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物流配送问题及其优化路径

时间:2024-05-04

■ 杨小彬 副教授(江西科技学院 南昌 33000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也快速成长,已在第三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据全球经济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重为9.78%。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产业,具体包括批发业、零售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等。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已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商贸流通业的物流配送更是在消费与生产之间搭起了“配送桥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B2B、O2O等新型行业的高速发展,对商品流通的需求愈加强烈。且这里的“配送”并非单纯的货物配送,而是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全面把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效率的大幅提升。在从事物流配送时,必须将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等需求纳入其中,进行综合考量。由此,商贸流通业的物流配送已活跃于物流体系的舞台上,并成为现代重要的组织形式。同时,更是代表现代市场营销的方向所在。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配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我国物流配送起步较晚,与现代物流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物流配送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如何进行物流配送优化路径的设计,从而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商贸流通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商贸流通业进行简要概述,并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路径。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商贸流通业概述

所谓商贸流通业,隶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具体涵盖批发业、零售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等。商贸流通业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其一,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其二,是联结城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纽带;其三,是促进需求与消费不断升级的助推器;其四,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五,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以2014年为例,当年商贸流通业产值占GDP比重为9.7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0%。对近几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商贸流通业规模日益扩大。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经济保持高位运行,也推动了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增长,使其规模日益扩大。从流通能力与从业人员来看(见表1),2014年底,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法人企业达到20.13万个,较2009年增长了2.11倍;2014年底,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382.4万人,较2009年增长了1.85倍。从流通规模来看(见表1和图1),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销售总额达到60.82万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3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10%以上的增速。尽管自2011年起,各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但绝对值仍旧保持高位运行。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可见我国商贸流通业规模日益扩大,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着重要地位。

表1 2009-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相关数据

2.商贸流通主体多元化。自2000年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经济不断纵深发展,有力推动了商贸流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股权分置改革、解除外资限制等,打破了长期以来国有垄断在商贸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以2013年为例,我国商贸流通业共有法人企业171973个,依旧以内资企业为主导,占96.2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64%;外商投资企业占2.11%。其中,集体、私营法人企业分别占比1.64%和57.66%,分别较2009年下降 5.43%和2.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较2009年增加0.28%;外商投资企业较2009年增加0.32%。除此之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员也大幅提升。由此,从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登记注册类型上来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发展,更多的外资投入到商贸流通业中,形成了多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3.商贸流通业经营模式呈多样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转型与升级,当前,商贸流通业经营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过去商贸流通业长期被国有企业所垄断,自2000年我国加入WTO后,原有的流通僵局被打破,迎来了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便利店、折扣店、连锁超市、便民超市、专卖店、直销中心等迅速成长,原有的商贸流通业的单调状态被打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总店数达到4283家,门店总数达到502384个,从业人员近783万。另外,近几年通过网上销售的商贸流通业也是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包括B2B和网络零售)由2006年的1.3万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13万亿元,八年间增长了近10倍。我国商贸流通经营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实体经济与虚拟市场快速整合、齐头并进。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更是促进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

图1 2009-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名义增速)

我国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滞后

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中大多企业拥有自有物流,据物流行业数据统计,自有物流占据物流市场规模的七成左右。由此,严重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同时相对于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的自有物流还是物流配送企业,市场化程度低。进一步分析我国物流配送企业,呈现出四个特点:其一,小,即规模小。多为小型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式。其二,少,即数量少、功能少、增值少。大多企业未能实现物流策划,依旧沿用被动式的单一运输、仓储、配送。也就更谈不上统筹供应链的全过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三,散,即分散经营。大多企业规模小,形成配送网络分割格局,将服务定位于单调的配送。商贸流通业的物流配送并不是单纯的配送,而是涵盖整个供应链的一系列物流服务,具体包括:物流网络设计、订货、仓储、配送等。其四,弱,即竞争实力不足。大多企业的技术装备、管理手段陈旧,造成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与发达国家物流配送的运作模式相比较,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配送”。

(二)商贸流通业自有物流配送整体功能落后

目前我国商贸企业自有物流配送整体功能落后,主要缘于三个方面: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近几年政府财政投入大量财力用于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了公路、铁路为主,水路、空运为辅的运输网络,然而我国地广、边远山区较多等原因,造成现有的交通运输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商贸流通业内部成立了物流配送中心,但由于物流配送并非商贸流通企业的主营业务,由此造成企业配套设备添置不全。如通常以中型汽车运输为主,耗油量高、效率低;同时,配置现代化集装箱、高效专业运输设备、货架等的很少,资源优化不足,效益低。三是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关系到整个供应链中的每一环节,因此,必须要使用统一标准,以实现信息的前后衔接。然而,商贸流通业自有的物流配送中心,呈现出“各自为政”的格局,使用的标准不统一,由此造成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作业效率低下。

(三)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相关制度建设滞后

物流配送在我国已发展了三十多年,然而相关的产业政策、规划尚未颁布,由此,在实际的建设与监管中缺乏可靠依据,从而导致依托于物流配送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不顺畅。既不利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商贸流通业自有物流配送中心的效率与效益。一方面,市场监管中由于制度的缺失,无法对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中心或企业进行统一的认识与界定,严重制约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如行业的准入、退出、竞争等没有统一的制度可循,造成不正当竞争也为普遍现象。尤其是严重限制了为商贸流通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健康发展、有序竞争。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面临着多重管理,如交通局、铁路局、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具体的管理之中。而各部门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交叉;既有“真空”,又有重复。由此,造成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市场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还未形成,严重制约了效率提升与资源优化。

