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内容摘要:本文以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为分析案例,选择第三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程度作为主要判断依据,以2003-2012年相关面板数据为分析依据,分析了我国专业化旅游城市旅游化程度及专业化演变过程。结果显示,从2003-2012年,我国的专业化旅游城市无论是旅业发展规模,还是第三产业发展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同城市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各有差异。研究同样表明: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越是经济欠发达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其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越高;在我国,不少专业化旅游城市的一、二、三产业的功能已经完全蜕化为旅游业发展的服务的附属产业,地方经济已经以旅游业为主要业态。
关键词:专业化旅游城市 旅游化程度 旅游化进程 对比分析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旅游业作为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其振兴和发展工作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国际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树立了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及城市化的浪潮中,涌现出一批专业化旅游城市,如黄山市、张家界市、丽江市和武夷山市等,这些城市,以旅游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以旅游为城市的主体功能,以旅游为城市的主打品牌,以旅游形成主人环境,围绕旅游明确主要工作任务,旅游产业在专业化旅游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城市的功能具有显著的旅游化特征,在城市建设、产品开发、服务体系、人才配备等方面都明显地聚焦、依托和服务于旅游功能的发展。
目前,学界对专业化旅游城市的经济脆弱性、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策略等给予了较多关注,但是对专业化旅游城市的发展起点、历程以及演化的动机机制等,尚缺少应有的理论关注。诚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如果不能从历史的视角对专业化旅游城市的发展根源、过程与演化机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那么我们对专业化旅游城市的理解就难免有失全面和准确,此外,不同的城市,由于旅游资源类型、地区产业结构以及区位等差异,其专业化的表现形式也必然有所区别。因此,本文尝试以在我国旅游业中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四市为案例,对我国专业旅游城市的旅游化演化过程及旅游化程度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一)研究方法
衡量和比较地方的旅游化程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可以拿来作为参照的指标有很多。从已有不多的同类研究来看,使用较多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当地经济的第三产业化程度,其主要衡量标准是第三产业在当地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另一个是当地经济的旅游化程度,其主要衡量指标为旅游收入占地区GDP比例及旅游收入占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
(二)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03-2012年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四市的地方GDP、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业收入的跨期面板数据作为分析依据,数据均来源于这四个城市官方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之所以选择2003年作为分析起点,主要出于行政区域和旅游经济运行稳定的综合考虑。这四个城市中,丽江是最后一个撤地建市的(2002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丽江撤地设市)。2003年的“非典”以后,我国旅游业运行基本平稳。
(三)研究区域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
本文所选取的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四市均处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张家界、丽江为少数民族占主要人口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桂林少数民族也占相当比例。这四个城市的国民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如表1所示。
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四市旅游化程度比较研究
(一) 第三产业化程度
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3-2012年,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四市的第三产业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但在地区GDP中所占比例来看,桂林、黄山、丽江三市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黄山市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张家界市则呈上升趋势(其趋势见图1)。如果以第三产业占地区GDP比例为衡量,张家界最高,其次是黄山,再次为丽江,桂林最末;如果把人口规模因素纳入衡量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质量的话,张家界为最高,其次是黄山,再次是桂林,丽江最末。这两个比较说明,老牌专业化旅游城市如张家界、黄山由于旅游业发展起步比较早,影响比较大,无论是城市第三产业化程度还是第三产业发育水平都要较丽江一类的新兴专业化旅游城市要高,而桂林由于所辖县市中并非都是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其城市第三产业化程度和第三产业发育水平和全国的情况基本类似。
(二) 旅游产业化程度
1.旅游收入占地区GDP比例。从表3可以看出,从2003-2012年,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四市的旅游业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尤其是黄山,10年间旅游业年收入从18.4亿增长到303亿,增长了15.5倍,其增长速度为最快,四市中旅游业收入增长最慢的张家界10年间也增长了5.5倍。以旅游业收入占地区GDP比例为衡量,从2003-2012年,四市的比例都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桂林的比例为最低,其增长趋势也比较平缓;丽江的比例为最高;黄山的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张家界在2008年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之后继续呈上升趋势(见图2)。旅游业收入占地区GDP比例可以反映地区国民经济对旅游业依赖程度,从表3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丽江的旅游业依赖程度为最高,其次是黄山,再次是张家界,桂林最低。这个排序与这四个城市的旅游业收入排序有出入。旅游业收入反映的是旅游业发育程度,旅游业收入占地区GDP比例反映的是地区国民经济对旅游业依赖程度之间,表3的数据说明一个城市旅游业发育程度和城市经济旅游业依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丽江作为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靠后的地区,其国民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最高,也间接说明越是欠发达的地区,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就越为明显。
2.旅游收入占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旅游收入占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也是衡量地区经济旅游化程度和旅游业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从衡量地区经济国民经济旅游化程度和旅游业依赖程度角度来看,表4所反映的情况和表3的情况差不多。要考虑的问题是,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除张家界外,桂林、黄山、丽江三市旅游收入占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都是呈上升趋势(见图3),其中,丽江的旅游业收入一直都高于当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黄山和张家界的不少年份也存在着这种情况。习惯上,我们都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对待,从理论上讲,地区旅游业无论如何发展,其规模都不可能大于当地第三产业的规模,但从官方公布的这些数据来看,旅游业的收入超过甚至远远超过当地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当地第三产业的功能已经完全蜕化为旅游业发展的服务的附属产业,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当地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也已经蜕化为旅游业发展的附属产业,当地经济已经是以旅游业为主要业态的“全民搞旅游”格局。endprint
结论
