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潘福斌+戴志桑
内容摘要:我国冷链标准化起步晚,所以问题日益显现,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首先,标准科学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冷链标准化的关键,并清晰的列出了冷链标准的分级标准。同时,只有通过企业、政府、协会、公民等的协调与合作,才能使不同的冷链环节有效衔接,才能保障冷链产品的安全和健康。在冷链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标准,去粗取精,从而促进我国冷链与国际标准接轨,走上标准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冷链 标准化 物流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生鲜食品需求量与日剧增,消费者对其新鲜程度和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健康的关注,成为冷链向前发展的助推剂。而冷链标准化的实现是冷链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关键。
冷链标准化概述
(一)冷链标准化的内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GB/T18354-2006)对冷链的定义是“指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在《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0000.1- 2002)中,对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的定义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冷链标准化是指将冷链看作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把运输、仓储、加工等各类作业标准作为现代冷链的突出特征,并形成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具体的标准包括冷链系统的各类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如仓库布局、规格标准)、移动设备的技术标准(如拖车载重量、叉车型号标准)、冷链单位标准化,冷链术语统一,冷链包装尺寸标准化,应用条码标准化以及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等。
(二)冷链标准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冷链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流通领域中的食品质量和新鲜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特别关注。我国食品领域每年的消费量约为260万吨左右。由于缺乏合适的贮藏条件,很大部分产品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损耗掉,损失严重。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采摘、运输、存储、包装等环节上损失率就高达30%,总损失额高达1000亿。而日本以及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损失率仅为1%-3%。
近几年,我国在冷链设施设备的基础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良好的硬件设施必须有好的软件来规范,这就需要科学的冷链标准体系来规范和引导整个冷链行业的发展。同时,食品的时效性和安全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各个参与方都能够紧密配合,具有高的协调能力,所以各环节都需要统一的标准来规范,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冷链的标准化建设,走上标准化发展道路。
国外冷链标准化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冷链标准化的发展较早,现在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在食品冷链的质量与安全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冷链标准和规范来调控整个冷链行业。这些标准涵盖了食品从原产地的采购和生产、初级加工、运输和配送、包装储存、品质鉴定、贴标扫描、容器利用等方面,为我国冷链标准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比如:1999年,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简称CFIA)根据国际通行的HACCP原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原理,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计划(Food Safety Enhancement Program,简称FSEP),不但要求检查果蔬农药残留量指标,还要检查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同时对肉制品配方、工作温度以及容器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该规划在瓜果蔬菜、肉类食品、乳及乳制品、禽类及其制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冷链标准化的发展进程也相对较早,政府机构比较重视冷链标准化的建设。2002年,美国宣布成立冷链物流协会,该协会的主要构成方包括美国的航空公司、卡车运输配送商、地面搬运商和设备生产商等,主要是对易腐货物的有关问题、运输温控货物、医药类别等制定标准化方面的规定。随后,美国冷链协会又提出了《冷链质量标准》,这一标准的实施能够准确用来测试运输、储存、包装和处理易腐食品的企业的安全性、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将为整个货物的供应链认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冷链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标准未覆盖全过程,协调性较差
冷链标准化体系建设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现行的冷链标准体系以部门为主,制约了冷链各相关产业标准化之间的协调性。冷链行业涉及的各个产业技术组织、科研机构则分散在各个行业、政府部门中,形不成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比如《香蕉包装、贮藏与运输技术规程》归口于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而《黄瓜贮藏和冷藏运输》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则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二)冷链标准之间概念不统一,一致性较差
在我国已颁布标准中,部门标准所涉及的同一概念很多不统一甚至矛盾。不同标准起草单位在标准中对其中涉及的基本术语定义也不统一,使得标准之间缺乏统一性,不利于标准的执行和推广。如:不同的标准中对冷藏食品的定义中涉及的冷藏温度要求不一致,内容表述上也有较大差别。
(三)冷链标准化意识淡薄,推广重重障碍
