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史竹琴 博士生 朱先奇 教授 史彦虎 教授(、太原理工大学 2、太原科技大学 太原 0300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但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存在资源匮乏、资金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必须借助多方力量以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创新网络提供了这样一条途径,当科技型小微企业组成网络结构后,会表现出一定的自组织特性。那么,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是什么?自组织演化的动力机制又是什么?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治理,从而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是创新网络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技术创新活动不确定和市场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往往通过“抱团过冬”或互助合作而结成网络组织来应对困难,促进自身发展。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是指为了实现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的共同目标,形成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的联合为核心层,政府、中介组织、大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主体共同参与为辅助层,并在交互作用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形成松散耦合的网络组织。
在获得时间的、空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如果一个系统没有受到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认为该系统是自组织的。自组织系统随处可见,生物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被证明都具有自组织特性,研究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创新组织中也表现出自组织性,合资公司、国际性协会、战略联盟等组织的自组织特性表现明显,而生物工程、航天、通信设备等复杂技术的创新活动自组织性表现得更加突出。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是一个个致力于科技创新、总体实力都不强但都拥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小微企业之间的联合,是一种弱弱联合。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因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过程、路径更加明显。
科技型小微企业往往处于创业期,缺乏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各种资源,同时也缺乏管理经验和信誉,加之技术创新本身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使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不愿意向科技型小微企业伸出援助之手。而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完成复杂的技术创新,此时这些企业自发、自愿地聚集在一起,并出于合作的需要逐渐呈现出网络组织形态。同时,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它能根据研发的需要和进程,不断地吸收新成员加入,逐渐完成由企业家的个人网络向社会网络的演变,整个网络的规模会不断扩大,网络系统的结构也逐步变得复杂。
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创立之初,网络的运行处于磨合阶段,结构、功能和规模很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内形成一定的规范和秩序,成员之间的合作逐步协调一致,网络运行进入到建设性合作阶段,产生协同效应。在合作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企业很可能掌握核心技术,成为创新网络中的中心企业(复杂技术集成厂商),科技型小微企业相应也成为由中心企业主导下的创新网络(谢永平等,2012)。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从无序结构发展到有序结构,从简单结构发展到复杂结构,从小规模合作到大规模合作的过程,最后可能发展成为产业集群。
随着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成长,创新网络的运行进入到成熟期,这时,创新主体的关系比较稳定,相互之间的共同认知度较高,网络内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资本,比如“信任”、“互惠”、“忠诚”等(蒋同明等,2011)。但是,网络不可能总是稳定不变的,创新系统中总是存在许多微小涨落因素,比如科学技术发展、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创新网络的涨落。那么,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中,参与者可以通过改变网络结构,或者改变成员的角色和分工,或者吸收别的创新主体加入网络,或者退出网络,或者加入到另外一个网络组织而促使网络与另外一个网络结盟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使网络重新走向另一个平衡态。
自组织理论一般不包括退化,但系统的自我衰退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治理主要依靠自组织治理,这种治理方式的基础是信任和信誉,没有严格的控制中心,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成员之间可能会由于文化的冲突、价值观的差异、资源的不融合、目标的不一致等原因而合作失败。另外,科技型小微企业通常是为了科技项目的合作或者新技术开发而走到一起,当研发任务完成后,在没有新的市场机会出现的情况下,创新网络就会自动解散,这也是一个自我衰退的过程,如果市场上新的机会出现,小微企业又会自动结交起来,形成新的创新网络。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演化是在没有任何外部指令作用条件下发生的,那么,它的内生发展动力是什么?按照伊利亚·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论,不断输入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系统进化的真正动力。正是由于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促使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不断优化其结构和功能。DeBresson和Amesse(1991)指出,强烈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小微企业进入创新网络的外部条件,通过创新网络可以将该不确定性内在弱化。那么本文认为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而言,促进网络系统规模增加、结构有序化的动力机制应包括两方面:
在信息时代,企业创新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下完成,创新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持续不断地发生着资金、物质和信息的交流。而构成外部环境的市场、资金、科技、文化、政策等因素之间又是错综复杂、动态多变的,这必然增加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另外,从创新活动过程来看,创新活动不是简单的线性链条,而是一种复杂的涌现现象(宋刚等,2008)。各种创新要素在协同和竞争过程中,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干扰会偏离平衡状态,产生涨落,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其中,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构成了创新主体;人才、资金、信息、制度、文化等构成了创新要素,这些主体和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创新的成败。
创业者特质是指创业者以心理为基础而形成的支配创业行为的稳定性特征,赵观兵、梅强、万武(2010)把创业者特质分为四个维度,包括风险倾向、成就需要、内控制源、不确定性容忍等。敢于冒险的创业者会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并与外部组织建立广泛的关系网络,获得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从而抓住市场机会,那么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低的网络组织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最好的利用外部资源的途径。创业者的自信、自我导向、自我控制等内控制源特质如果足够强大,就很少会去寻求外部的帮助和支持,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就会受到影响;创业者的不确定性容忍度越小,就越可能与别的企业开展合作,以减少不确定性,降低创新风险;另外,创业者的战略目标、教育背景、社交能力等也是影响网络演化的特质。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中最为活跃的群体,科技型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是摆在科技型小微企业面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课题。近年来,在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上,国家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实实在在的发展。创新网络的构建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对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的吸收,而隐形知识正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那么,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治理中,如何充分发挥好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作用呢?
第一,要把各个参与者看作能动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网络中,各个成员之间都平等参与,共同遵守的规则不是被某个特权阶层所提出,而是在依靠长时间交易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彼此信任关系,是一种自发、自主、自觉的治理行为,这也是这种网络充满活力的原因,因此政府部门要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保护成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参与方要处理好成员之间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网络组织本身就是一种竞合组织,一定的竞争关系可以激发网络成员的创新活力,并能够清楚认识自身的竞争能力;但要正视一定程度的竞争和冲突,防止过度的竞争,以免网络陷入混乱状态。因此,要培养其合作关系,稳定的合作关系要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从网络组织的建立初期,潜在合作企业就应该从企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工艺流程、产品或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机会,形成一定的互补性创新资源结构。
第三,政府要扮演创新网络的组织者、协调者以及支持者的角色。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成员基本上是小型、微型企业,都正处于创业阶段,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创新活动有可能偏离国家政策。因此,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在创新网络的初创阶段,加强中介服务,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信息库,提供企业的规模、人才数量、合作项目、合作意愿、优势资源等信息,消除彼此间在信任和理解上的障碍,帮助潜在合作方寻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调节和监管职能,防止自组织创新网络因为其自发性陷入“锁定”状态。
1.HAKEN H.Iformation and seilorganization:a macroscoscopic approach to complex system[J].Berlin:Springer Verlag,1988
2.Richter,F.J.The emergence of corporate alliancenetworks-conversion to selforganization[J].HumanSystems Management,1994(1)
3.张伟峰,万威武.复杂性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网络的共生演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10
4.黄玮强,庄新田,姚爽.企业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9(5)
5.谢永平,党兴,张浩淼.核心企业与创新网络治理[J].经济管理,2012(3)
6.蒋同明,刘世庆.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
7.DeBresson C,Amesse F.Network of innovators:a review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J].Research Policy,1991,20(5)
8.宋刚,唐蔷,陈锐,纪阳.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
9.赵观兵,梅强,万武.创业环境动态性、创业者特质与创业资源识别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产业集群为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