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科技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4-05-04

米冰

内容摘要:科技发展与进步对居民消费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其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机理,并以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度,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态势,根据相关结果,分析了相关问题,最后进一步提出了科技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实现路径选择。

关键词:科技发展与进步 居民消费 地区差异

就科技发展与进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学者们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优化了消费结构。从学者们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并深入了解科技进步发展是消费拉动效应的文献较少,一些文献的研究方法大多是定性分析,实证分析的不多。因而,本文以我国省域为研究对象,以2001-2011年为阶段,实证分析了科技进步与居民消费的贡献度,阐述其相关机理,对区域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科技发展与进步促进居民消费机理分析

消费理论认为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是由于个人的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程度、政府的支出等因素的相异,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品结构、资源、环境、风俗习惯等也是影响居民消费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当然,科技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也会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

(一)居民消费发展的实际情况

从居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5418美元,对比国际上发展经验,总体上我国进入了消费加速转型期,提升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了消费量的增长,提升了消费结构和层次,增强了居民的消费质量。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由于经济发展和收入的提升,消费者的偏好呈多样化的态势,如20世纪初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中,生存型如衣食比重逐渐降低,而教育娱乐、保健医药、交通信息方面的比重上升,还表现为产品进一步深加工,产品呈多级转化,不仅技术提出了要求,对其相关联的技术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从供给方面来看,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增加了人类的消费内容、形式,从消费的需求向发展和享受需求提高。消费者也注重了对消费产品价值的选择,产品的质量、品牌、健康等是居民们比较关注的因素,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更具体来看,对于消费者,生存型消费对其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稳定性。而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发展,发展及享受型消费比逐渐上升,积极支持了内需。但科技进步和发展是相关产业供给内容、质量等重要的影响因素,也即科技发展与进步是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基础。

(二)科技与城乡差距的关系

我国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相对落后,农村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有待开发,而对于城市饱和的市场,农村巨大的市场积极支持了巨大的国内需求,如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者人均收入初步达20世纪90年代城市收入(除物价等因素),具备了一定的购买力,将会继续支持农村消费者增强消费能力。当然,科技进步与发展与农村消费增长和农村市场潜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增强了农村地区生产资源和要素,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构建了流通消费体系,增进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增长点;科技进步和发展日益支持了农产品升级和发展,带动了城乡消费的协调发展。

(三)科技进步与消费的持续性

人类最终消费不仅与自然环境有关,也会通过相关系统影响到居民消费需求,提升消费结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均资源储备不足,资源消耗不断增长,环境日益破坏,一定程度上消费品引致的资源需求与自然的有限性相矛盾。这种情况更会注重科技的作用,科技可拓宽资源利用,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科技也可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生产和消费环境,实现消费和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

居民消费行为主要与经济、环境、消费者相关,经济行为主要包括收入、物价水平;环境方面包括宏观经济社会环境、未来风险预期等;消费者因素包括消费习惯、认知能力等。本文借鉴了相关学者的研究,如罗序斌(2011)、赵和楠(2013)等,考虑了变量的波动性、实证验证的可信度,对变量进行相关处理,构建了模型:LnConsumption=αi+β1LnTSit+β2LnIncomeit+β3 LnISit+β4Inflatit +εit,其中,Consumptionit为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TSit为人均科技经费支出,Incomeit为人均纯收入水平,ISit为人均政府保障型支出水平,flatit为通货膨胀支出,αi为截距项,εit为误差项, i为地区,t为年份。本文研究对象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时间段为2001-2011年,数据选自《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2)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2-2012),各个变量都经过价格指数平减处理,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完成,首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验证表明各个变量均为平稳性序列,协整检验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对F和Hausman检验后,认为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适,进一步采用截面加权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从实证结果来看,收入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在科技进步方面,研究发展费用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也较显著,如研究发展费用每增长1%,居民消费则会增长0.0275%,表明科技进步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居民消费支出;从不同的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研究发展费用支出每增加1%,分别会带动消费增长0.0711%、0.0902%、0.0312%;更具体来看,从区域方面看,科技经费投入明显存在不均等,东部最多、西部最少,截至2011年,东部占比约为70%,而西部则为12%左右,这影响和导致了科技对消费的拉动差异。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太发达,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居民大多是基本需求,科技对消费结构作用不凸显,居民纯收入每增加1%,则会有0.9416%消费的提升,需要继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则会带动科技进步发展对居民消费的作用。对于中低收入地区的居民,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增强,有利于消费结构的调整,不仅满足于基本生活需求,更注重产品的质量等,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升。endprint