冷链标准化建设最根本的源动力来自企业对标准化建设的需求。但目前很多企业对冷链标准化意识薄弱,对冷链标准化工作及推广了解更是一知半解。企业没有认识到冷链标准化建设对冷链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更意识不到冷链的标准化建设与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企业对冷链标准认知不高,冷链相关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规模和管理水平也相差很大,很多中小冷链企业由于自身运营成本和利益的考虑,对一些标准执行的积极性不高。当然,现有的标准也有些与现在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不那么吻合,有些甚至严重与企业需求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实际操作需要,导致企业对冷链标准化的认可程度不高。endprint
(四) 冷链标准化刚刚起步,基础性研究比较落后
我国冷链标准化建设刚刚起步,相关基础研究也相对滞后。有部分研究力量也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如食品行业、大学和医药行业相关科研机构。冷链的日常运营所需要的专用设施、设备技术参数技术含量较高,不同产品对象温度、卫生条件、质量监控也需要根据专业研究和试验验证。标准化构成中制定的相关标准需要的条件都需要有科学的依据,虽然一些技术参数可以借鉴国外,但从长远发展和行业发展出发,需要构建系统的冷链标准基础研究,以推动标准化建设科学、系统地向前发展。
(五)国际标准应用少,落后发达国家
在我国冷链标准起步的发展阶段,很多冷链标准包括行业相关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较少考虑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性。随着冷链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逐渐意识到冷链标准化走向国际的必要性,开始积极参加一些国际冷链标准化组织,并在产品的包装、标识、运输、储存、加工等方面开始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但我国冷链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事实将成为我国冷链标准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的壁垒。
我国冷链标准化存在问题的发展对策
(一)夯实冷链基础,构建标准体系
冷链标准体系表的建立可以解决我国冷链标准化进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一是解决我国冷链标准基础薄弱的问题;二是建立标准体系表可以加强冷链标准之间的统一性,关联度;三是为政府对冷链市场的管理和疏导提供依据。
1.我国冷链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冷链标准200余项,各门类的数目如表1所示。不难看出,我国近几年已经大力加强冷链的建设,冷链标准体系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
然而,具体的每一个类别中的各项标准较为混乱,具体的细化和归口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有必要在分析构建冷链标准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各个标准进行细化,从而构建起适合我国冷链发展的科学体系。
2.冷链标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建立冷链标准体系有助于政府规范冷链行业的发展。冷链标准体系是由法规与标准共同组成的标准体系。许多法规是由国家机关直接指定并公布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有些则是由政府委托相关机构制定和管理。只有指定层次合理的标准体系才能够更好的在政府制定规范行业相关法律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
其次,建立冷链标准体系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冷链是一个各环节协调运作的过程。冷链产品在整个流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冷库、冷藏车等的技术保证,更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依可循。科学的冷链标准体系的建立可以加强各冷链标准的协调性,促进冷链标准化道路的向前发展,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
最后,冷链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节约社会资源。一方面,冷链产品时效性要求高,如果管理不规范,极易造成损耗。科学的标准体系可以有效杜绝此类问题;另一方面,冷链运作过程需要全程低温恒温,需从节能的角度构建冷链标准体系。
3.健全冷链标准体系的具体措施。冷链标准体系是在研究冷链领域各个参与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冷链运营现状、特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同时按照国家标准体系表的编制要求构建的体系结构。冷链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对不同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建立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规范政府和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更好的推动冷链标准化进程。
与此同时,将冷链的标准逐层细分,也是冷链标准体系的实质性体现。如表2所示,对不同层次的标准进行了细分和完善。
(二)明确主题分工,多方共同参与
冷链标准建设是个多方共同参与的领域,每个参与方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日常标准化工作中,常会碰到政府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间职能交叉、标准承担方不明确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机构做好协调工作,明确彼此的责任。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有时也会碰到或多或少的技术性问题,比如一些标准间的范围、标准的定义很难科学地界定等等,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等做好分工与合作。
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制定冷链行业标准。政府机构在冷链标准制定和推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对于冷链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制定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作用。政府部门应该从冷链的总体规范抓起,进而制定冷链设施标准规范和各种冷链标识和信息标准规范,深化冷链标准的层次。具体的工作细分到两方面:一方面要在冷链技术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工作,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规范;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逐步加强对冷链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管理,深入研究国家颁布的各种与冷链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政策,及时淘汰落后的冷链标准,增加冷链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制定。政府机构在制定冷链标准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冷链环节的特殊要求,但更应强调各类冷链活动间的兼容性, 积极推广已颁布的各种国家冷链行业标准。与此同时,对一些由常规生产制造向冷链转型的企业,政府应该在加大这些企业在冷链标准化方面的支持。
