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洪淼 李沂芯 杨焜
关键词:新金融 工具准则 城市商业银行减值准备
新准则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即“预期损失法”,不再需要客观证据或“引发事件”作为计提减值准备的门槛,而是引入了前瞻性信息来预测信用损失的发生,并根据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更为广泛的可获得信息计算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预期损失法”可以更加充分和及时地揭示潜在损失和预警信用风险。
新的减值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扩大了减值计提的范围。一是计提减值准备时间提前。金融资产信用风险从初始确认开始就要计提减值,不论是否已经出现减值迹象;二是扩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将全部金融资产,包括部分表外资产纳入减值准备计提范围。
(一)预期损失法导致减值准备计提增加
经搜集的18家执行新准则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金融机构在切换新准则后减值准备均不同程度上涨,涨幅在4%至33%之间,平均增提比例为14%。其中,贷款减值准备方面,除浙商银行(降幅9%)和盛京银行(降幅1%)外,涨幅在1%-24%,静态估计将造成拨备覆盖率上涨。
按资产规模分类,资产规模在10万亿元以上的国有四大行新准则切换日减值准备增加1879亿元,平均增幅14%,其中贷款减值准备增加987亿元,静态估计拨备覆盖率平均上涨约8%。详见图1。
资产规模在1万亿元到10万亿元之间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招商、中信、民生、光大、浦发、浙商、平安、交行、邮储等9家银行新准则切换日减值准备合计增加1062亿元,平均增幅13%,其中贷款减值准备合计增加675亿元,静态估计拨备覆盖率平均上涨约9%。详见图2。
资产规模在万亿以下的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青岛银行、郑州银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等5家银行新准则切换日减值准备合计增加47亿元,平均增幅16%,其中贷款减值准备合计增加20亿元,静态估计拨备覆盖率平均上涨约9%。详见图3。
(二)引起银行净资产和资本充足率减少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银行净资产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减值准备的计提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从时间和空间范围提高了减值准备规模,从而减少净资产;另一方面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的变化(如票据资产计量方式的变化)的影响,从而增加净资产。从年报搜集数据看,二者综合作用普遍将减少银行净资产(邮储银行除外),主要由于在银行业贷款资产一般占比比较大。经过新准则切换后,年报搜集的18家银行切换日净资产平均减少1.8%。其中,国有四大行切换日净资产平均减少1.7%,9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切换日净资产平均减少约1.9%,5家城市商业银行切换日净资产平均减少约1.9%。
由于净资产的减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会受到影响。2018年一季度末披露的季度报表来看,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1个BP到36个BP不等。而在2018年年末,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的基本只有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
综上,从搜集的年报数据上看,资产规模越小的银行,切换日减值准备水平上涨幅度更高,由此推想,对于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减值准备上涨幅度将会更高。此外,年报搜集的18家银行为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均相对较大,整体拥有较为充足的资本。故新准则的实施对这些银行净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的冲击比较温和。但对于即将实施新准则的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尤其是资本相对不足的中小银行等,还将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一)提前布局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在减值模型设计中,大部分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借鉴巴塞尔框架下有关信用风险估值的内部评级法,在预测期间和周期性等方面相应调整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等关键参数的取值。如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确定发放贷款和垫款以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过程中应用了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折现率等参数估计,同时考虑前瞻性调整及其他调整因素等。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较为繁杂,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不论是在系统科技投入、历史数据的完善程度以及可获得资源上均远远超过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尤其具有海外分支机构可较早接触新会计准则,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起步晚,数据积累不足,普遍未使用内评法计量风险资产。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没有构建内评法,在新准则下计算减值时,往往采用历史滚动率模型对客户的违约概率进行预测。这种方法下,需要城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历史五级分类迁徙的数据,对未来的违约情况进行预测。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在违约损失率这块历史数据的积累中也存在数量少,难以应用于新会计准则下的减值计量参数LGD的估计中。普遍情况为采取监管规定的普遍计提标准。
为实现新旧准则平稳过渡,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一是梳理自身业务提前步骤布局;二是完善不同业务类型基础数据,建立减值数据管理标准;三是针对不同业务类型设置不同参数,参数选择上由易到难,并在转换日前与实际数据不断磨合修正,使得模型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四是转换日后仍不断完善模型和系统的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健全包括经济周期、宏观环境、客户情况等在内的数据库。同时可参考已经执行的比较成熟的计量模型和执行标准,从而降低新准则的实施转换成本。
(二)提前消化减值差异,储备未分配利润及资本
从执行新准则拨备计提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来看,一是对资产端影响:减值准备上升,资产账面价值下降,资产账面价值=资产价值-减值准备。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上加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从前述搜集的上市银行的减值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减值准备平均上涨幅度在8%-9%,尤其是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偏离度較高的情况下,切换日上涨幅度会远远超过该比例,则可以选择在切换日前分次逐步消化减值差异;二是对负债端的影响,预计负债有一定程度增加。新准则下表外负债需计提减值的范围扩大,且表外减值准备计入“预计负债”,综合导致预计负债增加;三是所有者权益影响,一级科目设置从原“资本公积”拆分为“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用于放置FVOCI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未分配利润在转换日当天表现为转换日前后时点的减值准备差额,转换日当天的未分配利润减少(增加)额为减值准备增加(减少)量;从年报搜集数据看,二者综合作用将减少银行净资产,且资本充足率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中小银行,冲击会更大。故新准则切换日前,应储备足够的未分配利润,并根据准备金计提情况适时考虑补充资本,以便平稳过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