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蓝盔勇士

时间:2024-04-23

李微希

重庆市公安局受命单独组建的中国第一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合影 受访者供图

在重庆,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祖国,在和平年代却身处战火纷飞的异国他乡。

他们头戴蓝色贝雷帽,用血汗维护和平,守护希望,赢得联合国的肯定,获得所在国人民的尊重和友谊,展现了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

他们,就是被称为“蓝盔勇士”的联合国维和警察。

近期,重庆市公安局将再次组建新一批重庆维和警察飞赴联合国任务区,这是继2011年由重庆市公安局受命单独组建的中国第一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圆满完成任务归来后,时隔8年的又一次出征。

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的重庆维和警队

高峰,现任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政工监督室副主任,曾两次奔赴非洲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4年,27岁的高峰第一次头戴蓝色贝雷帽,飞往遥远的利比里亚共和国。

抵达利比里亚后,高峰被派驻到首都蒙罗维亚任务区,负责巡逻、培训以及监督当地警察的执法行为。

从走向岗位的那一刻,贫困、战乱、动荡、流血,街头的残垣断壁,零星的死尸……这一幕幕成为高峰眼里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一次,高峰刚开车出营巡逻,在离营地3公里的转角处,便看到黑压压的一群人正在爆发冲突。

考虑到双方力量悬殊,高峰决定立马回营请求支援。还没来得及倒车,暴徒们便开始疯狂向警车逼近,将手中的东西狠狠砸来。

一旦车窗玻璃被暴徒击碎,后果不堪设想。坐在车内的高峰,沉着冷静地看了看后视镜,发现后方左边有一处空隙。

他立马狠踩油门,“轰”地飞速倒车,激起漫天扬尘。此时,还有暴民继续向前,试图将车逼停。

已将车退至路口的高峰,猛地狠踩油门,加速前行,方才突出重围,迅速回营组织增援,随即又返回现场处置冲突事件。

类似这样的生死时速,拼凑起高峰在利比里亚的维和生活。

2011年,当重庆市公安局受命单独组建中国第一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时,高峰义不容辞申请加入,他再一次回到熟悉的维和战场。

高峰

这一次高峰不仅是一名维和警察,还是这支警队的党支部书记、队长。在警队的管理上,高峰不仅将队员凝聚在一起,还事无巨细地给予他们关怀。

刚到南苏丹共和国不到半年,队里最年轻的队员郭际川便染上了疟疾。

在地区治疗3天未见好转,高峰急忙协调联合国相关部门,将郭际川转运到南苏丹首都朱巴进行治疗,并担负起照顾郭际川的重任。

哪知,这边郭际川还在生病,那边又传来队员刘操在巡逻时手指受伤的消息,这种开放性伤口,在南苏丹非常危险。

为避免刘操因伤口感染上其他疾病,每天照顾好郭际川后,高峰都会联系刘操, 叮嘱他注意各种事项,直到伤口愈合。

但这边,郭际川的病情却迟迟未见好转,每天看着郭际川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盖着被子仍然喊冷,翻来覆去叫疼,高峰急得寝食难安。

“全员都必须要活着回去!”为此,高峰四处寻求医疗救助。就在高峰来回奔波时,第8天,郭际川终于退烧,脱离了生命危险,这让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高峰的带领下,这支维和警察队伍,在任务完成后,取得无一战斗伤亡、无一违纪、无一投诉的突出成绩,全部队员均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唯一一位三次参与维和的重庆警察

杜磊,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口岸签证处副处长,从警20年。

虽然在2004年时,杜磊已有过一次维和经验,但当2011年再次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时,他依然不敢懈怠。