强化企业合作,积极推进冷链标准执行。企业同样在冷链的标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冷链标准化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企业的自身利益问题,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和配合冷链标准化的推广与应用。目前,在我国还未具备科学的冷链标准体系情况下,冷链企业同样也有责任为标准的制定献计献策。冷链标准的具体条文条例的制定是要切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并通过我国冷链企业的具体运作和实践来进行检验的。冷链企业必须在日常的生产运作中不断总结,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冷链标准,为国家冷链标准的制定贡献一份力量。冷链的发展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和实施,其标准化建设也只有发展方向却不能真正迎合需求。同时,对国内已公布实施的标准,各冷链企业要认真地贯彻执行,才能促进国内冷链业的整体发展。
(三)倡导国际接轨,标准与时俱进endprint
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立足国情,放眼国际。中国冷链的基础存在先天不足,而发达国家的冷链产业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面对这个巨大的落差,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对发展冷链标准化的发展积极性非常高,对走上标准化道路具有正面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有些冷链的各参与方仍然往往对冷链一知半解,不能够从意识上推动冷链的向前发展。这就要求在充分考虑我国冷链行业标准化的现状的前提下,促使我国冷链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冷链标准相结合,提出符合切实可行的冷链标准,从基础的地方起步,稳扎稳打,推动中国冷链标准化向前发展。目前制约我国冷链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国内冷链标准难以同国际先进冷链标准接轨。因此,我国不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冷链标准体系,并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靠拢。
(四)标准结合信息化,力促冷链发展
冷链标准化能否顺畅运作,信息化是关键,同时也是冷链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好的标准,好的制度和规范,如果缺乏好的实现方法,冷链标准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毫无用处。因此,标准化与信息化的结合也是当今冷链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特征。信息化工具应用的重要性。冷链信息标准一旦发生过多交叉,就会影响数据共享。目前我国许多政府机构、部门、企业都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冷链信息数据库。但各种数据库的类型不吻合,使得各个数据库形成信息孤岛,信息技术不能实现自动无缝衔接。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冷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冷链信息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冷链的高效运作。
具体的信息化标准措施:
第一,建立统一的冷链数据库。冷链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求各参与方都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而且要根据各自需求补充、修改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库重复建设,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带来冷链信息的不统一、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冷链信息数据库,包括商品信息和冷链节点信息两个库,从根本上避免数据库的重复建设问题。同时,对于那新兴的冷链力量,尚无能力建立完善的数据的,冷链数据库将成为其共有的数据库,可在需要时调用共享数据。因此,建立综合全面的冷链数据库将为整个冷链系统中的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来源,是保证冷链信息的传递和供应,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可以避免很多信息的重复交叉。
第二,XML语言的应用。在冷链信息系统中,很多企业和政府采用XML来包容各种不同的系统信息。XML 与HTML有着本质区别,它不像HTML 具有固定标记集的特定标记语言,适合企业规范通用的词汇集,便于实现共享。XML文档中的文档类型声明,不仅能读懂XML文档,而且计算机也能及时处理。任何能够对XML 数据进行解析的应用都能够对XML文档中的数据进行编辑、分析和处理,并按照所需格式显示。正是因为XML具有较强的自描述性和可扩展性,所以XML 可以作为一种通用格式广泛运用到冷链标准系统中。
总之,冷链标准的实施必须要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冷链标准,冷链行业所涉及的各方,冷链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冷链标准的顺利实施。
(五)贯彻冷链思想,提升全民意识
我国冷链标准的推广和发展还要放到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调整。只有企业、协会、机构各方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才能够完成。
冷链标准意识的贯彻和实施,首先要从企业抓起,要对冷链企业进行标准化工作和规范等的宣传和培训,让冷链企业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到冷链标准的学习和工作中。冷链企业具有对冷链运作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是冷链标准的直接需求方和受益方,可以为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更加具体的需求,提高我国冷链标准应用率。与此同时,冷链相关协会在冷链标准的推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方的参与是提升冷链标准意识不可或缺的。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冷链行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的冷链行业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更明确了只有建立高效率的冷链体系,走标准化道路,才能实现我国冷链行业与国际冷链行业的磨合,增强我国冷链业的国际知名度。所以政府机构必须要以战略性的眼光对待冷链标准工作,把冷链标准化的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对冷链标准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冷链行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飞宇.我国冷链物流现存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朱超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4)
