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张万盈
让群团干部活力迸发
——要建立适合群团组织特点的干部选拔、任用、交流和考评机制,大力推行群团干部兼职和挂职,实现群团干部队伍有专有兼、有转有留、有进有出,激活“一池春水”。
2014年6月的一天,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养殖大户石元接到一个电话。
“石书记,又有一项重大任务要交给你了。”
电话那头,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讲话人是木耳镇团委书记杨玲。
作为镇上有名的致富能手,石元刚刚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什么任务?”石元好奇地问。
“到镇上来一趟吧。”杨玲说。
“这个杨书记,卖什么关子。”石元念叨着,出了门。
团区委的烦恼
2013年,27岁的方芳调任共青团渝北区委办公室主任。
在此之前,她在大盛镇担任团支部书记。
能来到团区委工作,她别提多高兴了。
但随后两年里,她真切感受到了团区委工作的不易。
“活太多,人太少。”方芳说。
渝北团区委配备的职数为行政编制5个、事业编制4个。
5个行政编制,除了团区委书记、两个副书记,还剩下一个办公室主任、一个业务代表。
目前,业务代表岗位还暂时空缺。
在渝北区乡镇基层,团干部配置更少,大部分为一人。
而这些干部需要面对的是渝北区繁杂的团务工作。
渝北区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辖11个镇19个街道,截至2014年底,全区户籍人口150余万人。
“按比例来算,14—28岁的青少年有数十万人。”方芳说。
而仅有的团干部,人少不说,还不稳定。
“团干部年轻人多,流动性强,可能业务刚上手,人就去其他地方了。”方芳说。
渝北团區委的“人员荒”,仅仅是基层团组织干部队伍管理和培养的一个侧影。
“头重脚轻”,基层缺人干活,这种现象在全市乃至全国团组织队伍中普遍存在。
“充实基层人手,强化一线力量。”方芳说,“这是改革的必然方向。”
渝北,顺势而动。
怎么选
那一天,接到杨玲电话后,石元匆匆赶到镇上。
“杨书记,找我什么事?”石元迫不及待地问。
“镇上想增补你为团委副书记,想听听你的意见。”杨玲微笑着说。
石元顿时心里一惊:这种先例可不多。按照惯例,副书记以上人选都需要由上级团组织任命才行。
石元有些疑惑。
而“杨玲们”却心知肚明。
“要解决干部队伍问题,首先要创新团组织干部的补充机制。”杨玲说。
增加人手,扩充力量。
但怎么选人呢?
近年来,渝北团区委推出对策——
深入基层选能人,把那些“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的干部用起来,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级壁垒选任基层团组织班子成员。尤其注重兼职队伍建设,兼职成员重点从基层先进模范人物、社会组织带头人中选拔。
石元之所以被“盯上”,就缘于他在金刚村的“鼎鼎大名”,对年轻人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虽然今年只有30岁,石元却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
不仅能致富,团委经过了解得知,石元还经常帮助村里人,群众基础良好。
“像你这样人品好又‘灵光’的人才,团委不吸引你怎么行!”杨玲笑着说。
石元也咧着嘴笑了。
怎么用
这几年,渝北团区委主要忙了三件大事——
一是支持青少年创新创业。
二是建设好“市民学校”。
三是利用新媒体聚合青年人的力量,将团的声音传达到位。
根据石元的具体情况,团区委给石元的头一项重要任务是:带领村里年轻人创业就业。
过去,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以养殖业为主,仅土鸡每年就能出栏200万只。
但生产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必须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石元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依托金刚村自身资源,打造一个大规模的植物博览园区。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打造一个农民富裕、基础设施完善、四季有景的七彩香村,让出去打工的人能回家发展。”石元说。
明确的思路得到区、镇团委一致认可。
可困难也不少,缺资金,缺人脉,缺名气。
关键时刻,团组织挺身而出。
积极争取工商局的支持,帮忙申请小额贷款。
组织创业导师与石元等面对面交流,导师答疑,帮助石元等寻求资源和创业突破口。
给帮助、给平台外,工作方式更是可圈可点。
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制度——大会一起开,有困难一起想办法。
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工作大家伙儿说了算。
工作联动机制——协调其他部门来帮忙。
“石元们”干劲更足了。
七彩香村的建设,让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
张国明就是其中一位。
“以前我在主城做生意,现在回乡流转50亩地种起了蔬菜。”张国明说。
在渝北,像石元这样有能力、有威信的兼职团干部正不断冒出。
怎么留
石元的所作所为,让渝北团区委领导班子略感释怀。
但方芳的心里却有另一层隐忧。
一次去外地考察时,对方的团干部曾向她打趣。
“在团组织工作,一没权,二没钱,全靠嘴巴甜。”
虽是戏谑之言,却真切反映了团组织的一些工作情况。
在渝北,虽然每个村(社区)都基本上配有兼职团干部,但如何让这些团干部留得住、安下心,却是一道难题。
2015年,木耳镇所有的村(社区)团干部都收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每人每月有100元的补贴。”木耳镇团委书记杨玲说。
钱虽不多,却充满了暖意。
2014年,渝北区下发文件,对辖区内村(社区)专兼职团干部提供岗位补贴。
“为了让基层团组织留住干部。”方芳说。
第一是给补贴,提待遇,也是开全市之先河的举措。
第二,实打实做好每年的培训工作。
怎么个实法?两级培训。
先是由团区委每年开设2期团干部培训班,对全区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轮训一遍。
内容实实在在,均是开展团工作的专业技能。
再是由区里划拨经费到各镇,由团镇委对区域内团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
内容更加具体,针对性极强。
“每次培训,我都能收获很多东西。”龙兴镇迎龙社区团干部吴刚说。
持续不断的“充电”,以增强团干部凝聚力,这是给技能。
第三是给空间,一些团组织的负责人还有机会到团区委来“历练一番”。
“从思维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很多。”挂职干部冉富匀说。
三管齐下,团干部队伍稳定壮大了许多。
开放的渝北团组织,正激活着渝北团组织工作的一池春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