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04

潘栋梁 项丽霞 彭金媛

近年来,我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新动能加快了经济的成长,去产能也在继续向前推进。从以上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在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各省居民收入增速差距逐渐缩小,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经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这充分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方面已经大有成效。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不足: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在绝对量方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前者为后者的2.35倍。所以我们认为,在缩小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方面,我们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比如华北北部,自然条件优越,地型地貌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是天然的优质奶源区,也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和落叶果树的最佳适生长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文化传承,我们应将差异化、特色化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以特色产业为着力点,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路子,让乡村特色产业走向集群化、规模化。

着力将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放在首要位置,继续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大力在过度开垦地区进行退耕还农,增加农村地区植被和水域覆盖面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大力度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农村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也不能忽视,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比如在乡村旅游、交通运输、通讯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倡发展智慧农业,打造“特而强”的农产知名品牌,培养技术与知识兼备的新型职业农民。

2、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小城镇的乘数效应不容忽略,它能够有效吸引附近投资,带动消费能力的提升,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形势下,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升级更加具有特殊的经济意义。小城镇的魅力,能够带动附近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小城镇的土地、人力、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等要素一旦被成功激活,其区位优势很快就能突显出来,进一步发挥其乘数效应。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父母。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为了让子女能够受到较为优良的教育,为了让父母有一个良好的医疗保障,他们在收入增加的同时逐渐向小城镇聚居;同时,部分收入可观的农民工的返乡也使得小城镇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优质条件。所以我们有很好的机遇打造一批休闲旅游、现代制造、教育科技、美丽宜居小镇,使其成为当地乃全市、全省某一行业的中心。从2016年起,有些省份已经在陆续推动中心村的建设,这一举措使得农业人口更加密集,更有力于发挥聚集优势,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在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拓宽乡村旅游、农产品、民俗休闲娱乐产品的销售渠道,建立网上网下全方位的购销网络。继续发挥供销社网点全覆盖的优势,优化流通网络及物流资源,建设美丽乡村云,打造集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品牌运营、金融运作、产品展示于一体的涉农电子商务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3、着力发展农村金融业。在积极建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普惠农村金融体系,争取使农村与城镇经济主体享有平等的金融权利。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门槛,让农民进入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不再是奢望,使农业融资不再是新闻。比如在加大农业保障方面,需要各金融机构在政府的引导下,能够帮助农民化解金融风险,各金融机构开发支农金融新产品,促进金融产品多样化发展,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分别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比如可以在较冷地区尝試土豆等农产品期货的开发,为山区山货提供更多的险种,使农业生产者不再为天气、气候因素焦虑不堪。

4、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供给侧改革中,农民作为重要的生产力供给要素值得重视。无论怎样改革,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不只要让他们的钱包鼓起来,还要让他们的“菜篮子”、“奶瓶子”、“肉袋子”丰富起来,缩小他们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和获得感差距,提高收入增加幅度,让更多农民不仅在收入水平上的“获得感”,还要在精神上有更多的幸福感。只有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才能更加稳定他们的人心,而不是整天想着要挤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养家;只有稳定了农民的民心,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才能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农业发展、农村发展才有了底气和人气。

通过我们的以上拙见,希望能够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些许帮助,不断提升“三农”水平,给农民朋友们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相天东.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06):43-4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