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技强国的中国路径

时间:2024-05-04

陈劲

设计一条符合国国情的路径,力争在“转折点”处实现超越。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有全球视野,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紧紧把握难得的战略机遇,科学谋划和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使我国在未来国际科技竞争中抢得先机、占据主动。

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世界科学中心从欧洲向美国转移,宇宙起源、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一些基础科学领域孕育着革命性突破,先进制造、清洁能源、人口健康、生态环境等重大创新领域加速发展,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焦点,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应用型技术成为创新蓝海。这些领域将持续涌现一批颠覆性技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技术路径、产品形态、产业模式,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关键变量。

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催生了以英、法、德、美、日等国为代表的科技强国。目前,美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依然处于全面领先地位,德、日、英、法国处于第二方阵并在一些重点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我国的排名大致在20—30位。但随着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迅速崛起,这一格局正在发生新变化,东亚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提升,北美、欧洲、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全球创新格局正在被改写。

2006 年,我国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确提出到 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2012年,中国进一步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0 多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环境,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正快速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

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对科技投入的总额逐年增加,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资源基础。我国2016年的社会研发总支出达到了15440亿元,比上年增长8.9%,研发经费总额占到了GDP的2.1%。

随着科技投入的增长,科技产出成果有了显著提升,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在科技文献方面,近十年共发表国际科技论文172.44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2位;论文共被引用1508.71万次,较上一年跃升1位,排名世界第3位,且被引用次数增长速度显著超过其他国家。随着创新资源的累计和创新成果的转化,我国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01年的39%提升至56.2%。

战略转型是关键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已经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在世界科技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我国基础研究能力与世界科技强国差距仍然较大,缺乏提出新科学思想和开创新科学领域的能力,也缺少引领科学发展方向的科学大师;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核心芯片、基础软件等国产化比例很低,航空发动机、高端数控机床等战略高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和装备严重依赖进口;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部署与制度设计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创新大国向科技创新强国跃升的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产业处于国际分工中低端,发展模式过度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规模扩张,迫切需要依靠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强国战略。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转型是关键。中国的科技创新战略必须从跟随进化到引领,从引进集成上升到自主研发,从自主研发到自主创新,从自主创新到自主可控,立足核心能力的完整建立、立足核心技术的充分占有。

科技创新强国路径可以归纳为“两条路径”:即“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供给路径”与“需求引致的科技创新路径”。从各国实现科技強国的途径和机制来观察,德国、日本、英国比较倾向或倚重核心技术供给导向,而美国采取的是双强路径,并且有效地在这两种路径之间找到了平衡状态。中国目前正处于由科技创新大国转变为科技创新强国的阶段,针对现有的科技创新能力,应该探索介于两者之间的路径,设计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创新强国路径,力争在“转折点”处实现超越。

结合我国产业转型的需要和科技创新的路径设计,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支撑策略应围绕人才强→体系强→政策强→文化强的发展逻辑来展开:

第一,加速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的机制和措施,研究制定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计划与优惠政策;其次,一方面研究加快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探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产学合作培养体系。

第二,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科技创新强国体系。形成各类科技创新强国主体协同互动和科技创新强国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系统,为实现科技创新强国提供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第三,强化科技创新强国政策。面对全球在创新领域的竞争态势,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加快政策创新,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竞争力的关键。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目标及政策设计要求,进一步探索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科技创新强国机制体制分析;探索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研究科技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产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协同机制,形成目标一致、部门配合的政策合力,完善支撑创新的政策体系;推动政策实施和监督评估研究;推进建立政策实施的部门间协同工作机制。

第四,培育科技创新强国文化。良好的科技创新强国文化是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重要基础。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进一步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文化,使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科学文明蓬勃发展的文化土壤、社会土壤,是当代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重大时代命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