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靖雯
关键词:经济发展 地区差异 生产效率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需要保持理性思维,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思想等方面均需要进行改进,且需要一定的过渡期和资金投入,任重道远。
(一)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整体而言,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为5.12%、中部地区为3.51%,西部地区为3.75%,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率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其中,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区域在经济增速方面位居全国前列,一些中西部省份增速缓慢,且差距不断增加,这一情况的出现导致區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二)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不同区域人均GDP年增长率的差异程度不断缩小,各省增长率的标准差从改革开放前的1.44%减少至改革开放之后的1.34%,但是,地区之间收入水平的绝对差距不断增加。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现象,一些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且研究不断拓展,经过总结,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源要素方面
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丰厚的资源作为发展条件,例如自然资源、矿物资源、水资源等等,而一些地区资源匮乏,在发展过程中优势较小,从而导致其发展滞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逐渐降低,鼓励不同区域根据不同现有情况进行发展创新,一些资源丰厚的省份,借助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增速较快。
(二)生产效率方面
不同地区在生产效率方面皆有不同,一些生产效率低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过于粗放,处于向集约化经济发展转型时期,但脚步过慢,对于高新技术的使用不足,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相比而言,一些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部地区,使用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工具,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实现节能高效,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并融入精益管理理念,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三)发展能力方面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一些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发展能力表现明显不足,需要一定的过渡和建设周期,形成相应的条件,否则难以快速发展。一些较为开放的城市,则在有关方面建设较好,例如上海,不但拥有国际性的贸易港口、冷链物流园区,还建立了强大的商业服务体系,从而有利于投资的吸引和资源的开发,为经济发展带来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属于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这一事实,应该理性对待,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不断进行差距的缩小,挖掘一些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的潜力,提升其整体经济实力,协调发展。
(一)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体现特色化
其一,转变思想,学会挖掘资源。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民俗风情、矿产资源、文化底蕴、地理优势、自然环境等,需要当地政府能够进行思想转变,基于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发挥资源的使用价值。例如,一些具有民俗特色、风景优美的区域,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一些渔业城市可以进行转型升级,打造休闲渔业,一些矿业城市可以建立矿业文化产业园区等,促进经济发展。其二,将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品。资源的使用需要实现集约化、高效化,并能够通过有效的宣传途径,将其深入到全国市场和国际化市场,这样才能增强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食品、手工艺品等,可以产业化运营,集中生产,有规划的进行市场开发,增加收益和影响力。其三,对于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立足长远,做好战略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制定策略,避免因思维局限,只注重眼前利益,导致资源使用率低下,区域经济发展难以持久的情况出现。
(二)使用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低下属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面对这一问题,应该加强新技术的引入和使用。首先,对于现有的产业进行技术改革,引进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所使用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关于这一工作的落实,可以使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来到针对性的高科技企业进行学习,然后逐渐改进,使用高科技代替人工操作,改进现有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政府需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支持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利用减税等政策,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与此同时,还可以大力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借助高校以及一些研发机构的技术实力,利用企业的资金,进行技术研究,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例如,一些农业大省,可以与一些农业大学合作,确定研发项目,进行种子培育、病虫害防治等等。
(三)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增强发展能力
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应该加强基础建设投入,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这一工作开展,需要当地政府和国家给予支持,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单纯的依靠地方财政,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此,需要国家提供扶持。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要改变原有的模式,主动进行资金和其他外援力量的寻找,加快基础建设。例如,使用PPP模式进行道路工程建设,通过公路、铁路等项目运营管理权力的暂时性转让,获取资金,实现建设目标。除此以外,建议区域之间建立联合发展的模式,形成“一对一”帮扶的机制,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对口帮扶一些经济发展滞后的区域,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经验、思路、资金等,帮助其开发现有的资源,并实现利益共享,这样也可以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提供资源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差异、地区间收入差异、进出口贸易增长差异三个方面,原因来自于现有资源、生产效率和发展能力的差异,因此,需要不同区域之间联合协作,加强资源开发能力,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引进新技术,打造特色化产业,减小区域经济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徐武汉,陈利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6(27).11-12.
[2]曾舜英,陈忠暖.不同尺度下中国经济增速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分析[C]. 2016第六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学研讨会.
[3]王宛昊.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 593(09):19-21.
[4]龚心.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商论,2019,779(04):13+24.
[5]谢珺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 6(12):16-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