单位根检验

模型回归之前,应该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Eviews操作,本文分别得出各变量的LLC、IPS以及CH三种检验方法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中结果可知,除了FDI的LLC检验结果拒绝存在面板单位根的原假设以外(p值0.0130<0.05),其余的检验都未能拒绝原假设。而各变量一阶差分序列检验结果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所以,综合各种分析的三种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认为:回归模型中的各种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表5 面板协整检验结果

(三)面板协整检验及回归方程分析

由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模型的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面板协整性检验,本文使用的是Pedroni检验方法,检验原假设为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一般而言,在时间跨度不是很长的模型中(T<30),Panel ADF和Group ADF的检验效果较好,而Panel rho和Group rho检验效果较差,其余的居于中间。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Panel v、Panel rho和Group rho三个统计量不能接受原假设,而Panel pp、Panel ADF、Group pp、Group ADF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由于本文实证研究的样本为14年(小样本),所以用Group ADF、Panel ADF的检验结果为准,因此可以判断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该面板模型为混合面板模型,由Eviews回归得到回归方程为:

图1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变化

图2 中印服务贸易TC指数

图3 中印服务贸易RCA指数

回归结果中R2=0.969,表示模型整体拟合的比较好,DW=1.22,表明模型的残差项不存在自相关。

从估计得到的回归方程可以得出,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水平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显著为正。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上升0.1903个百分点。货物贸易出口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上升0.1805个百分点。说明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GDP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也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较前两个因素弱。

人力资本和FDI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虽然也有较弱的正向影响,但是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作为发展中国家,两国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也可能是两国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从而阻碍了人力资本发挥作用。同时FDI带来的替代出口效应较大,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中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溢出效应很低。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与印度2000-2013年的服务贸易数据,根据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印度属于贸易强国,而中国则处于服务贸易弱国的地位,服务贸易一直为逆差,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发展轨迹相似。中国服务贸易在绝对量上要略高于印度,但是在国际竞争力上明显要弱于印度。实证分析表明,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服务业开放水平和货物贸易的出口水平,GDP的增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和FDI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结论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启示意义在于:

第一,提升服务业水平,发展支柱服务业。印度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以及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也使其整体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缺少具有明显竞争力的服务业。中国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发展较快,可以借助这两个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使之成为支柱服务行业。同时在保险领域,中国处于起步状态,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予以适当的开发即可以较大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水平。中国服务业发展程度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服务贸易的开放。政府可以大力扶持有望成为支柱产业的金融业和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增加其吸收国外技术经验的机会,以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印度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的成功发展模式。

第三,优化货物贸易出口结构。实证分析证明,货物贸易出口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从估计出的参数发现,正向影响的程度不高。这说明中国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中国货物出口主要集中在技术水平、附加值低的产品,对服务中间品和服务中间机构的要求不高,不能很好的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应该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能有效带动服务贸易发展的货物出口,如加大对产品的研发与技术投入等。

1.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0(2)

2.汤玉梅.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市场周刊,2008(10)

3.魏作磊.中国与印度服务业发展比较.统计研究,2007(3)

4.王绍媛.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6.Anshu Saran,Chiquan Guo.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The case of India and China[M].Business Horizons 48,2005(2)

7.Deepak Lal,India and China:Contrast in Economic Liberalization,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h Asia,2002

8.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www.wto.org.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