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及创新

时间:2024-05-04

孟新祺

内容摘要: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快速增加。当前,我国已逐步认识到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推进产业的低碳发展,将其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取向。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建立健全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大力调整能源行业的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创新,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等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 能源行业 发展 创新

当前,我国已逐步认识到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推进产业的低碳发展,将其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取向。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也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英国丁铎尔中心2012年度“全球碳计划”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其中中国为90.5亿吨,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5.4%。随着我国未来能源需求总量的快速增长,在推动经济繁荣、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还要承受全球气候政策的制约。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应对国内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与未来碳减排压力持续增加的双重挑战,必须积极探索我国能源行业低碳化发展及创新的路径。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为了能比较全面反映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可能的排放途径,依据IPAC模型组以前的2050情景研究,以各种可能的发展模式设计了一个情景,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根据以往情景分析研究的结论,基本反映目前所能回顾评述到的有关中国未来40年的经济发展途径。人口预测依据联合国的《2030年全球人口预测》报告,届时中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4.5亿。根据一些模型的详细参数设计,得到2050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量,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次能源需求量由2010年的34.38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50年的66.5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44%,石油占27.6%,天然气占10%,核能发电占9%,水力发电占6%,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到3.4%。根据化石能源消费量,可以计算得出CO2排放量,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40年化石燃料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到2050年将有所降低,但仍然比2010年增加162.1%。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国家,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明显增加。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路径,必须从现在就采取适合于低碳发展的政策,着重发展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重大清洁能源开发、转换和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技术,提高公众意识,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行为,逐步实施能源税和碳税。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 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为我国能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低碳经济与传统的竞争领域相比较,我国的能源企业与跨国公司可以说同处于一个起跑线上,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差距相对较小,比较容易在战略上赶超。如果我国的能源企业能够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期为抓手,实施经营管理创新、业务结构调整,大力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推动发展节能项目以及提升能效项目,积极稳妥的对低碳技术研究进行投入,大力发展新兴的低碳业务,逐步淘汰或者减缓原有的传统业务,则我国的能源企业就可能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领先的低碳型能源跨国企业。

二是为我国能源行业突破资源约束提供了机遇。我国资源的匮乏制约了许多能源企业的快速发展,而有巨大潜力的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资源为能源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且新兴能源勘探开发程度低。因此,我国的能源企业应通过技术自主创新以及合资合作等途经,尽快掌握其核心技术,这样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低碳能源以及无碳能源的资源,比较快地构筑起新的核心业务,彻底解决制约能源企业快速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的瓶颈。

三是为我国能源行业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提供了机遇。通过对低碳能源以及无碳能源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开发,研发和转让二氧化碳捕集、封存(CCS)与利用技术、CFBC(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油气采收率提高上采用捕集二氧化碳的方式,开展碳排放交易业务等等方面,我国的能源行业将形成以低碳技术利用为核心的、多元的效益新增长点。

(二)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终端能源需求的总量减少。以上分析看出,到2050年,一次能源需求量煤炭占44%,而2010年占比为70.5%,煤炭能源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油、气的需求量也逐步放缓。而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电、醇类汽油需求量将大幅攀升,进而会影响到我国的石化企业、煤炭企业以及火电企业主要产品的消费需求。

二是我国经济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了能源行业的资源严重短缺,迫切需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要求能源行业产品质量升级换代,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要求,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导致竞争更加激烈;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带来碳减排的压力,迫使能源企业增加投入,生产成本也会大幅度提高。

三是我国的能源企业与跨国能源企业相比,我国能源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相对薄弱。尽管在某些技术上,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大量的高端能源技术、设备都需要依赖进口。例如煤炭的清洁技术、气化液化和高效燃烧技术,天然气燃气轮机以及先进的锅炉电机等,基本都需进口。面临内外部双向发展压力,我国能源企业在整体上还是处于劣势地位的。

四是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诺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呼声强烈,某些发达国家很可能还会根据中国一些企业出口产品的排放量来制定相应的标准,从而形成绿色壁垒。近几年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均提出未来将通过“碳关税”等方式,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支付治理成本。发达国家制定的碳关税以及绿色贸易壁垒,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能源工业一体化产品的出口。endprint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创新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

我国已经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框架,接下来应该从法律法规等方面出台详细的政策辅助和支持。

一是能源行业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包含了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需投入更高的成本,因此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通常不会主动参与进来,需要政府从发展理念、法律政策、资金扶持、组织管理各个方面加强引导,使企业能在参与过程中赢得收益。如获得经济效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绿色竞争力等,才能有效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合理配置能源行业低碳化的创新资源(如法律制度、政策、战略规划等),营造适宜产业低碳化的发展的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经济政治环境和产业文化环境等),从而引导各类市场行为主体(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展开能源行业低碳化实践。

