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东锋
摘 要:地勘事业单位历经数改革,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且其所涉行业众多,會计核算复杂。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资金使用的监管要求,省级主管单位应根据所属地勘事业单位经营业务和财务管理的特点,构建适用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实现强监管,促效率,提水平的明白了吧目的。省级主管单位以会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可加强对下属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管理,改变会计核算不规范等弊端,增强对下属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的监管能力,实现从合同-预算-业务实施-绩效考核的整体有效监管。
关键词:地勘事业单位 会计信息化建设 成效分析
地勘行业是资本和劳务密集型的事业和企业混合体,国内一定规模的地勘单位基本都是由各地的地质矿产管理部门演变而来,管理大都属于粗放型管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部分省份地勘单位已完成由事业向企业改制的工作,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化集团。然而地勘单位的历史变迁和多行业并重决定的其财务核算的相对复杂和不规范,存在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一、地勘事业单位经营和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经营多元化,面临结构调整
地勘单位于上世纪90年代地质行业正处于收缩时期,各省地勘单位为保持队伍稳定,应对行业萧条,以国家地质工作为单一业务,转变为拓展多种经营业务,其主营业务除了地质勘探勘查主业之外,还包括矿产开发、工程勘察、地质测量、工程施工等多种经营产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和产业经济的不断升级,政府逐渐从商业地勘项目领域中退出,保留少数需要财政支持的公益性地质项目,如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等,推动地质行业市场化竞争的大格局。
(二)资金实力与技术实力不匹配
地勘单位历经数次体制改革,历史包袱重,资金实力弱。而国家财政拨款的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人才队伍培养成效显著但资金积累薄弱。目前,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业务的矿产资源公司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地质勘查合作基金、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获得资金支持,有少部分优质项目可采取项目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虽然融资的渠道很多,但都有相应的限制条件,而地勘单位技术实力较强但本身资金实力弱,风险承担力差,只能与有资金实力的其他企业或个人合作,在这种商业合作中更多的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功也只能占有较少的技术股份,无法获取更大的经营收益。
(三)投资风险高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是地勘单位的主要业务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探明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及资源储量情况,形成资源储量报告。但是因赋存条件、埋藏深度、变化程度等不确定因素使这类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很低,因此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重型工程勘查后,最终的地质成果经常有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情况,即在资源认定上没有达到经济的开采条件,导致只有储量没有实际效益。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富矿易采矿也越来越少,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地勘单位承担的勘探风险日益增大。
(四)管理层级多,效率低
国家的地勘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省都成立了不少的地勘单位,一般受省地质局的领导,各省在各地级市有若干地质大队和直属的专业化地勘事业单位。这些地勘单位按细分业务的不同下设若干二级企业,二级企业根据业务区域的不同又分设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从上到下一般都有四到五个管理层级,一般的管理层级为:省地质局-地质大队-细类专业企业-各地的子公司-分公司或办事处。地勘单位的多层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造成机构庞大,产权不明晰,组织机构臃肿,增大了各层级和不同层级控制和协调的难度。这种关系复杂的管理层级,导致地勘单位管理决策的速度缓慢,市场应变能力差,丢掉市场的先机。
(五)内控制度不完善
地勘事业单位起建于计划经济体制,产业化的地质勘察技术壁垒低,至今尚未完全与财下脱钩,完全推向市场经济难度较大。因这种特殊的行业特点,多数地勘单位未充分认识企业的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甚至部分地勘单位没有内部控制的制衡,领导一言堂现象时有可见。内部控制的缺陷使地勘单位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
二、地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一)会计信息化建设思路
(二)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特性
(1)完整性。各地勘事业单位的所有会计数据信息集中设置到统一的财务监管系统服务器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规范性。各地勘事业单位使用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会计编码体系、会计核算项目体系,利用一致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保证账务处理的规范一致。
(3)实时性。各地勘事业单位账务处理都在同一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系统可实时反馈会计信息,主管单位可实时查询所属各单位的会计信息。
(4)独立性。各单位有自己独立的账套,各自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同时,各单位可以从局数据服务器下载本单位财务数据到本地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和打印,包括提供审计数据等。
(5)预警性。通过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设置预警点,系统自动向主管单位预警异常的预算资金使用,超额大额资金支付等会计信息。
三、地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可实现的效果
(一)强化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目前多数地勘单位有一定程度的财政拨款支持,它们需要对财政资金进行预算管理,也需要对经营项目进行预算管理,而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打造一个财务会计信息共享平台,提供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账务处理界面,自动生成财务会计决算报表与单位预算匹配,使预算管理落到实处。会计信息化建设可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实时快速的取得财务会计信息,让使用财政资金的地勘单位实时了解预算的执行进度,及时调整预算执行的偏差,进而实现实时有效的预算控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有效 。
(二)加强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资金使用管理
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管理,加强对资金在使用中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利用会计信息监测系统的反馈功能,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预警机制,保证资金管理目标的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准确性、有效性,实时监测长期未收的应收账款,及时制定催收措施,及时处理坏账资金,把坏账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增强对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监管的能力和效果
目前多数省地勘主管单位因地域限制,主要通过按月上报财务报表,年终上报年度财务报告的形式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省局进行财务数据的汇总,对冲所属单位间的内部往来和经营收入后,反映全省地勘单位经营实体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模式反映的数据结果存在滞后性,且无法追溯数据的由来,不利于主管单位及时进行监管。而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构建统一的平台,能规范会计核算的流程,增强财务数据的透明度,提高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可追溯性,使局级主管单位实时掌握会计账务处理所反映的业务实质,及时提出管理意见,提升监管效率和效果。
(四)促進合同管理效果,降低合同风险
在信息化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地勘企事业单位构建合同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实现完整、规范的数据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可利用合同中的财务会计信息对合同执行中的收入、成本支出、进度等进行实时监控,监督合同履行情况,将收入严重滞后进度,成本超支情况等预警信息反馈给责任部门,促使相关责任人及时跟进解决问题,降低合同的违约风险。
(五)解决绩效评价滞后、工作量大的难题
绩效评价定量指标主要依托各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计算,没有统一的会计信息化核算体系就无法得到规范一致的财务数据,更无法及时快速的提取有效财务数据。因各个地勘单位的业务发展方向不同,绩效评价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取舍、定量指标权重的分配,都需要综合测算后得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缺位,使地勘主管单位不能得到全面的有效会计信息,更难以设计出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因此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地勘主管单位可根据所属各地勘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可实现的、有效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地勘单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实时高效的进行绩效考评,动态反映各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四、结束语
地勘事业单位应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核算要求,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主管单位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加强所属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和项目预算管理,落实对所属企业资金使用的监管,强化合同管控,降低经营风险,解决绩效评价滞后、工作量大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陈瑶.探析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 2017, (06): 96-97.
[2]江丽.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 2015, (15): 288-28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