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7岁那年的雨季与家国

时间:2024-05-04

吴越

我们往往将目光对准18岁,因为这是成人的开始。在18岁阴影下的17岁,显得可有可无,飘忽不定。但17岁的故事也有很多,那些灰暗的、青春的、铮铮铁骨的17岁,在现实中,在历史中发出光芒。

乌鸦啸聚,单车骑行

40个技校生差一点冻死在1991年的冬天。

班里一共40个男生(没一个女生,所以有“四十乌鸦”之说),这个冬天,他们到郊外的一个破工厂实习。

下着大雪的冬天,破旧的郊区工厂,灰秃秃、冷飕飕的車间,一群灰头土脸、冻得跟孙子似的小哥们儿。40个男生几乎一起行动,试想这些画面:40个男生一起在破澡堂里淋浴(只有四个莲蓬头);一起去同一个小发屋洗头(有三十几位在门外排队);同时跟踪工厂里的一个漂亮女孩。

在冬天来临之前,车间主任让我们去擦窗,告诉我们,有裂纹的玻璃一律都敲碎了。这样他就可以申请换新玻璃。车间里的窗玻璃大部分都有裂纹,也能挡风,无非是不够美观罢了。四十个男生举着四十把榔头一通胡敲,窗玻璃全都被砸烂了,风吹了进来,车间主任觉得有点冷,跑到总务科去申请领五十块玻璃,总务科把申请单扔了出来。

于是这个冬天车间里连一块玻璃都没有,工人骂骂咧咧糊报纸,冷空气南下之前外面下了一场雨,报纸全烂了,再后来就没有人愿意去糊窗户了,情愿都冻着。

坏日子都是出自情愿,而好日子要看运气。

四十个男生守着一辆小推车,要用这辆推车把至少十个立方的污泥运到厂外面去。没有铲子,连簸箕都没有。八十只眼睛连同偶尔的几个眼镜片子一起瞪视着十个立方的污泥,起初还能用手捡几块土坷垃,扔进推车里,后来没法捡了,泥土如新鲜的牛粪。四十个男生蹲在污泥旁边,抽烟,打闹,做俯卧撑。我一个人推着小推车,想把仅有的一点土坷垃运到厂门口去,迎面来了一辆叉车,躲闪不及,撂下推车就跑,叉车正撞在小推车上,发出一声巨响,两个车轱辘像大号杠铃一样朝我们滚来,剩下一个铁皮车斗崩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开叉车的女工,吓得脸色潮红,跳下车子对我们破口大骂。

这段文字堪称经典,一群17岁的男孩,绝望在1991年的冬天。

以上是路内系列小说《17岁的轻骑兵》的第一篇《四十乌鸦鏖战记》。主人公路小路是一家技校的学生,他和他的伙伴们在那个充满灰色的年代失意着、彷徨着。

路内说:“是的,我还在写着那个倒霉的化工技校,没有名字只有绰号的小青年,‘风一样的谜之女孩们。时间像倒影,前半生想不通的事情变成后半生的笑话,反之,也成立。”

17岁那年的雨季,我们有共同的期许,也曾经紧紧拥抱在一起。不仅有雨季,还有高圆圆骑的一辆单车,国民女神爆发于那个青涩的年代。还有路内笔下的17岁,路小路和几个哥们看上了一个餐馆女招待。大雪纷飞的夜晚,女招待要回几十里外的莫镇,路小路骑着自行车,带她冲进雪夜……

年少未敢忘忧国

更加遥远的历史时空里,一支骑兵踏起黄土高原尘封的泥土。

为首的是一位面目英俊的少年,17岁的他显得有些青涩,没有人会在意这个公主府女奴的私生子,但接下来的历史将被其改变。

霍去病——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神,在17岁这一年,正式拉开了自己开挂式的一生的序幕。

这一年,他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同卫青北击匈奴。他率800轻骑,长途奔袭数百里,斩获敌寇2000余人,还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叔父。后来,霍去病封狼居胥,少年时期就完成了中国古典将军一生的事业巅峰。之后数千年,无数试图建功立业的汉家男儿都以封狼居胥作为自己家国事业的终极目标,却没有几人能达到一个少年的高度。

之后的历史上,经常有闪耀光辉的少年。比如孙策,17岁继承父亲基业,以小霸王的气势,打下江东半壁江山。直到明朝末年,一个少年横空出世——

夏完淳,并没有绝世武功,却有杰出文采和崇高气节。在国家遭受外族入侵的时候,14岁便随父举兵抗敌。兵败被俘后,他痛斥前来劝降的汉奸,宁死不屈,慷慨就义,被杀害时年仅17岁。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反清义士夏完淳。

临刑时,夏完淳神态自若,他面对明孝陵方向,傲然挺立,拒不下跪。刽子手被他的浩然正气所震慑,反而是战战兢兢,不敢对他正视,过了很久才敢下手。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他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

14岁参加抗清斗争后,在血与火的斗争生活中,特别是在被捕以后,他写了不少慷慨悲壮而又清新明朗、表现中国人民族气节的诗篇及赋曲、杂文。“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等气势奔放,开朗壮美,抒写兴亡之恨、可谓“处处山河泪,篇篇烈士心”。

夏完淳的诗,并非以年少而见称,也并非因殉国而作传。幼年时代吸收的古典作品的精华,长大后实际斗争的磨炼,都形成了他诗歌慷慨悲壮、清新开朗的独特风格,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能引起人强烈共鸣。就诗论诗,亦足以睥睨一代,辉耀千秋,屹立于古今爱国诗人之林。

柳亚子先生在青年时期读了夏完淳的诗歌后,敬慕不已,写下“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以自比自励,从完淳的诗中吸取成才的精神力量和艺术营养。四川辛亥革命元勋熊克武回忆说:“我在家念私塾时,……,特别喜欢明末夏完淳的诗文,一面抄写,一面熟读,至今还可背诵一二。”

英国人马戈尔尼在他的传记中这样写道:“那些在明朝末年反抗鞑靼人野蛮统治的汉人,不仅仅是为了一朝一代的存亡抛洒热血,他们更是人类文明的卫士,是人类反抗野蛮的斗士!他们的行为,值得所有文明进步的人去怀念和敬仰。”

夏完淳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集中展现,他身上聚焦着中华文化最精髓的存在。一个肉体的人可以被消灭,但精神将永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