三是政府部门应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加强市场的主导地位。例如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上,前期可由政府出台法律、政策,对排放权进行初始分配,建立交易平台等,待市场逐渐成熟后,应逐步提高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在碳基金份额中的地位。创造良好市场条件鼓励机构投资者、私人资本进入发展低碳能源、无碳能源以及替代能源,对符合低碳发展的特殊技术予以补贴。

(二)大力调整能源行业的能源结构

在能源行业,应对低碳经济时代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进而减少碳排放。

一是积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降低碳排放规模主要是发展清洁煤技术,提高建筑物能效,发展清洁动力与节能汽车等。清洁煤是煤炭燃烧低碳化的主要途径,改造现有建筑,提高现有建筑的能效,同时使所有新建筑物达到碳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发展节能汽车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二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通过兴建核电厂,加快太阳能、风力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产量,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受到了切实的减排压力,进而大力促进低碳能源,甚至无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为能源革命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发展新兴能源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核电设备、风电设备、太阳能设备等的开发、生产与推广应用。

(三)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创新

一是新能源技术自主研发。国家应加大新能源研发的投入力度,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到企业大力支持从事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同时,加大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技术极限的跟踪,改造落后开发利用技术,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是新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对涉及能源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必须依靠国家力量,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投入,整合力量,联合攻关。采取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联合协作,以利益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知识共享,提高研发效率。

三是新能源行业技术标准。对涉及新能源行业的技术攻关,必须树立技术标准意识,注重技术标准的确立,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产业技术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制约其他国家的手段。为此,中国应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确定在新能源行业的技术地位,不断推出产业技术标准。

(四)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

所有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支持碳排放,支持不仅仅来自口号,更是源自行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降低个人和家庭碳排放会对现有的生活习惯、期望相互冲突。因此,中国能源行业变革创新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民众能源消费的革命,改变民众能源消费方式,实现能源消费的多元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抑制民众能源消费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提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一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找到一个将个人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从而设计一个具有绿色低碳价值观的“中国梦”,不仅符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追求,也符合中国在21世纪实现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是我国能源行业上到国家安全,下至百姓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我国能源行业应该与政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传播效应,大力开展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宣传,转变民众绿色低碳生活消费的观念,让民众真正把绿色低碳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并且反作用于我国政府和能源行业,使绿色低碳生活多层展开。

参考文献:

1.雷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传庚等.中国能源低碳之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周宏春.低碳经济学 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路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李金辉,刘军.低碳产业与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11(3)

5.余靖.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低碳经济初探[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8)

6.金涛.从低碳经济角度看我国燃料乙醇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开发研究,2013(1)endprint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创新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

我国已经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框架,接下来应该从法律法规等方面出台详细的政策辅助和支持。

一是能源行业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包含了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需投入更高的成本,因此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通常不会主动参与进来,需要政府从发展理念、法律政策、资金扶持、组织管理各个方面加强引导,使企业能在参与过程中赢得收益。如获得经济效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绿色竞争力等,才能有效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合理配置能源行业低碳化的创新资源(如法律制度、政策、战略规划等),营造适宜产业低碳化的发展的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经济政治环境和产业文化环境等),从而引导各类市场行为主体(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展开能源行业低碳化实践。

三是政府部门应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加强市场的主导地位。例如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上,前期可由政府出台法律、政策,对排放权进行初始分配,建立交易平台等,待市场逐渐成熟后,应逐步提高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在碳基金份额中的地位。创造良好市场条件鼓励机构投资者、私人资本进入发展低碳能源、无碳能源以及替代能源,对符合低碳发展的特殊技术予以补贴。

(二)大力调整能源行业的能源结构

在能源行业,应对低碳经济时代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进而减少碳排放。

一是积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降低碳排放规模主要是发展清洁煤技术,提高建筑物能效,发展清洁动力与节能汽车等。清洁煤是煤炭燃烧低碳化的主要途径,改造现有建筑,提高现有建筑的能效,同时使所有新建筑物达到碳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发展节能汽车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二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通过兴建核电厂,加快太阳能、风力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产量,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受到了切实的减排压力,进而大力促进低碳能源,甚至无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为能源革命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发展新兴能源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核电设备、风电设备、太阳能设备等的开发、生产与推广应用。

(三)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创新

一是新能源技术自主研发。国家应加大新能源研发的投入力度,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到企业大力支持从事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同时,加大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技术极限的跟踪,改造落后开发利用技术,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是新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对涉及能源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必须依靠国家力量,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投入,整合力量,联合攻关。采取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联合协作,以利益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知识共享,提高研发效率。

