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林超+李俊义+程子龙+王先知
“养牛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掌握技术和知识的专业人才。”
自2014年上半年国内乳品产量首现下滑,2年来中国乳业形势持续困难。其表现为养殖企业卖原奶难、生产企业产品销售整体下滑、奶业消费市场萎靡不振等等。
分析当下乳业问题:国内奶业生产效率低,上游原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下游采购成本压力大,生产积极性受挫。可以作为对比数字的是,根据农业部定点监测:2013年国内原料奶收购价为每公斤3.4元,全球原奶平均价格为每公斤0.49美元,即大约人民币3.08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进入高奶价时代之后,如何从降成本、补短板、挖市场等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奶业运作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是国产奶抗衡进口奶的唯一途径。
奶牛养殖亟须降成本
牛奶成本高是我国乳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牛奶成本之所以偏高,除了自然禀赋差异外,管理落后、效率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过,通过提高养殖效率、奶牛单产以及建立自己的养殖体系等途径,乳业成本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丽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国内千头牛牧场,人均养牛20头左右,现代牧业人均养牛52头,行内劳动效率最高。而美国是100头。
差距如此明显,一方面是美国牧场的集约化程度较好,另一方面则是美国的社会化服务相对完善。美国为牧场服务的配种、医疗等第三方机构很多。而在我国,这些专业人员必须由牧场自行配备,人力成本增加。目前,我国此类的小型服务公司也逐步出现,但数量和体量都较小,还远远不能满足牧场的需求。
其次,奶牛单产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2008年以来,我国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奶牛的单产量逐年提高,年单产水平从4.3吨提高到了现在的6吨。而一些大型乳企的原奶供应基地,奶牛单产可达近10吨,达到了乳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对此,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通过饲养条件的改善、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等手段,国内奶牛单产水平提升空间很大。
世界奶牛单产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达到12吨。而以色列的资源禀赋和养殖模式和我国最为相似,差距就在养殖的精细化程度。
第三,构建自己的养殖体系。据调研了解,我国目前奶牛养殖业的国产化率太低,奶牛品种、牧草、饲料、兽药、机械设备等基本都从国外进口,造成了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应全力建立自己的养殖体系。
首都农业集团副总经理李锡智建议,首先打造自己的优质牧草基地,构建本土化饲料供给体系;其次加大信息化建设,建设完整的奶牛养殖数据库,将奶牛数量精确到个位数,明确信息科研方向;第三吸引其它行业进入奶业,提高研发创新水平,减少对国外设备和软件的依赖度。
奶农专业化有待提高
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奶业的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
据调研了解,国内大中型牧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整个行业机械化挤奶率已达到90%以上,许多牧场的硬件水平甚至超过了国外的先进牧场。目前,最明显的短板是人的“现代化”,即专业养牛人才的缺乏。
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陈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国绝大多数的养牛人还不太会养牛。“在一个2000头牛的规模牧场,我发现不仅饲料喂养不科学,而且为了省钱,每天减少了奶牛喂养的次数。牧场主只算小帐不算大帐,这种不科学的饲养方式生产率很低。但就是这样的人,在周边地区还是‘老把式,周边牧场都来找他来学技术。我们的养殖水平可见一斑。”
此外,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认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奶业转型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个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牛病了不会输血、牛奶不会挤、饲料配方不会做,专业素质水平非常低下。
陈瑜表示,“养牛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掌握技术和知识的专业人才。国家相关部门和协会应该加大对奶业人才的培养,一定阶段后,养牛者可以持职业从业资格许可证上岗,使社会养牛人逐步过渡到职业奶农”。
记者采访了解到,国内一些乳企在人才培养方面已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初见成效。蒙牛集团从2013年开始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发起了“牧场主大学”项目,3年来培训1800人次,在2015年的评测中,人员知识水平较之前提升77%,部分牧场主在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获得了欧洲先进经验。
同时,伊利集团自2010年起也成立了奶牛学校,2015又全面升级了现代牧场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牛二代”训练营,目前已培养了36名牧场接班人,并计划到2016年底培养260名接班人。
让农村人口喝得起奶
接受采访的专家和乳业人士也一致认为,目前中国奶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消费不振。解决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消费瓶颈,不仅要解决喝放心奶的问题,还要解决喝不起奶的问题。
乳业分析师宋亮说,2008年以后,我国乳品消费量的增加全部来自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不仅没增加,甚至因为进口高端奶的冲击还有下滑。这两年来随奶价上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量逐步疲软。2015年我国平均乳品终端价格较2013年初涨了40%。也就是一公斤奶原来卖10元,现在卖到了近14元。
李胜利说,通过调查发现,在三四线城市奶制品的消费甚至出现了停滞。他认为,这是因为现在国内很多奶制品价格过高,而且豪华包装、礼品盒等的出现,导致原来低成本、性价比高的袋装奶在逐渐消失,原来很多喝奶的消费者现在不再喝奶。
“塑料袋装奶因为利润太低,许多企业不愿意生产”。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美菊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有的企业如三元还在坚持,但利润得靠高端产品来背。
从2000年起,我国启动学生饮用奶计划,如今也正在遭遇进校难题。全国日均供应学生奶从最高2164万份,降低到现在的1500多万份左右。业内人士说,学生奶推广遇挫,乳企没有动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企业做学生奶利润太低,风险太大,一旦出一丁点安全事故,整个企业就有可能遭灭顶之灾。
对此,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建议,我国乳业未来必须考虑到农村市场培育消费者,乳制品的开发,不仅要有高端、中端,还要有低端产品,这样才能改变消费人群不均衡的现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消费的拉动,在产品上不仅要满足一二线城市的需要,也要满足三四线城市的需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