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扶贫再贷款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机制的研究

时间:2024-05-04

扈文捷

摘 要:扶贫再贷款是在2016年3月设立的新型扶贫专项货币政策工具,旨在为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提供的流动性支持。本文以江西省某市2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016-2018年数据为例,旨在构建扶贫再贷款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从而探讨金融精准扶贫有效性问题,并阐述提高扶贫再贷款对精准扶贫贡献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扶贫再贷款  监测评估  政策建议

一、扶贫再贷款对脱贫攻坚金融总量的杆杠效应

扶贫再贷款的杆杠作用明显,尤其是其对撬动金融精准扶贫总量发挥了积极作用。现以江西省某市23家法人金融机构2016-2018年扶贫再贷款数据为例分析(见表1、2)。

二、扶贫再贷款实施效果监测评估体系的设计

(一)监测评估体系的建立

设置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见表3):

1、成效指标

(1)新增贫困户贷款(小额扶贫贷款)占比%,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贷获得率,要求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的贫困户占所有贫困户不得低于30%,国贫县要求达到60%;(2)扶贫再贷款引导发放产业扶贫贷款要大于扶贫再贷款本身的金额,鼓励农商行、村镇银行加大对贫困地区建档立卡户及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

2、结构指标

(1)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占比,主要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和其他贷款,占全部精准扶贫贷款的占比。(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占比,主要是金融机构对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的贷款占比。

3、成本指标

(1)利率政策指标。加强利率定价机制的政策指导,严防扶贫贷款利率变动过大。(2)统计报告指标。监督农商行、村镇银行是否按人民银行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完整地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4、风险指标

(1)扶贫再贷款台账中所发放的扶贫贷款的收回率。严格按照扶贫再贷款规定的用途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2)扶贫贷款利息收回率,监测考核期内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的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异程度。

(二)监测评估指标的实证简析和权重分布

利用“1-9比例标度法”对同一层次上的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成判斷矩阵。按照重要程度,前者分别取1、3、5、7、9;后者取1/3、1/5、1/7、1/9;介于它们之间则分别取值为2、4、6、8及它们的倒数。经计算权重得出对应判断矩阵(过程略),可得权重分布(见表4):

表4中,一级指标“扶贫信贷资金投放、扶贫信贷资金结构、扶贫信贷资金利率、扶贫信贷资金回收率及可持续性”的权重分别为0.436、0.221、0.034、0.310。2016年分值为0.633,2018年分值为1.655。即2016-2018年扶贫再贷款实施效果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见表5)。

三、提高扶贫再贷款实施效果的建议

一是健全金融精准扶贫资金管理联动机制。二是加大贫困地区信贷配给,提高融资项目的联动性。三是创设能够实现定向扶贫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工具。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支农货币信贷政策工具选择与绩效评估——基于广东省的研究[J]. 金融发展评论, 2017(第5期):138-150.

[2]刘颖,于凤.华北融.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扶贫再贷款效应调查与思考——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J].2017(09).

[3]程璐.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分析[J].西部金融,2012(6).

[4]谢孟.合肥市支农再贷款效应及问题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16.

[5]王维斌.支农再贷款政策传导实效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邵阳市为例[J].金融经济,2016(1).

[6]再贷款在金融扶贫中的效应分析与创新应用——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J].郑寿明.福建金融.2017(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