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事业单位财务与管理中的预决算管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4-05-04

郭红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公共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化,国家财政支持的力量逐渐减弱,一些公共事业单位开始承担自己的盈亏,这对其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为出发点,分析了预算和决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以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  管理  预决算管理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机构中也是如此。在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和决算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包括财务资金和营业收入在内的特殊资金来源。在这种情况下,预算和决算工作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随着事业单位财务收入的多样化,做好预算和决算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一、 事业单位财务与管理中预决算管理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的内部业务发展、单位的财务管理与预算和决算密切相关。只有加强单位部门的预算和决算管理,才能全面评估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为单位业务发展提供财务支持。科学分配资金是单位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事业单位的预算和决算促进了单位资源和资金的有效分配,从而影响了单位内部业务的发展方向。事业单位领导者可以结合单位内部业务的发展重要性和业务战略定位,将单位内部资金分配给影响单位战略发展的重点业务,实现资金的有效分配和流通。顺利实施单位战略。单位领导还能够通过预算和决算管理合理分配单位资源和资金,平衡各业务部门的发展资金,以加强对部门资金使用的监督。通过加强内部预算和决算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单位的财务风险。单位财务部门科学合理地运用预算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资金和资产的实时监管,增强公司财务控制能力。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工作与单位基本职能的行使密切相关。只有做好财分配控制,才能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现状及共性问题分析

(一)预决算人员内控意识不足

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的基础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预决算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职业精神、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决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目前,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内控意识,在内部控制制度决策与执行上存在不足。对内部控制的忽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预算编制不完整

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往往对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认为预算是资本管理的一部分,对财务工作没有重大影响。因此,预算工作不会引起单位领导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预算工作在单位中的地位下降。在执行预算计划时,业务部门的成本和预算目标严重偏离了实际运营,导致大量的运营成本并降低了单位的运营效率。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人员没有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导致预算计划与实际业务运作之间存在偏差,预算计划难以实施。预算管理人员制定的预算计划不符合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也没有按照上级的预算要求制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业务部门的预算计划出现重大问题。

(三)内控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事业单位财务活动,预算和决算的重要支撑。在新政府财务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下,对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发挥,无法有效规范预算的执行、财务核算等行为,导致预算管理无法实施,预算资金与实际支出、政策法规不一致,这已经给制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预算执行监管不到位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一定的内部分析和监督。没有稳定的监督机制,将难以衡量预算执行以及预决算管理的公开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同时,事业单位一般采用年终决算,以核查预算的收入与支出结余,继而确定预算执行情况。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以及资金的构成与普通企业有较大的的区别,年终决算对于预算执行来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虽然能够考察预算执行情况,但是难以反映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对于预决算的精细化管理十分不利,也难以对预算执行中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追责,严重降低了预算监管的有效性。

三、 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对预决算人员的培训

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人才是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在财务管理中也是如此。如果事业单位要在现阶段处理预算和决算管理问题,则应着眼于预决算人员的工作能力,并仔细分析现阶段员工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解决常见问题,邀请财务管理专家向员工传授预算和决算管理的工作经验。其次,要重视员工的思想意识。只有当员工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时,他们才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工作行为。事业单位可以将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与员工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此外,预决算人员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将当前的预算和决算管理问题不断结合起来,制定可行的措施来优化管理内容和形式。

(二)预算编制科学化

为了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事业单位应遵守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等原则,详细制定预算。单位编制预算时,应当研究有关政策的变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各项预算。编制预算时,应尽量详细说明各种资金的预算额度,以充分反映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发展。另外,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在制度体系的保障下完善各部门的职责定位,强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使部门间能够进行互动与交流,推进预算工作的开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单位的整体情况,而且要注意预算管理体系的改进和了解最新的预算管理要求。如果要确保预算的科学性,还应该选择先进的预算方法,履行预算职责,完善预算任务,并严格执行。

(三)严格进行预算执行监管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行使监督权,明确监督的核心内容。例如,通过对预算核心内容的监督检查,判断预算会计内容是否完整、有效。事业单位需要突出预算執行监管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提升预决算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预算执行意识,转变传统的年终检查或定期检查的监督方式,结合事业单位的业务与项目,以业务或项目的建设为周期,实行实施检查,继而促进内部预算的顺利建设、控制。只有在执行财务预算监督时,财务预算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要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和量化财务预算指标。根据事业单位不同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解具体目标和任务,配备专职人员。二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一些相关系统的检查和监督,使每笔支出都能按照原预算执行,以确保资金的最大利益。第三,要加强对重点基建项目中的关键环节、领域和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应详细登记一些与国民经济和民生有关的专项资金,以建立专门账户。在项目进度和资金安排过程中,要做好跟踪监督工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资金的有效运用。

(四)决算工作规范化

预算和决算是事业单位年度财务工作的起点和终点。预算工作是决算数据的基础,决算数据是最有效的预算编制评估和总结。决算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仅是新政府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也是预决算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规范决算的程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准确性。在相应的决算过程中,应加强对决算结果的分析,从决算的数据中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控的支出、可增加的收入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决算监督的重要作用,确保决算工作流程、数据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

(五)完善内部控制的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核心为“人”。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可以为事业单位创设内部控制文化,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的自主性。因此,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第一步是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在强调制度约束性的同时,引导人员的理念向内控理念靠拢,继而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内控分为,是人员自觉遵守内控制度的要求。同时,注重事中控制,及时纠正事业单位人员的不正确行为,加强对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工作的规范。此外,加强考核引导,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的长效机制。事业单位需要合理设计考核指标,并提高内部控制考核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运用多种考核形式,如试卷、个人陈述、同事间互评、上下级互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继而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此外,事业单位可以对先进人物及行为进行宣传,树立典范,对人员进行正向激励,促使内控管理工作向好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事业单位财务与管理中的预决算管理存在较多共性问题,但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加强对预决算人员的培训、科学编制预算、对预算执行进行严格监管、规范决算工作以及完善内控管理,来优化预决算管理,继而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英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决算管理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0):197+199.

[2]孙中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决算管理问题探讨[J].纳税,2019,13(22):94+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