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耀民,李雄英
(1.广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2.广东财经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人口老龄化又称“人口老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上升的现象.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面临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既有普遍性,更有特殊性,因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环境中,这必将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挑战[1].根据2017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85%.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10%,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就标志着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所以,目前我国就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在目前中国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必将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人口年龄结构,还将通过消费、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及家庭养老保障对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仅是我们国家遇到的问题,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比较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提出相关的应对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问题,国内外都有不少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而且国外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比国内的早.E-L桑代克在《人的生命力与社会秩序》中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对社会总体生产率以及经济的增长起到抑制的作用.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会劳动力供应不足,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因素.加拿大学者Hviding和Merette (1998)[2]研究了加拿大、德国、美国、日本等7个OECD成员国的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经济问题,他们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引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大负增长.
国内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其研究观点也与国外的研究相类似.一些学者持悲观态度,张桂莲和王永莲(2010)[3]指出人口转变和人口老龄化已经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倪超、陈翌莳和邱效威(2014)[4]的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影响,它通过影响科技进步、物质资本以及劳动力资源等途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作用,这一影响不可避免,从长远来看,这一影响的负效应更大.而有些学者持乐观态度,赵喜顺(2004)[5]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李志宏(2013)[6]认为人口老龄化初期将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期,并且人口老龄化有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肖欢明(2014)[7]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有限.
国内外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多偏重于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征、过程、原因以及人口学和社会学的后果等,对人口老龄化现实的描述较多.尽管有些文献研究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某些方面的关系,但大多还是从人口学角度来考察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后果,或者是对老年人的经济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描述,静态的描述较多,动态的比较较少.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如何定义一个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无统一的标准.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人口的平均寿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二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地理位置、气候、风俗习惯、劳动就业制度等的不同,国家之间人口的平均寿命和就业者的退休年龄差异较大.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无论是人口学家,还是普通的研究者,对于一个国家人口类型的划分还是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见表1)[8].
表1 人口类型划分标准 %
资料来源: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测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老年系数、少年儿童系数、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老年系数即老年人口比重,是指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社会中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超过7%,就称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和高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国际越来越多地以65岁作为老年的起点,本文所说的老龄人口也是指65岁以上的人口.少年儿童系数是指0~14岁的少年儿童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其水平的高低也可以用来反映整个人口是年轻还是年老.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社会的少年儿童比重在40%以上,那么该社会人口结构为年轻型人口;如果在30%~40%之间,则为成年型;如果少年儿童系数低于30%,该社会人口结构为老年型.年龄中位数是指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人的年龄,也称为中位年龄.年龄中位数可以用来衡量整个人口的年龄水平,当年龄中位数小于20岁时,认为人口处于年轻型;当年龄中位数在20岁到30岁之间时,人口处于成年型;当大于30岁时,就认为总人口逐渐步入老年型社会.在研究人口老龄化时,除了上面4个衡量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外,还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的指标,这就是老年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综上所述,老年抚养比、老龄系数、少年儿童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是测度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指标.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分析一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表2给出了2006-2016年我国老年人口变化的趋势.按照国际衡量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中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超过7%,或者老少比超过30%,那就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水平.根据表2可知,2006年我国老年人口数为10419万人,而到了2016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增加为15003万人,老年人口数年均增长比例为4.4%.
表2 2006~2016年中国老年人口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表2中的数据,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与世界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最低的,而且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2016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0.8%.简单计算得出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1.5%.可见中国老龄化的发展速度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的增长势必会给社会带来很严重的影响.
由图1给出的2006年到2016年中国老年人口的变化趋势分析可知,中国的老年系数从2006年起都在7.5%水平之上.从线性趋势线可以看出:中国的老年系数在不断地增长,平均每年上升0.29%,到2016年已近达到10.8%.
图2是2006年到2016年中国老少比的变化趋势.据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老少比从2006年起都在30%水平之上.从线性趋势线可以看出:中国的老少比在不断地增长,平均每年上升1.4664%,到2016年已近达到70%.
年份
年份
中国人口众多,加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人口流动情况等具有显著的差异,导致各省(市)之间的老龄化程度发展极不平衡.
由表3可以看出中国各省(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各省(市)的老年系数均已超过了7%,表明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其中,山东省老龄化程度最高,达到了25.28%.
