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警惕被自己的公司扫地出门

时间:2024-05-04

董金鹏

“如果我们能像Facebook、谷歌、甲骨文和微软的创始人一样控制公司,Waze或许至今仍在独立发展。”

创业活动越来越活跃了,但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却并非易事。

这是一次充满冒险的远航旅行,当满怀激情的创业者驶离港湾时,无数使你丧失航行舵手位置的人已经早早在下一个渡口等你。“他们”有可能是被你请上船的合伙人、投资人,或者是职业经理人,当然,最终所有人都有可能丧失舵手的地位,航船也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比如,乔布斯就曾被他创办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再糟糕一点的话,“他们”会带着整艘船一起沉入海底。

幸好是“哥们儿”,才没翻船

在大多数以技术起家的创业公司里,因为缺乏企业治理的专业知识,不合理的股权设置往往成为日后发展的障碍。通常,这也是创业者有可能失去企业的第一道坎。刘卓(化名)与合伙人之间的故事就属于这样的经典案例。

刘卓是一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科技企业的CEO,2011年他和好朋友在北京一个破旧的公寓里开始了他们的创业行动。促使他们走在一起的,不仅是多年来深厚的友谊,还有他们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的梦想。

刘卓学的是影视专业,后来从事过一段时间的营销工作。而他的朋友,之前游离于数家互联网企业,所以自然是技术高手。在新创办的公司里,一个负责市场(正式头衔是CEO),一个负责技术(正式头衔是CTO)。在创办企业的时候,因为没有专业的企业治理知识,所以感情的因素占了主导地位,所以他们各自得到了50%的公司股权。

几个月后,当需要更多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人员加入这个团队时,麻烦来了。因为没有钱,所以只能用公司股权作为承诺的回报,但问题是谁的股权被转移给新来的同事呢?如果CEO的股权被转移给新来的同事,那么他会丧失掉未来控制公司的权力,于是讨论的结果是CTO出让一部分股权给新进的同事。

又过了几个月,他们接触到了风险投资,才发现即使CEO占有50%的股权,其他员工占有其余股权也是相当危险的。一方面,公司没有为投资者和后进的管理层预留出股权;另一方面,公司没有一个绝对控制人。后来,在投资人的协调下,最终使CEO的股权达到了51%,其他合伙人的股权得到了削弱,为新晋管理层和投资人预留了一部分股权。

因为是哥们儿一起创业,所以在多次协调后刘卓遇到的问题就顺利解决了。但是如果遇到认同感并不是非常强的合伙人,就有可能使创始人丧失控制力。这可能是大多数创业者会面临的问题,其教训是:不合理的股权配置,将使企业在扩展路上遭遇一系列的麻烦。

吃了投资人的亏

“Waze在融资中犯了一个错误,导致创始人的股权遭到大幅稀释。”Waze是以色列众包地图服务商,其CEO兼联合创始人诺姆·巴丁(Noam Bardin)在2014年4月初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抱怨道:“如果我们能像Facebook、谷歌、甲骨文和微软的创始人一样控制公司,Waze或许至今仍在独立发展。”

其时,谷歌刚刚斥资11.5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显然诺姆·巴丁对Waze被收购的下场并不满意。他和伙伴们辛辛苦苦创立了这家公司,招兵买马,执着地打拼,最后反而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而与公司控制权一起丧失的,在诺姆·巴丁看来也是更重要的东西,则是创业者的雄心壮志和对公司未来方向的把控。

不过,这在全球创业界并不算新鲜事。一家企业从创意到创立,再从弱小变得强大,均不可完全依赖于创业者个人的力量。当创业者试图引进外部的资金、资源和人力等要素以壮大企业力量时,因为无法也不可能支付市场要求的回报,所以就只能以公司股权作为承诺,以激励大家将企业做大后获得可观的收益。但这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一家企业走向成功,则不是十分确定的事情,操作不慎可能反而酿成灾难。

