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赵晓
2014年3月,我得到一个机会去日本访问,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踏上这片中国古代称之为“扶桑”的土地。我着重考察的是日本的道德教育以及日本的环境保护,但与此同时,我很想通过实地感受去探求日本人的心灵结构,进而去理解大和民族的经济、管理以及对外行为。我的一个基本观察结论就是:日本堪称全球人本主义成功的典范,但也深受人本主义的局限甚至毒害。
这样一个观察,需用上万字甚至一本书来论证。本文只能点到为止,权当抛砖引玉。
人本的极致
你能用三个词来概括日本最重要的特质吗?这是我到日本之后逢人必问的问题。我得到的回答林林总总,角度与看法各异,但有几点是共同的。
比如,日本人具有勤劳、上进、重教的精神。这些正是传统中华人本文化的美德。这些美德使得日本迅速崛起,成为西方世界之外第一个成功转型的国家,也使得东亚四小龙和今天的中国崛起。
再比如,日本人的文明、礼貌、细致,不给他人添麻烦的精神。这些也正是传统中华人本文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延续。记得小时候,读过私塾的父母亲不厌其烦地对我灌输为人处世的教育就是儒家的“礼仪教育”。遗憾的是,今天中国的礼仪文化、诚信文化都已大大缺失。
还有今天在中国难得见到的日本人优雅、审美的人生态度。让我感受到李白的诗风以及禅宗的超越精神——在外务省考察日本的道德教育,最让我震撼的是,教科书中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审美”,让每一个日本孩子都能尽可能拥有感受美以及领悟美的能力,进而提升道德水准。
但是,从审美而来的超越精神是有限的,以审美代替信仰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人道有限,天道无限,就算菊花至美,武士刀最勇,在现实中能依赖的只是钱包和拳头,人生能寄托的只有审美(如日本人认为剖腹是超越死亡的审美),这样的路就算走到尽头也终究是有限的。
极致的另一端
日本人用审美代替信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大和民族获得了某种超越的精神,但是按我的观察,与神本主义文化下的犹太人及美国人相比,日本人更像精神上的孤儿。普遍活得比较拘谨甚至紧张,缺乏平安、喜乐、从容和自信,至今在许多问题,包括对外关系问题上自感彷徨和迷惑。日本人的创新精神更是从来没有达到过犹太人和美国人的水平。
我坦率地向日本朋友指出,日本人善于向外学习,却没有学到最重要的天道一课,这无疑是最大的遗憾。当初,日本人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但没有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信仰文化。中国人在文明早期,如夏商周时期对上苍虔诚信仰(“大道行于天下”),孔子所代表的原教旨儒家也是敬天慕道的儒家,中国的历朝天子一直到晚清,无不崇尚祭天,但日本人只学了中国人的拜鬼(日本人靖国神社其实是拜死人的鬼社)。近代,日本人向西方现代文明学习,认真学习其科技文明、制度文明,却没有学习到西方最重要的基督文明。
所以,我在日本看到的是,人本主义发展到烂熟和巅峰,民族信仰却空空荡荡。日本人的世界是扁平的,而不是圆融的。
人本主义的日本因最终无法超越对于金钱和实力的重视,天然近视地忽略了天道与规则,最终沦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泥坑。这难道不引人深思吗?
责任编辑:马小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