在南苏丹任务区,杜磊的主要工作是社区警务,应对暴力冲突就如家常便饭一般。

可能在非洲目睹了太多生活的艰辛,杜磊常常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悄悄做著善事。

有一个姓“Chen”(陈)的中非混血男孩,因贫穷辍学在家。

杜磊在小男孩的社区巡逻时,偶然发现这个幼小的孩子趴在门边编着竹篮,小手满是被竹片拉伤的血痕。当小男孩抬眼用呆滞的目光望着杜磊时,杜磊的心“咯噔”一下泛起涟漪。

想着国内同龄的小孩,此刻正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校园时光,而“Chen”只能辍学在家做工,杜磊便暗下决心要帮助眼前这个孩子。

为此,杜磊通过当地警察四处打听,最后找到了最方便小男孩往返的学校。

因担心自己走后,小男孩没钱继续读书,杜磊还悄悄为他付清了所有学费。

回国休假时,杜磊总会买些文具给“Chen”带去。当看着“Chen”在教室里专注的眼神,听着他爽朗的笑声,仿佛有一束光照进了杜磊心里,让他看到了这片“废墟”未来的希望。

两次维和,杜磊非常渴望受到战乱侵害的非洲人民能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生活。

怀着这种期盼,杜磊时常说:“一入维和门,终身维和人。”

近期,杜磊即将开启第三次维和之旅,这让他成为重庆市唯一一位参加三次维和任务的重庆警察。

屋顶上的五星红旗

郭际川,重庆市公安局八处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从警14年。

2011年11月,27岁的郭际川作为赴南苏丹维和警队里最年轻的队员,被分配到丹波尔任务区,最初的工作是乘坐直升机巡逻。

此前,郭际川对乘机巡逻满怀期待,但当他真正实践时,才发现这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任务。

如今,对第一次搭乘直升机巡逻的场景,郭际川仍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郭际川兴奋地坐在机舱,看着直升机缓缓离开地表,地面上的人在他眼中渐渐变得如蚂蚁般大小。

最初的兴奋感,慢慢随着直升机不间断的轰鸣声和毫无预兆的颠簸,让他变得难受起来。

但这仅是巡逻的开始。在颠簸中,郭际川摇晃着拿起望远镜,眼睛专注地盯着取景器,勘察主要道路上的人流状况和是否有冲突发生。

渐渐地,郭际川感到有些无力,胃里刚吃的午餐如翻江倒海般想往外涌,他一手捂着嘴,一首拿着导航仪找方位,随后将查看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

在颤颤巍巍抬手写字时,直升机一个转弯,郭际川再也忍不住,“哗哗”地吐了起来。就在这一个半小时的巡逻里,他足足吐了5次。

巡逻结束后,他国维和警察都劝郭际川:“郭,下次给你安排巡航任务时,你就说生病或体力不支,把任务推掉!”

可郭际川总是摇头,因为他深知:从走出国门那一刻起,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自己的祖国。很快,他便用坚强的毅力适应了直升机巡逻任务。

念家的郭际川,还把五星红旗插在了营地的宿舍屋顶上,据说这是整个莱德州唯一一面五星红旗。每当看着五星红旗飘扬,郭际川就仿佛感受到远方亲人的牵挂,就像自己牵挂着他们一样。

每一天在梦里都是对家乡的挚爱,每一天在现实中都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但郭际川知道,儿子对祖国的忠诚,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种菜

周施强,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涉外案件侦查支队民警,从警13年。

“经过三轮竞争,我最终幸运地拿到了飞往南苏丹的机票!”回忆起当初参加南苏丹维和任务时,周施强依然满怀感慨。

起初,周施强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信心。语言,成为这位原武警黄金部队老兵的最大挑战。

从培训到考核,为了不被英语拉后腿,周施强疯狂背单词、听广播,别人背三遍,他就背十遍,别人听一遍,他就反复听。

靠着这股勤学苦练的劲头,周施强在每次测试中不断进步,最终在激烈的筛选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南苏丹,周施强被分配到伦拜克执行任务,主要工作是进行巡逻,同时对当地警察进行监督与培训。

