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婚姻市场的性别博弈

时间:2024-05-04

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366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然而,出生性别比的优势并没有让女人们在婚姻市场中占到实际的好处,当男性尚未接受洗菜做饭并不是贤妻良母的必要条件,女性也无法容忍收入没有自己高的丈夫之时,大龄男女尤其剩女们就会活得越来越拧巴。

“被误读”的统计清单:出生性别比的高位与婚姻市场上的低位

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366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一直被认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的生育观念加上B超、DNA等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为选择生育性别从意愿变成现实。对于中国来说,最主流的说法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急剧上升,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属典型男孩偏好文化国家,对生育率的控制使得选择性堕胎率大大上升,另一方面,数据发生超标开始的1982年刚刚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也从某种程度上佐证了这种猜想。

但是,这显然不是事情的全部。“独生子女”政策的表象之下,女性经济社会地位落后、遭到广泛普遍歧视,或许才是激发女婴“消失”的根本诱因。

然而,为什么适婚的男人数量多于女人,我们的社会却还在一如既往地重复着“剩女”的话语?女人真的会因为出生性别比的居高而得在婚姻市场中占到好处吗?

很多男性在婚姻市场上会有强烈的双重标准,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聪慧风趣漂亮赚钱之外还要扫地洗碗做饭看娃,一边说男女平等,一边要三从四德。

某专家曾采用了经典的对比方法进行研究──同样都是日本和韩国的男性,一组人在原籍生长,一组人从小移民到美国。文章发现从小就移民到美国并接受西方更“现代”性别和家庭观念以后,“剩男”和“剩女”的比重都大幅下降。文章讨论说,如果男性不愿意共同分担家务劳动,那么婚姻对男性从需求角度回报大幅降低,他们则宁可选择单身。

所以,当男性在特定成长环境里形成的对女性的看法,和现代女性自己要选择成为的角色不能均衡搭配的话,“剩男”“剩女”现象就特别突出。

从“女结婚员”到“剩女意见领袖”:《欲望都市》被翻译过多少种语言,剩女语言学就有多少种表达形式

100年前,婚姻曾经是女性的唯一体面出路,所以张爱玲说她们是“女结婚员”:如果没有丈夫,只能靠父母的遗产度日。建国以来的传统婚姻都是整齐划一的。“双方年龄差距很小、收入差距很小。所以大家嫁的男人也都差不多。”

1968年毛泽东发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言,在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层面与西方同步。进入新世纪,中国单身女性们也发现,自己面临着观念和现实的矛盾:男人三十未婚事业有成是钻石王老五,女人三十未婚事业有成便是败犬。但是中《BJ单身日记》、《欲望都市》等影视剧的毒太深的她们,已经不能跟现实妥协。

而随着社会阶层的剧烈变化,钱买不来爱情,但在今天的中国却可以让你在5万名最漂亮的女孩里挑选。婚姻只好与职业一样,成为获取优势资源的手段——好像女性是婚恋市场上一个特别“势利”的性别。

实际上,“A女难嫁”并非中国特有的问题。放眼全球,《欲望都市》被翻译过多少种语言,剩女语言学就有多少种表达形式。

经过了上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性解放,在西方,男女平等落到了实处,女性有了投票权,同工同酬至少在法律形式上得到了保证,女性选择单身生活也就有了可能。《海蒂性学报告》中写道:不断增强的独立性使女人对婚姻有了更高的情感要求,宁可离开负面的爱情关系,也不愿委曲求全。

从海伦·布朗的《性和单身女孩》到后来的《欲望都市》,都在教导女性如何享受单身生活。全球剩女意见领袖美国版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不但在电影中被塑造为身着华服、手掌大权的美女,在现实生活中更受到以时装设计师为代表的gay界和以时尚爱好者为代表的剩女界的追捧,后者奉其为精神偶像,用钱包为她的“剩生活”买单;前者更为其树碑立传。

“A女难嫁”的中国语境:“女人的缺点,同时也是最大的优点——太容易有罪恶感”

在中国的语境下,在社会和文化上,许多新时代男性和女性都还没做好相应的心理调适。当男性尚未接受洗菜做饭并不是贤妻良母的必要条件,女性也无法容忍收入没有自己高的丈夫之时,大龄男女尤其剩女们就会活得越来越拧巴。

身边步入“适婚年龄”的闺蜜们经常说,由于她们还没有结婚,或者找到的夫婿并不是高富帅,父母会承受很大压力。甚至还会有亲戚朋友认为这是她们父母没有尽到当父母的责任,没有催促她们快些嫁人。这让她们觉得自己好差劲,并且——觉得对不起父母。父母悉心培养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怎么就不能给父母争光呢?从小优秀的她们怎么在这个竞争中就输给了身边人呢?

说起来,有别于西方的“罪感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人更容易被“耻感文化”所约束。耻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就是注重廉耻的心态。这种文化中的人们非常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古代文化经典一再把“知耻“作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最后底线。

传统社会默认女性是需要保持贞洁以备待价而沽的商品,她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被选择”。如果男性没有给予女性名份或物质上的承诺,这个女生的付出经常就会被人看成“吃亏”、“被占便宜”——因为在这个交易中她们付出了感情或者身体,却并没有卖得到一个好价钱。女生在两性关系中是责任大于快乐的——女生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在交往、亲吻以及性行为中会得到快乐呢?真是不要脸!

话说回来,在没有伤害到他人的前提下,女生愿意和哪个男生约会、亲吻甚至做爱,这难道不该是她自己的事情吗?她尊重了内心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开心和快乐,谁又有权利从道德层面和舆论角度对她们的个人行为进行评判呢?

小S的一段话说得好:“女人的缺点,同时也是最大的优点——太容易有罪恶感!没生龙子、嫁不出去、日渐变形、陪公婆够不够多、小孩教得够不够好、工作太多失去家庭、不工作跟世界脱节……因为罪恶感我们让自己活得有责任,因为有责任我们让自己有时觉得很累!女人啊,有的时候你必须跟世界说:都给老娘闭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