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等方面,主要表现在:其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科技进步贡献率小于生产要素增长贡献率,仍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没能积极地支持经济发展和方式转变,影响了居民消费转变。其二,科技发展的转化能力不强,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研究与开发投入的重视度不够,相对其他因素,科学研究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较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不强,产学研与经济结合系统性不强,刺激消费环节有待加强。其三,高科技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性需要加强,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利用率、降低工农业等资源方面,高科技在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份额不高,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有限,拉动居民消费有待提高。其四,科技产业化能力不高。科技进步与发展本身不能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产业化才能形成经济发展的活力,科技创新需要与相关产品结合才能获得结果,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产业化方面作出了努力,但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配套不强,产业化不太强,为经济社会的服务难以有效,对促进居民消费也不高。

总之,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得还不够紧密,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产品竞争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中粗放经营还比较普遍,在推动消费能力方面还很欠缺,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

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的路径

彻底改变科技与经济分离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将科技与经济工作割裂的思维方式,形成科技工作本身就是重要的经济工作的社会共识,并在政策制定、机构设置及工作实践中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以期为促进居民良性消费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

从宏观方面来看,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逐步统一科技活动主体与经济活动主体,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产业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动力作用;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科技产业化,在科技创新方向引导、知识产权保护和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应发挥作用;密切结合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激活机制,盘活科技资源,优化科技结构,配置各产业中的科技资源,增强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强化官、产、学、研、金间的联合,重视“科学”与“技术”间渗透、推动的关系,不能脱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看,一是加大财政对科研费用的支出,带动企业研发,实现不同区域间科研支出的均等化,因为科研与企业结合才能最终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推广的主体。在明晰相关产权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政府为主导,增加财政支出,完善税收政策,以提倡企业科研投入,加强经费向中西部转移和支持。二是推动消费产业发展,对于不同区域,制定不同个性的产品,注重健康、安全、多样等符合居民消费需求的产品,这就要求应用高科技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促进消费产品的技术升级,从供给层面来看,不仅满足消费者基本需要,也要满足消费者的高级需求。三是用科技发展提升区域间的收入水平,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民收入,释放农民消费需求;政府要积极转变政策方向,加强科技在基础设施、服务产业的建设,带动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积极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Clandio Micheiacci and David Lopez-Salido.Technology Shocks and Job Flows[J].CEMFL working Paper,2005(5)

2.Paolo Pini.Technical Change and Labor Displacement:Some Comments on Recent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J].Economics of Stru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1997(4)

3.Bode 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ocalized R&D spillover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ermany [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4)

4.吴玉鸣.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5.沙文兵,孙君.FDI知识溢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检验[J].经济学家,2011(10)endprint

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等方面,主要表现在:其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科技进步贡献率小于生产要素增长贡献率,仍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没能积极地支持经济发展和方式转变,影响了居民消费转变。其二,科技发展的转化能力不强,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研究与开发投入的重视度不够,相对其他因素,科学研究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较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不强,产学研与经济结合系统性不强,刺激消费环节有待加强。其三,高科技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性需要加强,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利用率、降低工农业等资源方面,高科技在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份额不高,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有限,拉动居民消费有待提高。其四,科技产业化能力不高。科技进步与发展本身不能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产业化才能形成经济发展的活力,科技创新需要与相关产品结合才能获得结果,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产业化方面作出了努力,但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配套不强,产业化不太强,为经济社会的服务难以有效,对促进居民消费也不高。

总之,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得还不够紧密,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产品竞争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中粗放经营还比较普遍,在推动消费能力方面还很欠缺,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

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的路径

彻底改变科技与经济分离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将科技与经济工作割裂的思维方式,形成科技工作本身就是重要的经济工作的社会共识,并在政策制定、机构设置及工作实践中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以期为促进居民良性消费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

