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海欣
1977年,锁闭10余年的高考终于恢复,全国570万有志青年怀揣惊喜冲向考场,次年春季和秋季,先后两拨人终圆大学梦,开始了改变命运的角力,他们共同的标志是77级、78级。如今,40年过去,他们已是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
领导人的高考岁月
“二十年前,也是在这个季节,在当时中国乡村一块极贫瘠的土地上,我开始准备参加高考,并由此和北京大学结缘。”
在《师风散记》一文中,李克强这么回忆他考大学的经历。
1955年7月,李克强出生在安徽合肥。小时候,他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学进入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学习。然而,由于李克强成长在政治动乱的年代,步入中学时,全国所有的学校已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也被取消。1974年3月,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李克强也离家到农村插队。
1977年8月,邓小平拍板恢复高考。李克强立刻着手准备课本,积极备考,起早贪黑,为的是那个年代似乎遥远的大学梦。
这年12月,那场在冬日里举行的考试,成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是安徽师范学院,第二志愿才是北京大学。毕竟,这一年高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听说录取比例是29比1,他担心北大录取分数线太高,尽管心仪燕园,也是只能作为第二志愿备选。
当高考录取通知终于收到,悬了多日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让李克强兴奋的是,自己被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这在凤阳轰动一时。1978年3月,李克强带着憧憬告别了4年的插队生活,离开了日后有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的凤阳,走进北京大学。
教过七七级的北大法学院教授杨敦先亲切地称呼当年82位法律系学生为“黄埔一期”。杨敦先回忆说,“黄埔一期”思想活跃,“一般学生不能比”。杨敦先印象最深的是李克强。
在政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也是77级大学生。李源潮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那一届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班级”。李源潮在接受复旦大学校友网访谈时,回忆了他怎么考进复旦、考进“史上最牛班级”的:我1978年进入复旦学习,83年离开。在这6年中,4年是学生,两年是老师。实际上,作为学生的时间还不到4年,因为我们是77级,那一级由于入学时间的缘故损失了小半年。我做过管理系老师,后来又在复旦团委工作过,然后到了团市委。所以我对复旦是很有感情的,因为复旦既是我作为学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踏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
此外,还有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蒋巨峰、中共第十七、十八届中央委员蔡武等。据不完全统计,仅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77、78级”大学生有20人以上。“77、78级”成为中国政坛一支具有影响力的生力军,这是当代中国领导班子的一个鲜明特点。
“阴差阳错”的人生道路
相对其他同龄人而言,77、78级大学生无疑是时代的幸运儿。他们的工作和发展机遇特别好,作为与众不同的群体,起点普遍比其他同龄人高,后来发展也较快。
TCL董事长李东生,1978年高考从惠州考到华南工学院(现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后,李东生选择了回惠州老家,被分配到惠州科委当机关干部。李东生却不满足,自己联系了一家合资企业“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也是以后发展起来的TCL集团的第一家企业。凭着踏实、执著的工作态度,李东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逐步做到了车间副主任、主任,28岁时被任命为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沈杰博士认为:“77、78级先读了社会这本无字的书,再读有字的书,有着很丰富的社会阅历,理解力和思考力很强;他们出身在经济很匮乏的年代,有很强的紧迫感,很懂得珍惜机会、珍惜时光。”
当代作家肖复兴,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教师10年。1978年参加高考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他曾写文章《高考故事——1978》详细叙述了自己恢复高考后考大学的经历。在废除高考之前,他就被学校老师推荐去中央戏剧学院。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中央戏剧学院招生的条件之一是年龄在18-31岁之间,而当年,肖复兴正好31岁。
而四川美院前院长罗中立喜欢用“阴差阳错”来感叹自己的人生道路。报名截止的那天傍晚,罗中立沿着大巴山脚下的周河,走了20里路,才来到县城,可白天报名已经结束。他来到招考老师的招待所,找到招生办的老师,好说歹说才让他们‘看在川美附中的面子上,临时在报名表上添了个罗中立的名字,于是成为考区最后一个报名的考生。后来,他成为当初自己报考的那所西南重镇美术学院的院长。
无论在财经界还是科研机构,77、78级都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扎实的知识、久经磨练的心理基础以及道德素质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科研处长陈昕博士说。
社会变革下的突围而出
“没高考,没现在。”在回忆高考时张艺谋曾说。
张艺谋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在此之前,他下乡插队,做了三年农民,后又调进咸阳棉纺织厂,当了七年的搬运工。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被破格收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进了电影学院,我发现同学大多是电影或艺术世家子弟,像我这种从外地来的很仰视他们。其实,我当初想要上大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谋出路。1982年,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这时候,我的人生才再次开始。”张艺谋说。
同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的顾长卫回忆高考时说“那就像一道光。”顾长卫是1976年高中毕业的,之后他被留在城里等待分配工作。高考之前,他并不知道还有北京电影学院这样一个大学,只是因为学过画画。谈及高考对自己的影响,顾长卫曾说:“事实证明,我们比父辈们要幸运很多,社会的变革为人们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實际上,当年北京电影学院宣布招生后,申请报名者居然逾万,而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五个系总共才招收了153人。
77、78级大学生是从2000多万被耽误了青春的人中突围而出的一个群体,相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的命运与经历颇有几分传奇的色彩。在那个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后革命年代,大学生活塑造了他们那代大学生独特的精神人格与气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