3.吕峰,林勇毅.我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4.翁心刚,安久意.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构建机理[J].物流技术,2010(226)
5.张英全,徐广军,邹月华.食品冷藏供应链的质量管理[J].中国物资流通,2001(22)
6.Hallie Forcinio,Christopher Wright. Cold-chain Concerns [J].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2005(10)
7.谢骥宁.中国物流标准化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endprint
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立足国情,放眼国际。中国冷链的基础存在先天不足,而发达国家的冷链产业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面对这个巨大的落差,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对发展冷链标准化的发展积极性非常高,对走上标准化道路具有正面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有些冷链的各参与方仍然往往对冷链一知半解,不能够从意识上推动冷链的向前发展。这就要求在充分考虑我国冷链行业标准化的现状的前提下,促使我国冷链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冷链标准相结合,提出符合切实可行的冷链标准,从基础的地方起步,稳扎稳打,推动中国冷链标准化向前发展。目前制约我国冷链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国内冷链标准难以同国际先进冷链标准接轨。因此,我国不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冷链标准体系,并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靠拢。
(四)标准结合信息化,力促冷链发展
冷链标准化能否顺畅运作,信息化是关键,同时也是冷链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好的标准,好的制度和规范,如果缺乏好的实现方法,冷链标准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毫无用处。因此,标准化与信息化的结合也是当今冷链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特征。信息化工具应用的重要性。冷链信息标准一旦发生过多交叉,就会影响数据共享。目前我国许多政府机构、部门、企业都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冷链信息数据库。但各种数据库的类型不吻合,使得各个数据库形成信息孤岛,信息技术不能实现自动无缝衔接。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冷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冷链信息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冷链的高效运作。
具体的信息化标准措施:
第一,建立统一的冷链数据库。冷链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求各参与方都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而且要根据各自需求补充、修改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库重复建设,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带来冷链信息的不统一、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冷链信息数据库,包括商品信息和冷链节点信息两个库,从根本上避免数据库的重复建设问题。同时,对于那新兴的冷链力量,尚无能力建立完善的数据的,冷链数据库将成为其共有的数据库,可在需要时调用共享数据。因此,建立综合全面的冷链数据库将为整个冷链系统中的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来源,是保证冷链信息的传递和供应,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可以避免很多信息的重复交叉。
第二,XML语言的应用。在冷链信息系统中,很多企业和政府采用XML来包容各种不同的系统信息。XML 与HTML有着本质区别,它不像HTML 具有固定标记集的特定标记语言,适合企业规范通用的词汇集,便于实现共享。XML文档中的文档类型声明,不仅能读懂XML文档,而且计算机也能及时处理。任何能够对XML 数据进行解析的应用都能够对XML文档中的数据进行编辑、分析和处理,并按照所需格式显示。正是因为XML具有较强的自描述性和可扩展性,所以XML 可以作为一种通用格式广泛运用到冷链标准系统中。
总之,冷链标准的实施必须要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冷链标准,冷链行业所涉及的各方,冷链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冷链标准的顺利实施。
(五)贯彻冷链思想,提升全民意识
我国冷链标准的推广和发展还要放到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调整。只有企业、协会、机构各方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才能够完成。
冷链标准意识的贯彻和实施,首先要从企业抓起,要对冷链企业进行标准化工作和规范等的宣传和培训,让冷链企业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到冷链标准的学习和工作中。冷链企业具有对冷链运作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是冷链标准的直接需求方和受益方,可以为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更加具体的需求,提高我国冷链标准应用率。与此同时,冷链相关协会在冷链标准的推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方的参与是提升冷链标准意识不可或缺的。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冷链行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的冷链行业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更明确了只有建立高效率的冷链体系,走标准化道路,才能实现我国冷链行业与国际冷链行业的磨合,增强我国冷链业的国际知名度。所以政府机构必须要以战略性的眼光对待冷链标准工作,把冷链标准化的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对冷链标准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冷链行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飞宇.我国冷链物流现存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朱超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4)
3.吕峰,林勇毅.我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4.翁心刚,安久意.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构建机理[J].物流技术,2010(226)
