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际产能合作: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时间:2024-04-23

刘桂池

两杯橙汁、几片面包、一份沙拉……

2014年12月15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一顿看似寻常的早餐正在进行。

只不过,坐在餐桌上的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和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理的马西莫夫。

两位总理吃的早餐虽然简单,但彼此商定的内容却相當“丰盛”。他们围绕“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初步共识,这是一份总价值达180亿美元的大单。

这顿被媒体称为的“天价早餐”,不仅是中哈产能合作计划的起点,也是李克强总理一年间不断丰富的“国际产能合作”的起点。

“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制造业的性价比优势同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技术相结合,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优价’的装备,帮助他们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供给创新推动强劲增长。”李克强总理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里写道。

从冰天雪地的阿斯塔纳到骄阳似火的吉隆坡,国际产能合作正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

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巴西首次提出中拉产能合作“3×3”新模式。

一个月后,李克强总理出访欧洲,国际产能合作的成绩单进一步丰富:中国与比利时签署12项双边合作文件,金额超过180亿欧元;中法两国政府共同发表了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声明和中法核能合作联合声明。

截至2016年7月,中国已经同20多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还同非盟、东盟、欧盟、拉共体等区域组织对接,借助多种平台为国际产能合作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国内各地也使出浑身解数,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其中,不乏一些优秀案例,值得学习借鉴。

比如,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的“两国双园”合作模式,在互利共赢方面,成效有目共睹。

再比如,新疆的特变电工公司,把握住世界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机遇,成功转型为国际产能合作的制造业先行军。

对致力于打造开放型经济的重庆来说,国际产能合作的势头也相当不错。2016年1—6月,重庆新增国际产能合作投资项目23个,投资合同额5.2亿美元,占同期全市对外投资合同总额的42.7%,增长7.7倍。

2016年8月18日,重庆市政府与国家发改委建立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委市协同机制,更是被媒体誉为“国家发改委送给重庆的一份厚礼”。

如此一来,重庆企业在追求国际产能合作“国际范”的路上,将更有底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