三是新能源行业技术标准。对涉及新能源行业的技术攻关,必须树立技术标准意识,注重技术标准的确立,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产业技术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制约其他国家的手段。为此,中国应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确定在新能源行业的技术地位,不断推出产业技术标准。

(四)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

所有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支持碳排放,支持不仅仅来自口号,更是源自行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降低个人和家庭碳排放会对现有的生活习惯、期望相互冲突。因此,中国能源行业变革创新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民众能源消费的革命,改变民众能源消费方式,实现能源消费的多元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抑制民众能源消费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提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一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找到一个将个人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从而设计一个具有绿色低碳价值观的“中国梦”,不仅符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追求,也符合中国在21世纪实现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是我国能源行业上到国家安全,下至百姓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我国能源行业应该与政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传播效应,大力开展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宣传,转变民众绿色低碳生活消费的观念,让民众真正把绿色低碳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并且反作用于我国政府和能源行业,使绿色低碳生活多层展开。

参考文献:

1.雷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传庚等.中国能源低碳之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周宏春.低碳经济学 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路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李金辉,刘军.低碳产业与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11(3)

5.余靖.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低碳经济初探[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8)

6.金涛.从低碳经济角度看我国燃料乙醇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开发研究,2013(1)endprint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创新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

我国已经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框架,接下来应该从法律法规等方面出台详细的政策辅助和支持。

一是能源行业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包含了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需投入更高的成本,因此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通常不会主动参与进来,需要政府从发展理念、法律政策、资金扶持、组织管理各个方面加强引导,使企业能在参与过程中赢得收益。如获得经济效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绿色竞争力等,才能有效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合理配置能源行业低碳化的创新资源(如法律制度、政策、战略规划等),营造适宜产业低碳化的发展的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经济政治环境和产业文化环境等),从而引导各类市场行为主体(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展开能源行业低碳化实践。

三是政府部门应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加强市场的主导地位。例如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上,前期可由政府出台法律、政策,对排放权进行初始分配,建立交易平台等,待市场逐渐成熟后,应逐步提高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在碳基金份额中的地位。创造良好市场条件鼓励机构投资者、私人资本进入发展低碳能源、无碳能源以及替代能源,对符合低碳发展的特殊技术予以补贴。

(二)大力调整能源行业的能源结构

在能源行业,应对低碳经济时代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进而减少碳排放。

一是积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降低碳排放规模主要是发展清洁煤技术,提高建筑物能效,发展清洁动力与节能汽车等。清洁煤是煤炭燃烧低碳化的主要途径,改造现有建筑,提高现有建筑的能效,同时使所有新建筑物达到碳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发展节能汽车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二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通过兴建核电厂,加快太阳能、风力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产量,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受到了切实的减排压力,进而大力促进低碳能源,甚至无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为能源革命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发展新兴能源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核电设备、风电设备、太阳能设备等的开发、生产与推广应用。

(三)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创新

一是新能源技术自主研发。国家应加大新能源研发的投入力度,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到企业大力支持从事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同时,加大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技术极限的跟踪,改造落后开发利用技术,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是新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对涉及能源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必须依靠国家力量,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投入,整合力量,联合攻关。采取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联合协作,以利益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知识共享,提高研发效率。

三是新能源行业技术标准。对涉及新能源行业的技术攻关,必须树立技术标准意识,注重技术标准的确立,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产业技术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制约其他国家的手段。为此,中国应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确定在新能源行业的技术地位,不断推出产业技术标准。

(四)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

所有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支持碳排放,支持不仅仅来自口号,更是源自行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降低个人和家庭碳排放会对现有的生活习惯、期望相互冲突。因此,中国能源行业变革创新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民众能源消费的革命,改变民众能源消费方式,实现能源消费的多元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抑制民众能源消费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提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一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找到一个将个人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从而设计一个具有绿色低碳价值观的“中国梦”,不仅符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追求,也符合中国在21世纪实现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是我国能源行业上到国家安全,下至百姓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我国能源行业应该与政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传播效应,大力开展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宣传,转变民众绿色低碳生活消费的观念,让民众真正把绿色低碳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并且反作用于我国政府和能源行业,使绿色低碳生活多层展开。

参考文献:

1.雷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传庚等.中国能源低碳之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周宏春.低碳经济学 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路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李金辉,刘军.低碳产业与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11(3)

5.余靖.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低碳经济初探[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8)

6.金涛.从低碳经济角度看我国燃料乙醇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开发研究,2013(1)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