表3 2016年中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情况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4和图3我们可以看出中国2016年65岁以上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在65~69岁年龄段以及70~74岁年龄段虽然男女人口结构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人口所占的比例越大.在90~94岁年龄段和95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60%.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显著,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老龄化的问题势必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劳动力构成、投资和消费、储蓄、税收和家庭结构等.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具有负面影响[9].下面本文根据1997-2016年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
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因素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表4给出了2016年我国分年龄段的老年男女的比重,图3给出了中国各老年年龄段男女人口所占的比例.
表4 2016年中国分性别的老龄化结构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选用老龄人口抚养比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老龄人口抚养比则相对更为直接度量了劳动力的养老负担.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将直接导致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因此老龄人口抚养比是老龄化社会中关注的重点[10].
人口比例/%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等,总体而言,在剔除物价水平扰乱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衡量经济增长时最为全面[11].本文选用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所选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见表5所示,在样本考察期1997~2016年期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8倍多,由1997年的6481元增长到2016年的53980元;中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由1997年的9.7%增长到2016年的15.0%.
表5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历史数据在进行计量分析时存在数据不平滑的问题[12],在此本文对选取的量化指标取对数,经处理后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见表6所示,指标lnPGDP、lnOSP的标准差分别为0.665、0.073,数据较为集中,因此所量化的各指标具备了进行试验研究的条件,实验结果将较为准确.
表6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采用增广迪基-富勒 (AugmentedDickey-Fuller,ADF检验)对lnPGDP、lnOSP指标体系做ADF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准则确定,检验软件为EViews6.0,检验的原假设均为:数据是不平稳的.其检验结果见表7.
表7 各指标平稳性检验结果
从表7可以看出,在样本考察期,lnPGDP、lnOSP指标ADF统计量分别为0.8630、-2.0502,其对应的P值分别为0.9914、0.2646,均大于0.05,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无法拒绝数据非平稳的原假设,所以该指标体系为非平稳序列.但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后,lnPGDP、lnOSP指标ADF统计量分别为-3.0980、-5.3193,其对应的P值分别为0.0437、0.0005,均小于0.05,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数据非平稳的原假设,可以认为一阶差分后的数据是平稳的.所以该指标体系为I(1)的序列,则可以运用Johansen协整方法考察该指标体系的长期关系.
使用EViews6.0对该指标体系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与分析,考察变量间的长期关系.结果见表8.
表8 协整检验结果
由表8可以看出,原假设lnPGDP和lnOS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λ-MAX统计量为9.6975,对应的P值为0.0927,所以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lnPGDP和lnOS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原假设lnPGDP和lnOSP之间至多存在1个协整关系的λ-MAX统计量为0.7378,对应的P值为0.4484,所以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所以检验的结论是lnPGDP和lnOSP之间存在且唯一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在知道lnPGDP和lnOSP之间有长期的稳定关系的情况下,可以得出这种长期协整关系的方程.该长期均衡关系的标准化协整系数见表9.
表9 标准化协整系数
由表9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抚养比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即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阻碍了其经济增长,老龄人口抚养比每上升1%,实际人均GDP将下降0.7982%.
协整分析只能说明各指标之间在数据特征上有模型所表达的相关关系,但各指标之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分析.对于因果关系检验采用建立在完整信息集以及发生时间顺序基础上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进行分析,由于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中,滞后期不同可能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选取3个不同的滞后期,若3个检验结果有2个检验结果一致,则本文的判断是正确的,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10 格兰杰检验结果
由表10可知,在10%显著水平下,在滞后1期、滞后2期和滞后3期的情况下不能拒绝lnPGDP不是lnOSP的格兰杰原因,所以经济增长不是人口老龄化的格兰杰原因.其次在10%显著水平下,在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情况下拒绝ln OSP不是ln PGDP的格兰杰原因,所以可以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综上所述,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不是人口老龄化的格兰杰原因.
通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描述性统计显示,中国的老龄人口抚养比由1997年的9.7%增长到2016年的15.0%,但人均实际GDP增长了8倍多.说明在1997-2016年间,中国处于学术界经常提到的“人口红利期”.
2)协整检验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老年人口抚养比每上升1%,人均GDP将下降0.798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不是人口老龄化的格兰杰原因,但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阻碍作用将越来越大.
本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选取了2016年我国各省(市)老年人口统计数据以及2006年至2016年老年人口统计数,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老龄速度快、规模大,地区老龄化发展不平衡以及女性老年人口较男性老年人口比重大.并且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指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着阻碍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能否处理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正常平稳运行,进而跨上一个新台阶.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球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