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衍
人类是三重宇宙范畴的集合体。在第一宇宙范畴中,人类与其所依托的大自然浑然一体,一切都按照先于人类的自然造化规律在运行;在第二宇宙范畴中,人类逐渐从赖以存在的自然状态中挣脱出来,持续不断地在劳动中掌握和利用既有的造化规律,创造了所谓“第二自然”的物质世界与社会文明;在第三宇宙范畴中,人类的精神出于自然而胜于自然,如恩格斯所讲:“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环境而发展的”。三重宇宙给人类带来三大享受:自然享受、物质享受、精神享受。
读《工业文化》由衷萌生出一种深切感受:工业文化是缔造工业强国、推进三大享受升级的必经舷梯;工匠精神是促成精工立国、推进三大享受升级的不二法门;工作抓手是牵引百工报国、推进三大享受升级的精粹秘笈。
离开工业文化就不能充分享受自然
如果说神仙是能够充分享受自然的化身,那么,由于工业文化搭起来的舷梯,人类与神仙相比或许就只差一步了。想想看,当我们幻想神仙会在太空遨游,工业文化孵出的宇宙飞船帮我们接近了这一点;当我们希望穿越甲地山水飞奔乙地阁楼,工业文化孵出的高铁和汽车成了我们脚下的“风火轮”;当我们想像着不出家门就能感受亲人间有说有笑时,工业文化孵出的可视电话摆在了面前;当我们期盼着能回到人类的海底老家看看时,有着超大续航能力的核动力潜水装置就会问世。如此种种足以证明,工业是人类缔造享受、捍卫享受不可或缺的先进实业,文化是保证工业以人为本和文而化物、文而化人的内生活力。只有让工业与文化相融合,才能创造出伟大的工程体系,从供需两端立起造福人类、发展经济的美好舷梯。
《工业文化》是一部集系统梳理与点睛分析于一体的大书。书中回应了人类对于工业、文化、自然之间重要关系所应采取的富有远见的处理与把握。该书以全方位视角探讨工业文化系统的结构体系和纵横架构,同时对工业文化的缘起与演进作出较为深入细致的阐述。书中分析,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经验技术居多,并且形成强大的惯性,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大多数的发明来自民间,很零散且缺少逻辑体系,其传播与发展是封闭的,无法统一规划,发明效用大打折扣。同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儒、道、法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的。而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至为重要。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在奠定文化基底的同时,压抑了数理精神之张杨。可以说,如何在固有君子文化与现代哲学、科学、实业家文化基础上开创出属于中国特色的先进工业文化,依然任重而道远。
缺少工匠精神就不会享受物质
工匠精神是在工匠技艺和品德传承中形成的文化,是各行各业工人队伍作为劳动主体和主人后的自觉行为体验与凝结,也是近代以来工业文化中备受推崇的一种主观能动形态。随着现代机器化大生产对传统手工业的取代,传统工匠逐渐从历史舞台中退出,于是有观点认为工匠精神已经过时了,事实并非如此。据统计,截至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之所以如此多的长寿企业集中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作为发展中的新崛起国家和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工匠精神”虽源远流长,但似乎始终处于自然蔓生状态,其精品成果也总是被作为“旧时王谢堂前燕”赏玩于掌股之上。而今,“寻常百姓”已成为三大享受的基本主体,质量赶超已成为中高速增长期后的主要任务。在相当长的经济及文化比拼中,激励产业升级,加快创新发展,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动精致生产的制度和文化建设,将贯穿到工业战线的行业标准与车间岗位。
《工业文化》以其特有的冷静文体展现了一整套较完整的关于人与周遭及自身关系的繁复逻辑。书中以新的哲学视角反思了一系列重大矛盾:第一,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在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工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是人与自然的主要矛盾,同时也正是推动工业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了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工业制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完善;第三,人与文化的矛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因为“文化是人的本质对象化成果”,人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对文化有着不同的需求,从而造成人类的自我矛盾;第四,由于国家工业文化间的矛盾、地域工业文化间的矛盾以及不同时代新旧文化间的矛盾,必然导致不同的工业文化系统之间的矛盾。在上述重重矛盾中,有一条看不见但能体会到的主线将他们串连起来,那就是工匠精神。可以说,在人们乐道的德国式严谨、美国式创新、英国式规范、日本式敬业中,无不是秉承一种酷爱物质而绝非浪费物质的工匠精神强其国、塑其民、获其利。
不讲工作抓手就领略不到精神价值
工业强国的形成与国家对工业文化的重视绝对正相关;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必是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度;专注于商品或技术,必要追求精益求精乃至无以匹敌。《工业文化》不仅传播了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更是工业文化风景线的一次攀岩蹬巅之旅。
虽然离开工业口已多年,但作为工业产品的享用者,我始终坚信工业战线的同志在抓工作中总是很有一套,尤其是在抓较大的系统工程时。环顾周遭,无论瑞士钟表的完美极致,还是日本江户时代既已经形成的匠人“荣誉法则”,推进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都绝不是仅用一两句口号就能喊出来的,而是源于一种比表面文章更为深沉的无言力作:激励或惩戒抓手。我曾有幸与该书第一作者王新哲同志一道工作,他曾带领我们搞“典藏军工”,动员各军工档案馆将其可以部分公开的镇馆之宝拿出来,搞图片展览,宣扬军工文化,真的像一场“头脑风暴”。
阅读《工业文化》,思考强国梦想,我们很容易就会受到“敬业、铸品、看齐”的熏陶,这是推进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的三大抓手。“敬业”抓手本来就是工业战线的传统优势;“铸品”抓手无疑涉及到国内外企业间相互较量的平衡与突破,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当然也还有很长的路;但最紧迫最难把握的是“看齐”抓手: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看齐,向满足人类生命意义的最高水准看齐。当前要把握好“看齐”抓手,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就要推动全社会提高对工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升中国工业的软实力。
(作者任职于住建部改发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