(四)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管理模式陈旧且专业人才短缺

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管理模式与人才建设是发展物流配送的先决条件。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备的物流配送教育与培训体系,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包括实践经验的积累;既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又广泛开设了物流课程。由此,也为其物流配送的高效运作、科学管理奠定了人才基础。相较而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物流配送市场中,无论是企业自有的物流配送中心,还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存在管理模式陈旧、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这主要缘于我国物流配送相关的教育与培训体系落后,人才建设滞后。另外,缺乏熟悉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运作与管理的高端人才,造成网络设计欠缺、功能扩展不足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的优化路径

通过上文对制约我国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文章建设性地提出未来商贸物流配送行业的优化路径图(见图2),以期能为未来国内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一)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作业系统

1.运输系统的构建与完善。在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作业系统中,运输是第一环节,通过构建与完善运输系统,能够提升企业效益与效率。一方面,科学设计运输网络、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因地制宜地科学设置设计物流网络,从而提高货物直送效率;依照成本效益原则,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从而提升效益。另一方面,作为联结企业与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发挥好传导效应,促进批发、零售、物流各环节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模式,共同实现运输效率的提升。同时,倡导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中心、集团、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提升运送效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走低碳发展之路。

2.仓储系统的构建与完善。优化商贸流通业物流运输系统,不仅要因地制宜设置物流调配中心,同时仓库地点的选择也应建立在现有交通网络的基础上。科学设置物流中心、仓库,从而将现有的交通网络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如设在公路主干道与铁路、港口站点交汇处等。对于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中心来说,设置仓库是必要的,然而必须根据经营类型选取合适的仓库,既要避免仓储不足造成的经营损失,又要避免仓储过多而造成的成本增加。由此,必须依据商贸流通业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选择,如对于批发类商贸流通企业,往往需要通过大量存储来调剂市场,因此需要设置大型仓库;对于零售类商贸流通企业,则只需设置小型仓库。

3.搬运装卸系统的构建与完善。通过优化搬运装卸系统,能够保持物流配送的均衡顺畅,从而大幅提升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的效率与效益。一方面,引进先进的装载设备,从而提升装载效率。着力减少、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避免过度包装,使用易于搬运的包装,并有效减少搬运次数。总之,搬运装卸环节也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以避免无用功,有效提升集装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包装系统的构建与完善。通过优化包装系统,能够保持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的简洁、美观,同时能够大幅提升物流配送的效率与效益。首先要树立重视包装的观念,实现三个统一:即实用与美观的统一、轻薄与耐用的统一、包装规格与集装箱规格的统一。其次,包装材料与规模的选择应力求单纯化,与装卸、运输设备相匹配。通过提升包装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各类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提升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的效率与效益都有着积极意义。

(二)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是保障配送体系优化路径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系统中,物流、信息流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实现二者的协同运作,对提升配送效率、保障配送畅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快捷通畅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能够掌握市场情况,实时掌握配送体系中的各子系统信息,从而及时调整配送流程,提升配送效率。

一方面,构建电子供应链系统的信息平台。商贸流通业的物流配送涵盖着全程的网络环节,必须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从而将作业子系统联结起来,协同运作、密切配合。建立稳定的信息化渠道,利用配送管理应用软件,将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便于客户的反馈与配送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完善商贸流通业物流组织的网络化。物流配送主体要重视并加强自身网络建设,实现网络全覆盖,从而保证配送的及时与高效。尤其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商品从“供应→补货→分拣”、“认址→选择运输网→配送”到“定位→反馈”的全过程覆盖。利用快捷的信息平台、灵敏的反应速度,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服务。

(三)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主体系统

1.投资主体的构建与完善。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中心或企业的建立与发展都以市场为导向,投资主体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既有国有资本、私营资本,又有港澳台投资、外商投资。无论是哪类资本的投入,政府都要一视同仁,营造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市场平等竞争环境。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可适当给予政策优惠,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从而形成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鼓励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中心或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组、兼并,扩大规模,走集团化道路;加大市场监督力度,健全风险投资体系;鼓励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投资等,从而实现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的规模、有序发展。

2.需求主体的构建与完善。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中的需求主体涵盖范围广,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当前,我国从事商贸流通的企业中占七成以上拥有自有物流,效率不高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需求主体的物流配送意识、观念陈旧,因此必须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倡导并鼓励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兴起。改变商贸流通企业自行采购、存储,自行配送的传统模式,积极利用专业性较强的第三方物流。另外,无论是商贸流通业自有物流中心还是第三方的物流配送企业,都必须优化运输网络、配送方案,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与消费者都能够参与到配送服务中。通过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从而吸引并着力扩大需求主体。由此,通过双方合力,逐步完善需求主体,提升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的效率与效益。

3.供给主体的构建与完善。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的供给主体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商贸流通业自营物流配送中心;一是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无论是哪类配送,都集“配货、存货、分货、送货”功能于一身,在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主体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实际的配送活动中,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机整合,占据着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主体的基础地位。由此,着力优化供给主体,对整个商贸流通业的物流配送都有着积极意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国际,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配送体系将是未来物流配送发展的趋势。这主要缘于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集成化、流程化。通常,第三方物流企业愿意也有能力购置先进设备,拥有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和专业化的员工,能够为商贸流通业的客户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克服了商贸流通业自有物流中心的缺陷与弊端,使商贸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另外,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可走集团化道路,或是建立物流联盟,结成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商贸流通业物流配送的效率与效益。

1.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8)

2.产娟,韩永生,刘彦平.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与系统架构设计研究[J].Urban Insight,2013(4)

3.李作聚.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物流业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8)

4.董承华,刘国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业效率的路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

5.程涛,王德章,李佳俐.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调整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作用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6.罗兴武.低碳视角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2012(3)

7.黄国雄.关于推进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财贸经济,2011(3)

8.周学勤.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理念[J].商业时代,2003(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