从宏观方面来看,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逐步统一科技活动主体与经济活动主体,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产业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动力作用;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科技产业化,在科技创新方向引导、知识产权保护和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应发挥作用;密切结合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激活机制,盘活科技资源,优化科技结构,配置各产业中的科技资源,增强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强化官、产、学、研、金间的联合,重视“科学”与“技术”间渗透、推动的关系,不能脱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看,一是加大财政对科研费用的支出,带动企业研发,实现不同区域间科研支出的均等化,因为科研与企业结合才能最终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推广的主体。在明晰相关产权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政府为主导,增加财政支出,完善税收政策,以提倡企业科研投入,加强经费向中西部转移和支持。二是推动消费产业发展,对于不同区域,制定不同个性的产品,注重健康、安全、多样等符合居民消费需求的产品,这就要求应用高科技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促进消费产品的技术升级,从供给层面来看,不仅满足消费者基本需要,也要满足消费者的高级需求。三是用科技发展提升区域间的收入水平,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民收入,释放农民消费需求;政府要积极转变政策方向,加强科技在基础设施、服务产业的建设,带动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积极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Clandio Micheiacci and David Lopez-Salido.Technology Shocks and Job Flows[J].CEMFL working Paper,2005(5)

2.Paolo Pini.Technical Change and Labor Displacement:Some Comments on Recent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J].Economics of Stru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1997(4)

3.Bode 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ocalized R&D spillover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ermany [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4)

4.吴玉鸣.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5.沙文兵,孙君.FDI知识溢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检验[J].经济学家,2011(10)endprint

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等方面,主要表现在:其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科技进步贡献率小于生产要素增长贡献率,仍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没能积极地支持经济发展和方式转变,影响了居民消费转变。其二,科技发展的转化能力不强,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研究与开发投入的重视度不够,相对其他因素,科学研究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较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不强,产学研与经济结合系统性不强,刺激消费环节有待加强。其三,高科技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性需要加强,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利用率、降低工农业等资源方面,高科技在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份额不高,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有限,拉动居民消费有待提高。其四,科技产业化能力不高。科技进步与发展本身不能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产业化才能形成经济发展的活力,科技创新需要与相关产品结合才能获得结果,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产业化方面作出了努力,但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配套不强,产业化不太强,为经济社会的服务难以有效,对促进居民消费也不高。

总之,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得还不够紧密,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产品竞争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中粗放经营还比较普遍,在推动消费能力方面还很欠缺,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

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的路径

彻底改变科技与经济分离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将科技与经济工作割裂的思维方式,形成科技工作本身就是重要的经济工作的社会共识,并在政策制定、机构设置及工作实践中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以期为促进居民良性消费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

从宏观方面来看,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逐步统一科技活动主体与经济活动主体,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产业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动力作用;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科技产业化,在科技创新方向引导、知识产权保护和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应发挥作用;密切结合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激活机制,盘活科技资源,优化科技结构,配置各产业中的科技资源,增强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强化官、产、学、研、金间的联合,重视“科学”与“技术”间渗透、推动的关系,不能脱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看,一是加大财政对科研费用的支出,带动企业研发,实现不同区域间科研支出的均等化,因为科研与企业结合才能最终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推广的主体。在明晰相关产权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政府为主导,增加财政支出,完善税收政策,以提倡企业科研投入,加强经费向中西部转移和支持。二是推动消费产业发展,对于不同区域,制定不同个性的产品,注重健康、安全、多样等符合居民消费需求的产品,这就要求应用高科技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促进消费产品的技术升级,从供给层面来看,不仅满足消费者基本需要,也要满足消费者的高级需求。三是用科技发展提升区域间的收入水平,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民收入,释放农民消费需求;政府要积极转变政策方向,加强科技在基础设施、服务产业的建设,带动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积极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Clandio Micheiacci and David Lopez-Salido.Technology Shocks and Job Flows[J].CEMFL working Paper,2005(5)

2.Paolo Pini.Technical Change and Labor Displacement:Some Comments on Recent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J].Economics of Stru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1997(4)

3.Bode 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ocalized R&D spillover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ermany [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4)

4.吴玉鸣.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5.沙文兵,孙君.FDI知识溢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检验[J].经济学家,2011(10)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