本文以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为分析案例,选择第三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程度作为主要判断依据,以2003-2012年相关面板数据为分析依据,分析了我国专业化旅游城市旅游化程度及专业化演变过程。结果显示,从2003-2012年,我国的专业化旅游城市无论是旅业发展规模,还是第三产业发展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同城市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各有差异。研究同样表明: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越是经济欠发达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其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越高;在我国,不少专业化旅游城市的一、二、三产业的功能已经完全蜕化为旅游业发展的服务的附属产业,地方经济已经以旅游业为主要业态。
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其振兴和发展工作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旅游产业确定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将政策和行政资源集中于旅游相关产业,本研究所选的四个案例城市,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城市。以桂林市为例,在已经实施中的桂林市“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桂林城市发展战略表述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名城。《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关于桂林市的城市性质表述为: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山水城市,桂北及周边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2012年11月,经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改社会[2012]3437号,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15 年,要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先进示范作用的旅游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服务经济主导地位确立,增加值比重达到40%;到2020 年,要建成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形成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协调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动机来看,这种城市发展战略上的旅游化定位,既是一种基于当地现有旅游资源的现实考量,也是一种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长远规划。从实践结果来看,这种旅游专业化的城市发展定位,对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在某个阶段也大大加速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将地方经济与旅游产业“捆绑”在一起的发展战略,是否是一种可值得提倡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否会带来地方经济的结构性风险?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另一方面,出于简单化处理的考量,本文只选取了“第三产业化程度”和“旅游产业化程度”两项指标作为衡量城市旅游化的标准,所选择的案例桂林、黄山、张家界、丽江四个城市均属于经济欠发到的中西部省份,所得出的三个结论: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越是经济欠发达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其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越高;在我国,不少专业化旅游城市的一、二、三产业的功能已经完全蜕化为为旅游业发展的服务的附属产业,地方经济已经以旅游业为主要业态。对于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来说,也许数据处理方法和结论可能是符合事实的,如果把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到东部发达地区的专业旅游城市,如福建武夷山、海南三亚这些城市,其结论是否也与本文一致,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陶伟,钟文辉.国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所反映的学术态势[J].城市规划,2003,27
2.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2005,24
3.魏小安. 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另一种眼光看城市[J].旅游学刊,2001,16
4.汪颖, 傅广海. 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研究综述[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
5.苏红键,赵坚. 产业专业化、职能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
6.梁增贤,解利剑.传统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 旅游学刊,2011,26
7.李军,保继刚.旅游经济脆弱性特点与产业联系—基于张家界旅游经济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1, 26
8.张文菊.旅游城市功能定位与旅游化进程研究—以1950-2012年的桂林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1)
9.张文菊.基于产业结构演化趋势的广西主要城市旅游化程度分析—以桂林、南宁为例[J].市场论坛,2013(10)
10.张文菊.交通变迁与城市功能旅游化:一个基于客源结构研究框架—以2002年以来的桂林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4(3)
11.陈钢华.专业化旅游城市的发展历程与动力机制—以三亚市为例[J].旅游论坛,2014(1)
12.张文菊.旅游地生命周期界定与再界定研究—一个基于桂林的研究案例[J].旅游论坛,2014(3)endprint
结论
本文以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为分析案例,选择第三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程度作为主要判断依据,以2003-2012年相关面板数据为分析依据,分析了我国专业化旅游城市旅游化程度及专业化演变过程。结果显示,从2003-2012年,我国的专业化旅游城市无论是旅业发展规模,还是第三产业发展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同城市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各有差异。研究同样表明: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越是经济欠发达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其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越高;在我国,不少专业化旅游城市的一、二、三产业的功能已经完全蜕化为旅游业发展的服务的附属产业,地方经济已经以旅游业为主要业态。
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其振兴和发展工作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旅游产业确定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将政策和行政资源集中于旅游相关产业,本研究所选的四个案例城市,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城市。以桂林市为例,在已经实施中的桂林市“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桂林城市发展战略表述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名城。《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关于桂林市的城市性质表述为: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山水城市,桂北及周边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2012年11月,经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改社会[2012]3437号,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15 年,要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先进示范作用的旅游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服务经济主导地位确立,增加值比重达到40%;到2020 年,要建成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形成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协调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动机来看,这种城市发展战略上的旅游化定位,既是一种基于当地现有旅游资源的现实考量,也是一种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长远规划。