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开创绿色投资大场面

时间:2024-05-04

绿色发展,已被公认为一个新的巨大风口。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绿色投资需求每年将达2万到4万亿元,而财政投入约在3000亿元,最多占总投资的15%,主要靠社会投资。

绿色产业具有公益性和外部性,但社会资本看重的无疑是盈利性。绿色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不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和银行贷款。

环保费改税被业界认为是解决绿色资金瓶颈的途径之一。2015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财政部、国税总局、环保部起草的《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

根据征求意见稿,将通过税收制度改革,把原来的排污费变成环境税。如果企业排放超标,就按照超标量计算税额。

发展绿色金融也是破除绿色资金瓶颈的重要手段。《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等。

“随着国内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的明晰化,未来几年将迎来绿色金融发展的黄金期。”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以绿色金融债券为例,目前发展势头非常好,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绿债发行主体。

绿色金融如何破局

过去一年多,绿色金融体系多点开花。比如,2015年 1月,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能效信贷指引》,12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绿色债券发行指引》。2015年因此被业界称为中国绿色金融的政策元年。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筹措环境保护资金的重要渠道,是减轻财政环保支出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比于早期发行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发展基金均有各自的优势。绿色债券可以解决企业和银行的期限错配问题。如果银行可以发10年期的绿色债券,就可明显提升银行对于中长期项目投放绿色信贷的能力,绿色信贷的期限往往都很短。而绿色发展基金,“不仅是拓宽绿色发展资金渠道的重要方面,还能避免政府拨款所存在的层层审批繁杂程序。”中国工业环境促进会会长杨朝飞对《财经国家周刊》说。

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绿色金融还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地方政府对绿色金融意识不强,银行机构也未完全认识到绿色产业投资的特征和规律,风险评估工作与绿色项目的对接尚不到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金融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杨秋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绿色金融体系各方面的工作还呈碎片化状态。要发挥绿色金融作用的前提是环境要素(水、空气和土壤)的资产化。比如碳交易、水交易都是把相关要素资产化了,一旦环境要素能够进行交易,资金自然就会流向绿色金融。同时还要做好环境资产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银行和评级公司要考虑到环境领域的风险因素,建立起环境成本估算体系,才可以准确估算这笔资金投入下去的可能结果。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可能的时间表是, 2016年?2020年为绿色金融改革全面启动阶段;2021年?2025年为深化阶段;2026年?2030年为完成阶段。

环保费改税如何改

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亦为中央《总体方案》所定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教授蓝虹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征收环保税,不仅是环保产业的利好,也为绿色产业提供更多机会。比如,欧美一些国家征收的碳税增加了化石能源的成本,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

但环境费改税后也有新问题。王玉庆表示,由于环保费改税主要是排污费改税,虽能杜绝“费”存在可交可不交现象,但排污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污染防治,费改税后则缴入国库,如何保证地方对环保投入的资金?这个问题亟需考虑。

《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维持了环保部门对排污量的确认权。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熊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征管机制上,税务机关的加入可能使原有征管流程变得更为繁冗。“制度成本不仅会抵销改革红利,更可能产生尾大不掉的问题。”

熊伟认为,单个税种的作用有限。根据《总体方案》等要求,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将加快推进,逐步将资源税征收范围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未来的环境保护税应该与消费税等其它税种相结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财政资金如何花在刀刃上

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2016年中央财政在收支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仍将对支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给予充分保障,专项资金规模将稳中有增。

中央财政资金将重点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村环境“以奖促治”,把资金集中于突出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管理,逐步建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绩效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

最新消息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年内有望由国务院发布实施。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土十条”文本内容已基本成熟,除财政加大投入外,还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也是中央财政扶持引导的重点之一。财政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综合示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等。通过与2015年全国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情况与地方大气PM2.5降低率等实绩挂钩,2016年的资金安排将向节能减排效果好的省份倾斜,同时加强对包括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黄标车和老旧汽车淘汰、散煤替代等重点工作的资金保障。

在资金管理上,财政部将强化资金使用过程监管,实施预算执行通报制度,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同时,加强有关政策措施的协同配合,强化环境监测、执法等手段的作用,突出财政资金、税收、收费、政府采购的激励约束作用。

国家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审计部门在财政、金融、投资、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中将着重关注资源环境保护的内容。比如,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中,关注能源、水利、节能环保等领域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情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