在工作之余,以前从未做过饭的周施强,开始认真研究起菜谱来。

原来,因非洲当地气候炎热,绿色植物极难存活,所以蔬菜成为难以吃到的美食。这让想吃菜的周施强,思考着如何才能改善伙食。

正巧,当时一名任期结束的土耳其警察即将离开营地。因平时与周施强关系不错,离开前,土耳其警察将周施强叫到一旁:“This land is for you!”(这块土地给你),周施强听罢喜出望外。

“这不正巧解决了吃不到蔬菜的难题吗?”此后,周施强回国休假时,专门买了些蔬菜种子带到营地种植。

最开始,从没种过菜的周施强,采用喷洒的方式浇水,结果导致菜叶表面长满小虫,种的菜全死了。

为此,周施强请教了当地的非洲警察,才明白是浇灌方式出了问题。

在改进浇灌方式后,周施强种植的茄子、西红柿长势喜人,引来他国维和警察纷纷向他要蔬菜,这让周施强的宿舍成为伦拜克营地里最热闹的地方。

尽管维和充满危险和挑战,但周施强依然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用自己的热血青春铸就着心中的蓝盔梦。接下来,即将随杜磊第二次飞赴联合国任务区参与维和行动的周施强,又将续写蓝盔梦新的篇章。

从维和警察到维和警察招募官

贺茂,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境外人员管理支队民警,从警14年。

“Pass!”贺茂迅速回复着电子邮件,现在的他已是联合国维和部警察司招聘处招募官,每天都处理着来自各大任务区的电子邮件。

从维和警察到维和警察招募官,从重庆警察到在联合国总部任职的第一位重庆警察,贺茂感叹:“人生最难得的是经历!”

2011年,29岁的贺茂凭借惊人毅力,通过了联合国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甄选。

初到任务区,贺茂的主要工作是给当地警察做培训。3个月后,因能力出众,贺茂通过选拔成为南苏丹任务区警察总部人力资源部的一员,负责对各国维和警察电话面试、甄选分配等工作。

也是这段经历,为贺茂之后赴任联合国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南苏丹回国后,2016年1月中旬,贺茂成功竞聘到联合国维和部警察司,负责招聘维和警察工作。

2017年4月,贺茂以维和警察招募官的身份,带着3名小组成员又返回非洲,抵达马拉维共和国。

正在巡视监考的贺茂

賀茂一下飞机,还未到酒店,就与当地警局联系,迅速敲定一所废弃学校当考场。

首场英语考试,为避免候选警察作弊,贺茂安排小组成员两人监考一间教室,自己则来回不停地巡视。

当时气温高达40摄氏度,疲于奔波的贺茂在监考结束后,才发现汗水早已浸透衣襟。来不及整理,他便与小组成员一起返回酒店开始阅卷工作。

4个人,420份试卷,小组成员花了11个小时才全部看完,等阅卷结束时,已是深夜12点。

但作为组长的贺茂仍未准备休息,他要将这420份试卷再次审核一遍,避免出现错误。

在贺茂看来,每一份试卷都怀揣着一个警察的维和梦想,只有做到公平公正零差错,才能给千里迢迢从世界各地赶来赴考的警察一个好的交代。

一直到次日凌晨4点,贺茂才核验完所有试卷,而早上8点又要进行新一轮考试。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整整持续了一周,招考工作结束后,马拉维当地警察总监对贺茂一行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因出色的工作表现,本该2018年6月回国的贺茂,因联合国两次向中国政府申请延长工作合同,他的回国时间只得推迟到2019年10月。

在开展维和工作时,贺茂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通过自己向世界各国维和人员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在联合国当招募官时,贺茂也一直坚定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他向世界展示中国警察兢兢业业的形象。

如今,面对即将奔赴维和区的新一批重庆维和警察,贺茂说:“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在艰苦危险的战乱地带,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历经血与火的洗礼,顽强拼搏、忠诚履职,是重庆警察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警察的无上荣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