5.张英全,徐广军,邹月华.食品冷藏供应链的质量管理[J].中国物资流通,2001(22)
6.Hallie Forcinio,Christopher Wright. Cold-chain Concerns [J].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2005(10)
7.谢骥宁.中国物流标准化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endprint
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立足国情,放眼国际。中国冷链的基础存在先天不足,而发达国家的冷链产业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面对这个巨大的落差,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对发展冷链标准化的发展积极性非常高,对走上标准化道路具有正面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有些冷链的各参与方仍然往往对冷链一知半解,不能够从意识上推动冷链的向前发展。这就要求在充分考虑我国冷链行业标准化的现状的前提下,促使我国冷链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冷链标准相结合,提出符合切实可行的冷链标准,从基础的地方起步,稳扎稳打,推动中国冷链标准化向前发展。目前制约我国冷链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国内冷链标准难以同国际先进冷链标准接轨。因此,我国不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冷链标准体系,并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靠拢。
(四)标准结合信息化,力促冷链发展
冷链标准化能否顺畅运作,信息化是关键,同时也是冷链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好的标准,好的制度和规范,如果缺乏好的实现方法,冷链标准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毫无用处。因此,标准化与信息化的结合也是当今冷链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特征。信息化工具应用的重要性。冷链信息标准一旦发生过多交叉,就会影响数据共享。目前我国许多政府机构、部门、企业都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冷链信息数据库。但各种数据库的类型不吻合,使得各个数据库形成信息孤岛,信息技术不能实现自动无缝衔接。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冷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冷链信息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冷链的高效运作。
具体的信息化标准措施:
第一,建立统一的冷链数据库。冷链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求各参与方都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而且要根据各自需求补充、修改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库重复建设,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带来冷链信息的不统一、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冷链信息数据库,包括商品信息和冷链节点信息两个库,从根本上避免数据库的重复建设问题。同时,对于那新兴的冷链力量,尚无能力建立完善的数据的,冷链数据库将成为其共有的数据库,可在需要时调用共享数据。因此,建立综合全面的冷链数据库将为整个冷链系统中的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来源,是保证冷链信息的传递和供应,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可以避免很多信息的重复交叉。
第二,XML语言的应用。在冷链信息系统中,很多企业和政府采用XML来包容各种不同的系统信息。XML 与HTML有着本质区别,它不像HTML 具有固定标记集的特定标记语言,适合企业规范通用的词汇集,便于实现共享。XML文档中的文档类型声明,不仅能读懂XML文档,而且计算机也能及时处理。任何能够对XML 数据进行解析的应用都能够对XML文档中的数据进行编辑、分析和处理,并按照所需格式显示。正是因为XML具有较强的自描述性和可扩展性,所以XML 可以作为一种通用格式广泛运用到冷链标准系统中。
总之,冷链标准的实施必须要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冷链标准,冷链行业所涉及的各方,冷链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冷链标准的顺利实施。
(五)贯彻冷链思想,提升全民意识
我国冷链标准的推广和发展还要放到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调整。只有企业、协会、机构各方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才能够完成。
冷链标准意识的贯彻和实施,首先要从企业抓起,要对冷链企业进行标准化工作和规范等的宣传和培训,让冷链企业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到冷链标准的学习和工作中。冷链企业具有对冷链运作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是冷链标准的直接需求方和受益方,可以为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更加具体的需求,提高我国冷链标准应用率。与此同时,冷链相关协会在冷链标准的推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方的参与是提升冷链标准意识不可或缺的。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冷链行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的冷链行业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更明确了只有建立高效率的冷链体系,走标准化道路,才能实现我国冷链行业与国际冷链行业的磨合,增强我国冷链业的国际知名度。所以政府机构必须要以战略性的眼光对待冷链标准工作,把冷链标准化的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对冷链标准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冷链行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飞宇.我国冷链物流现存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朱超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4)
3.吕峰,林勇毅.我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4.翁心刚,安久意.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构建机理[J].物流技术,2010(226)
5.张英全,徐广军,邹月华.食品冷藏供应链的质量管理[J].中国物资流通,2001(22)
6.Hallie Forcinio,Christopher Wright. Cold-chain Concerns [J].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2005(10)
7.谢骥宁.中国物流标准化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