不幸的是,埋在这里的地雷就被巴丁踩上了。他承认,Waze有今天的结局就是因为在融资过程中犯下了大错。

在2008年3月的A轮融资中,Waze获得了1200万美元,2011年又融资3000万美元,该公司从私募市场一共融资6700万美元。多轮融资后,投资人对这家公司占据了绝对的控制权,创始人则丧失了对这家公司的控制力。这使得Waze在后来的发展中,被投资人牵着走,偏离了创业团队最初定下的目标。

巴丁在股权结构上犯下的错误,使公司战略也越来越偏离创始人最初的设想。“谷歌推出免费Turn-by-Turn导航服务之后,影响了我们的业务,我们的以色列投资者做出的回应是,我们应当专注于新加坡或者罗马尼亚,而不是美国市场,以避免与谷歌发生不可避免的对抗。我们当时心里略感害怕,因此转移了视线,导致宝贵的时间被白白浪费。”巴丁在检讨过去在战略上所犯下的错误时,略带惭愧地写道。

公司被谷歌收购之后,巴丁不久将去谷歌任职,而公司的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乌里·列文(Uri Levine)则不得不离开他们创办的公司,另谋出路。Waze的案例说明,当创业者想要通过股权融资实现心中的商业计划时,请不要忘了:公司股权绝不仅仅意味着公司业务所带来的财务回报,它还意味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创始人的权利。所以,当涉及到股权的融资时,创始人必须谨慎对待。

危险的职业经理人

除了投资人与合伙人,“危险的”职业经理人也有可能使你翻船。尤其是,当创业企业想上新台阶,从外部请来了职业经理人,但来自外部的职业经理人并不了解创始人的使命和企业文化时,就有可能出现职业经理人通过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实现其自利的机会主义行为。

潘鸿宝是北京发研工程公司的董事长,他凭借着较强的专业技术背景和多项专利技术,于2001年创办了这家企业。一路打拼到2006年,公司已成为行业内的冠军,当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左右。在接下来的3年里,公司似乎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怎么打拼也不能把企业带到更高的层面。于是,潘鸿宝萌生一个想法,为何不从外部聘任高端人才,帮助企业脱离当下的困境呢?

就这样,公司于2009年底同时引进了总经理、生产副总和经营副总,除了高工资、高奖金,他还给了总经理25%的股份,两个副总共15%的股份。这意味着,新引进的人占了55%的股权,如果有任何事情需要董事会投票表决,创始人存在着被孤立的险境。

作为趋同股东和经理人利益的工具,股权激励的初衷是希望经理人通过努力工作来提升公司的价值,进而提高公司股票的价格,达到创始人和经理人双赢的局面。但经理人关心的主要是其股权出售后的获利,即股权出售时的价格以及获取股权的成本,而非公司长期价值本身。

三个月以后,问题开始暴露,潘鸿宝意识到高代价请来的团队与当初的愿望差距过大。比如,三名高管想要先挣钱再与潘鸿宝一起创业,由于管理层问题导致的中层员工两极分化,以及高层理念差异造成与外界供应商、分包单位出现矛盾。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三名高管自成团队,开始孤立他。

“慢慢了解到企业这样走下去肯定没有希望,这件事必须要处理,我决定完全收购股份,果断劝他们离开公司。”潘鸿宝说。他通过律师一次次找三人谈话,得偿所愿。经历过这件事以后,他意识到引进团队都要事先约定,首先要看对方对公司的事业是否认可,其次要有成文的规则考核,第三点则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最好给予期权而非股权,即只是对利润的分享权。

如今,潘鸿宝已经完成了股权调整,进行了高管团队的建设,并引进了一个很专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一切按照规范的流程套路走。经过此事,潘鸿宝反思说:“在稀里糊涂当中,我不知道总经理能不能承担重任,我就交给了他,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承担这个重任,就接了,一切都在稀里糊涂当中做了。”

一家公司从创办到走向强大,每一步都需要来自外部力量的支持。比如:对人才的渴求、资本的稀缺和人脉资源的需求等,而这都需要公司拿出一部分股权去激励。以上这些股权被稀释的案例,在共同说明一个道理:不合理的股权设置将使公司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事实上,创始人在公司长大之后如何不被董事会踢出自己创办的公司,早已是硅谷的经典话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苹果、谷歌、Facebook的故事也各不相同。

责任编辑:李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