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李晓
我与一座城,相伴相守,已有40多年时光。
这座城市,今天的名字叫“万州”,以前叫“万县”。
有时候我涌动思古之幽情,喃喃呼唤一座城的最初乳名,它叫羊渠、南浦。回望历史,早在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刘备分朐?地置羊渠县,为万州建县之始;蜀汉建兴八年(公元230年),省羊渠置南浦县。遥看今朝,万州已走過1800多年风云沧桑。
我在这座城市的千年涛声中,打捞着她昨天的历史,倾听着今天的故事。我想找一张古代的船票,沿着时光之河逆流而上,穿过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推开沉沉的夔门,凝望一眼这座城市在古代的模样。
这当然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幻想。不过有一位82岁的老人,他愿意与我一起来看看这座城市,在岁月深水中清洗属于她70年的时光底片。
70年前的10月,北京城礼炮齐鸣,新中国在金秋诞生。那天下午,12岁的父亲,正赤足走在去万县县城的路上,他陪着我的爷爷去城里卖扫帚。两个月后的12月8日,一支叫解放军的部队从南门口码头登陆,万县城万人空巷,欢呼解放军入城。1949年的城市记忆,是这座百废待兴城市的天边亮起了绯红的晨曦。
70年前,这座城市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几万人口挤在这座老宅林立、中西式风格结合的破旧小城里。房屋多是石门楼、石门墩、天井回廊,画栋雕梁的深宅大院。几条主要的大街上,临街也有一些平顶楼房,新式大门异形窗,欧式建筑的教堂,盘根错节的老树爬满了城墙。
1959年10月,新中国迎来了她10周年诞辰,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式。这座长江边的城市,几条主要马路上也开始出现涌动的人流。身穿中山装的父亲也行进在游行队伍当中,苍白的脸颊泛着幸福的红晕。那一年秋天,父亲考入了这座城市西郊的一所师专。那天,父亲去了城西的西山钟楼,高达52米的钟楼在老城中鹤立鸡群。父亲站在钟楼下,悠扬的报时钟声与江面轮船的汽笛声合成了这座城市的心跳。1959年的城市记忆,是一座城市昂扬着奋进的步伐和一个少年疾步行走的身影。
1969年国庆,出生一个多月的我,第一次亲近了万县县城。父亲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城里某机关做秘书。多年以后,父亲告诉我,有一天,他和母亲轮流抱着我,穿行在广场的人流中,我们一家人去二马路旁的红星相馆照了一张合影。照片上,一脸严肃的父亲极力掩饰着自己的喜悦,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透露出一丝羞怯和幸福。1969年的城市记忆,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用懵懂的双眼张望着这座多彩的城市。
1979年夏天,小学三年级的我数学考了100分。父亲领着我从老家步行5个多小时来到城里,奖励我吃了人生第一支冰棍。我也第一次去长江游了泳,夏日的江水和冰棍一样沁人心脾。那时街边已经有些做小生意的市民,我还在和平广场的图书摊前花几分钱看了一下午小人书。还记得跟父亲在机关食堂吃饭,开饭前总要响起电铃声。食堂的早餐是馒头和稀饭,还有一小碟花生米,中午有一份肉,我对这样的伙食羡慕不已。1979年记忆中的这座城市,充满着市井的烟火气息。
每一次离开这座城市回到农村,我都依依不舍。有一次,我竟流出了泪水。一个乡下孩子,太依恋城市的气息了,然而,我却没有开启这座城市的钥匙。
直到1989年,20岁的我有机会真正在这座城市落脚。
原来,她是那么美。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都是平阳大马路;四方井挨着五显庙,陆家街上看织布,七贤祠中列圣贤,八角井水永不枯,九道拐硬是费脚步,十字街头好问路,百步梯周围多商铺……
还记得领了第一个月工资,我兴冲冲去当铺巷买了两斤油酥鸭子赶回农村老屋,母亲高兴得边吃边流泪。
随着时间流逝,我对这座城市的爱恋越来越深。那座被称为廊桥的万州桥,连起城东与城西的万安桥,一条溪水汇入长江的驷马桥。万安大桥旁琴音楼里的川东竹琴声,环城影院旁的理发店,岔街子市场上活蹦乱跳的鱼,杨家街口热气腾腾的猪心肺炖萝卜,胜利路茶馆顶篷上的雨滴声,夜市上眼花缭乱的三峡石,二马路“美味春”里的小笼汤包。而我对每一条小巷的熟悉,就像看到了我祖母的掌纹。1989年的城市记忆,是一册册线装书,一旦风起,便会“哗哗”打开,扑入我的心扉。
当1993年的春风徐徐吹开这座城市的城门时,万县的下半城,已经隐隐约约听到了渐涨的涛声。三峡工程的上马,开始了百万大移民的国家行动。
在噙着波光的双眸里,这座城市的下半身沉入了滔滔江水中,一座座楼房与桥梁,一条条老街与古巷消失了。深宅大院、雕梁画栋也在水下长眠。一位老摄影家,用数万张照片留存下一座城市的记忆。这是光与影的记录,更是对远去岁月的眷眷挽留。
1999年国庆那天,我和62岁的父亲攀上太白岩,望着风中的城市,听到了它成长中拔节的声音。那一年,这座叫万县的城市,又恢复了沧桑厚重的名字——万州。父亲在山顶上望着高楼密集的城市感慨:“孩子啊,爸爸认不出城市原来的样子了!”1999年的城市记忆,是它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我在这种对老城的缅怀中,静静等待一座城市的新生。1997年春天,这座城市再次万人空巷,去为一座横架江南江北大桥的通车典礼庆贺。2004年深秋,这座城市又响起了火车的笛鸣。再过了一年,我老家山梁上建起了机场,“银鹰”呼啸而起。三峡岸边的这座城市,开始了展翅翱翔。
2009年春天,作为三峡移民到上海的老表一家,从黄浦江畔回到了这座方圆4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我同表哥漫步在这被称为“湖城”的滨江大道上,对面是万吨巨轮安稳停泊的深水港码头,万顷碧波中倒映出这座城市的青山绿树、华厦高楼。表哥说,他恍惚中以为是到了繁华的上海外滩。2009年的城市记忆,是平湖碧波中开往春天的一艘大船。
2019年春天,一个远赴他乡多年的朋友乘坐飞机回到万州。我们站在城市西山顶上俯瞰这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在春天的云蒸霞蔚中,生机勃勃地成长。酒意微醺中他对我说出了此次回乡的目的,就是想为故乡出一本书并邀请我撰写。我会把这座城市当作一棵树,用文字去触及它的根须,聆听它绿叶婆娑中的歌唱。
一座城市70年的时光底片,其实也是一个国家70年风云激荡、铿锵行进的缩影。我愿把属于一座城的时光底片,珍藏在记忆中最柔软的角落,并化作继续前进的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