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公立医院改革的忠县实践

时间:2024-04-23

喻芳 陈英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重庆有四项经验在列。其中,忠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赫然在列。

忠县,先行先试,从全国试点到全国示范,打造重庆医改“新高地”,为全国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累了重庆素材、提供了忠县经验。

“先行先试,不仅敢触动利益,敢啃‘硬骨头,更关键的是建立合理的制度,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说。

在“活”字上下功夫,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

“这个村卫生室,以前濒临关门,现在好了,不仅活过来了,而且越来越红火。”在忠县永丰镇团丰村第一卫生室,村医毛艳明正在给病人做理疗,等了一个多小时,毛艳明才忙完,开始和记者搭话。

环顾四周,约120平方米的卫生室宽敞明亮,整齐分布着诊断室、观察室、药房、治疗室等各个独立功能區域,几位村民正在候诊室待诊。

说起以前的村卫生室,45岁的毛艳明直摇头。2014年,新卫生室建成后,他就搬到这儿,现在多的时候一天要看四五十个病人,要是遇上赶场天会更多。

其实,团丰村医疗条件的改善只是忠县医改的一个缩影。

从2014年以来,为壮大县级龙头,忠县政府投资9.6亿元,按“三甲医院”标准新建人民医院;为强化乡镇枢纽,投入2.1亿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医疗设备设施1897台,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为筑牢村级基础,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全覆盖,配备中医理疗等基本设备960余套。

从团丰村卫生室到忠县人民医院,从忠县到重庆,用投入换机制,全面实施基层医院能力提升工程,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已基本建成。

目前,重庆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6%,“大病不出县”的格局基本形成。

在“合”字上求突破,从“单兵”到“集团”

硬件升级只是重庆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出可运行可操作的机制体制。

医改后,忠县从管理体制上入手,推行集中统一的整合型管理模式,将全县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从“单兵”变为“集团”,实现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

双向转诊机制的畅通,就得益于这种“集团化”管理,让群众真正地感受到就医体验的变化。

纵向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龙头,忠县构建起了县域两大医联体,上联北京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下联全县所有基层医疗机构。

横向整合基层医疗机构实施“集团化”管理,构建“两池四库”,实现“八统一”管理。采取“1+1+X+N”(即1所城市三级医院、1所县级公立医院、X个乡镇卫生院、N个村卫生室)模式,组建302个家医签约服务团队,累计签约服务21.57万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全覆盖。

66岁的永丰镇石丰村居民罗洪甫,正躺在镇卫生院骨二科的病床上,认真地听科室主任陈波介绍他的病情,并不时地点头,脸上还露出了些许笑容。

罗洪甫因双腿严重毁损伤,经过忠县人民医院治疗后,下转至永丰镇卫生院,刚开始他非常担心,经过几天的治疗后,他的腿明显好转。

“这里报销比例更高,既治了病,又节省了钱。”罗洪甫对这笔账算得很清楚。

“县医院还定期派骨干医生到卫生院支援半年,不只是坐诊,还要带队查房、手术等。”陈波说。

数据显示,四年以来,忠县县级医院的300多名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共开展325台次手术,如今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已能够独立实施内科、妇产科、外科等常规手术。

据周林介绍,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重庆今年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潼南区、忠县三地开展试点,以实现“医通、财通、人通”为目标,促进医共体内业务整合、财务统一、人员流动。突破现有政策,允许试点医共体内编制调剂使用,以医共体为单位实施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等。如彭水通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管理,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急诊人次占比达77%。

在“和”字上做文章,实现医者与患者和谐统一

“我们常说的‘三满意,实际上就是平衡一个‘和字。”忠县卫生健康委主任申继旭说,和的本义是和谐、协调,落在卫生健康上,强调的就是医者与患者的和谐统一。

如何平衡?首先是维护公益性,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既要让群众看得上病,也要看得起病。

今年72岁的永丰镇贫困户叶云才,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经常有胸闷、憋气、水肿和心律失常等症状出现。

据医生介绍,这种病如果治疗不规范,病程进展快,有可能随时引起猝死。

以前因为钱的缘故,叶云才很少去镇卫生院就诊。近年来,因城乡居民医保、扶贫救助、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等政策叠加报销后,叶云才成了卫生院的“常客”,一年大概要到卫生住院治疗20多次,自付只有3000元左右。

“这个月还不到中旬,就到医院来治疗了两次。”叶云才激动地说,要不是政策好,自己哪敢进医院。

叶云才的受益只是重庆医改以来,万千患者受益的一个缩影。

按照保基本的要求,重庆不断强化医疗保障网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多项保障衔接,分类救治。全市先后设立3亿元的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和4亿元的健康扶贫医疗基金,筑牢“七道保障线”,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降至9.24%,并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

由此,忠县也设立了2500万元健康扶贫专项经费,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救助结算制度,个人住院或特病门诊自付费用5000元封顶,明确102种不轻易外转和100种下转病种,倡导65种疾病门诊不输液。改革后,全县门诊输液比例下降1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8.32%,较改革前上升6.32%。

为进一步将“和”落在实处,今年以来,重庆实施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实行“基础绩效+超额绩效”模式,将试点范围扩大到58家医院,试点医院职工人均年收入提高7000—24000元。

“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都得到极大改善,现在职工们都感觉有奔头,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家,精心呵护。”永丰镇卫生院院长王建峰感叹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