从实践结果来看,这种旅游专业化的城市发展定位,对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在某个阶段也大大加速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将地方经济与旅游产业“捆绑”在一起的发展战略,是否是一种可值得提倡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否会带来地方经济的结构性风险?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另一方面,出于简单化处理的考量,本文只选取了“第三产业化程度”和“旅游产业化程度”两项指标作为衡量城市旅游化的标准,所选择的案例桂林、黄山、张家界、丽江四个城市均属于经济欠发到的中西部省份,所得出的三个结论: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越是经济欠发达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其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越高;在我国,不少专业化旅游城市的一、二、三产业的功能已经完全蜕化为为旅游业发展的服务的附属产业,地方经济已经以旅游业为主要业态。对于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来说,也许数据处理方法和结论可能是符合事实的,如果把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到东部发达地区的专业旅游城市,如福建武夷山、海南三亚这些城市,其结论是否也与本文一致,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陶伟,钟文辉.国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所反映的学术态势[J].城市规划,2003,27
2.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2005,24
3.魏小安. 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另一种眼光看城市[J].旅游学刊,2001,16
4.汪颖, 傅广海. 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研究综述[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
5.苏红键,赵坚. 产业专业化、职能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
6.梁增贤,解利剑.传统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 旅游学刊,2011,26
7.李军,保继刚.旅游经济脆弱性特点与产业联系—基于张家界旅游经济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1, 26
8.张文菊.旅游城市功能定位与旅游化进程研究—以1950-2012年的桂林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1)
9.张文菊.基于产业结构演化趋势的广西主要城市旅游化程度分析—以桂林、南宁为例[J].市场论坛,2013(10)
10.张文菊.交通变迁与城市功能旅游化:一个基于客源结构研究框架—以2002年以来的桂林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4(3)
11.陈钢华.专业化旅游城市的发展历程与动力机制—以三亚市为例[J].旅游论坛,2014(1)
12.张文菊.旅游地生命周期界定与再界定研究—一个基于桂林的研究案例[J].旅游论坛,2014(3)endprint
结论
本文以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为分析案例,选择第三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程度作为主要判断依据,以2003-2012年相关面板数据为分析依据,分析了我国专业化旅游城市旅游化程度及专业化演变过程。结果显示,从2003-2012年,我国的专业化旅游城市无论是旅业发展规模,还是第三产业发展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同城市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各有差异。研究同样表明: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越是经济欠发达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其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越高;在我国,不少专业化旅游城市的一、二、三产业的功能已经完全蜕化为旅游业发展的服务的附属产业,地方经济已经以旅游业为主要业态。
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其振兴和发展工作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旅游产业确定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将政策和行政资源集中于旅游相关产业,本研究所选的四个案例城市,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城市。以桂林市为例,在已经实施中的桂林市“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桂林城市发展战略表述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名城。《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关于桂林市的城市性质表述为: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山水城市,桂北及周边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2012年11月,经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改社会[2012]3437号,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15 年,要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先进示范作用的旅游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服务经济主导地位确立,增加值比重达到40%;到2020 年,要建成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形成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协调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动机来看,这种城市发展战略上的旅游化定位,既是一种基于当地现有旅游资源的现实考量,也是一种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长远规划。从实践结果来看,这种旅游专业化的城市发展定位,对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在某个阶段也大大加速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将地方经济与旅游产业“捆绑”在一起的发展战略,是否是一种可值得提倡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否会带来地方经济的结构性风险?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另一方面,出于简单化处理的考量,本文只选取了“第三产业化程度”和“旅游产业化程度”两项指标作为衡量城市旅游化的标准,所选择的案例桂林、黄山、张家界、丽江四个城市均属于经济欠发到的中西部省份,所得出的三个结论: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越是经济欠发达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其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越高;在我国,不少专业化旅游城市的一、二、三产业的功能已经完全蜕化为为旅游业发展的服务的附属产业,地方经济已经以旅游业为主要业态。对于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来说,也许数据处理方法和结论可能是符合事实的,如果把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到东部发达地区的专业旅游城市,如福建武夷山、海南三亚这些城市,其结论是否也与本文一致,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陶伟,钟文辉.国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所反映的学术态势[J].城市规划,2003,27
2.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2005,24
3.魏小安. 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另一种眼光看城市[J].旅游学刊,2001,16
4.汪颖, 傅广海. 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研究综述[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
5.苏红键,赵坚. 产业专业化、职能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
6.梁增贤,解利剑.传统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 旅游学刊,2011,26
7.李军,保继刚.旅游经济脆弱性特点与产业联系—基于张家界旅游经济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1, 26
8.张文菊.旅游城市功能定位与旅游化进程研究—以1950-2012年的桂林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1)
9.张文菊.基于产业结构演化趋势的广西主要城市旅游化程度分析—以桂林、南宁为例[J].市场论坛,2013(10)
10.张文菊.交通变迁与城市功能旅游化:一个基于客源结构研究框架—以2002年以来的桂林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4(3)
11.陈钢华.专业化旅游城市的发展历程与动力机制—以三亚市为例[J].旅游论坛,2014(1)
12.张文菊.旅游地生命周期界定与再界定研究—一个基于桂林的研究案例[J].旅游论坛,2014(3)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