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简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

时间:2024-05-04

杜晓纳

摘 要:近年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我国事业单位也向市场化的方向转型升级。同时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推动自身转型成功,事业单位需要强化内部控制职能,完善内控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才能有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形势如此多变的今天,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两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控体系  风险防范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内涵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财务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便是内部控制建设,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这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转型之前,事业单位从属于国家,与企业单位有着根本的区分,其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且其大部分资金由政府拨入,所以其对于财务管理并不是非常重视,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一直处于虚设状态或者较低水平。而当前事业单位已然开始进行转型升级,低层次的财务管理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转型升级的需要,为了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必须要不断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形成内控体系。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内的资金利用率

在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大部分使用资金来自于国家专项补贴,过去的财政管理形同虚设,难免会出现资金浪费,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建设,强化监督职能,使事业单位内的资金流动公开透明,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事业单位内的资金利用率,避免造成资金浪费。

(二)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内的资金安全指数

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状态下,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资产收支明细表一般存在模糊的情况,资金流向不明,资金利用率不高,资金浪费严重。而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职责,使其责任落实到个人,增强资金流动的透明性,提高资金的安全指数,减少贪污腐败问题。

(三)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使员工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在规章制度范围内办事,使财务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最大程度避免财务风险,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的转型升级成功。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中,若想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则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此进行约束。但当前,纵观我国事业单位,因为其过去对于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其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时,存在较多的漏洞。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就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规章制度的约束,造成了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差,实际管理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在当前转型的重要节点,对事业单位的转型做出了引导工作,引导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很多事业单位急功近利,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为了应付转型,选择从企业中直接拿用现成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与事业单位的转型实际情况根本不符,也无法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实际的效用,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发展,也滞后了事业单位的转型发展。

(二)缺乏足够的财务管理内控意识

很多事业单位面对财务管理,面对财务管理中的内控体系建设,眼光仍然只停留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上,而其实际上所包含的东西,却并没有深入了解。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类于,很多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知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重视性,心态仍然停留在事业单位过去的发展状态中,认为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其实并不重要,事业单位依然依靠国家管理,不需要额外的内部控制。简单的将财务管理工作等同于会计核算,没有真正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也就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漏洞百出,无法真正帮助事业单位防范风险,强化内部管理。事业单位的这种认知观是非常错误的,其眼光不应该只停留在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制度建立上,这种观念不但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还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过去,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所有的资金收入全部依赖于国家进行调控,没有所谓的竞争压力,也没有资金压力,所以就导致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一直不重视,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滞后了风险的防范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事业单位在转型过程中为了尽可能节约人力成本,减少其认为的不必要的支出,仍然没有采用职权分离的方法,出纳与管账为同一人进行,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是不允许的。

(四)工作人員的综合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其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是覆盖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的,所以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工作人员,不但具有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还要懂得一部分的财务知识,而现如今,各行各业在应用信息化技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是必要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这就为工作人员的选拔增添了另一层要求,那就是最好懂得一部分的信息技术,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那根据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内的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且复合型人才较少,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这也就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建设,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在开展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之前,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在相应的制度范围内进行,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可以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进一步的约束,保证其财务工作行为更加规范合理。当前的财务管理制度仍然浮于表面,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纠正其中的漏洞,切实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但不能直接照抄照搬,毕竟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发展情况不同,为了保证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可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必须保证内控制度体系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内控制度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事业单位也需要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切实保证内控制度的落实与发展,真正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提高对财务管理内控建设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

思想决定行动,事业单位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内控建设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管理人员首先要更新自身的管理意识,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层次方面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打好基础,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管理层必须要提高自身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断学习其他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的成功案例,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在管理层认识到财务管理内控建设的重视程度之后,要在事业单位内加强宣传与引导,引导单位内的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内控观与风险防范观,提高工作人员参与内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切实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基于财务防范的角度,必须建立起事前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设置与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相符的预测指标,对风险判断并作出警告,事业单位便可根据风险的分级,做出应对措施,做到合理规避风险或尽可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完善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里包括事业单位内较为关键的几项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在选取时一定要以事业单位的发展为中心,找到与事业单位发展有直接关系具有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通过研究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事业单位即将要进行的财务活动作出判断,分别判断财务活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级数。风险等级越高,便要越早采取不同角度的措施进行防范,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从长远看,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仅可以帮助事业单位预测风险,规避风险,又能提高事业单位应对风险的能力,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发挥人才的能动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推进。首先事业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课程的讲解,使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識技能,保证工作人员能够紧跟潮流不掉队,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除了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之外,事业单位还要引进新鲜血液,通过新鲜血液对事业单位的引导,提高事业单位的年轻性、知识性。在引进新鲜血液时,事业单位要注意提高人才的准入门槛,着重引入复合型人才,通过优秀人才带动员工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从而不断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军平.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9(28):232+235.

[2]孔亚莉.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J].纳税,2019,13(16):1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