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外贸“双降”压力

时间:2024-05-04

来芙萍

春寒料峭,一如开年的外贸形势。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1月外贸数据显示,我国进出口总值1.8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9.8%。其中,出口1.14万亿元,下降6.6%;进口7375.4亿元,下降14.4%;贸易顺差4062 亿元,扩大12.2%。

放眼全球,国际经济整体缓慢复苏,主要贸易伙伴需求增长乏力,进出口双降在意料之中。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7,较去年12月回升0.5,是2015年2月以来的首次环比回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研报预测,中长期来看,出口状况能否实质性改善,主要取决于外部需求环境变化。

多位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解决外贸颓势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

一般贸易渐成主流

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一般贸易进出口10806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57.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一般贸易代表的是未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流,一般贸易占比的持续提升是我国深入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外贸结构调整深化,传统外贸大省的许多以代工和贴牌生产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或主动转型或被动淘汰,尝尽了转型升级的“阵痛”。通过加大自主研发、设计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型成功的企业也大多尝到了甜头。

从浙江海关公布的数据来看,1月浙江省进出口呈现“双降”态势,高新技术产品却逆势高速增长,出口达101.4亿元,逆势大增22%,其中太阳能电池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60.3%和2.3倍。根据重庆海关发布的消息,1月,重庆市一般贸易进出口412.8亿元,增长32.5%。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刘涛分析,一般贸易占比的逐步提升,是国内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的体现。

2014年,我国第二大外贸大省江苏,一般贸易自“入世”以来首次超过加工贸易,成为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在去年的海博会上,东莞市长袁宝成透露,未来3-5年,东莞一般贸易将成功取代加工贸易,成为东莞的主要对外贸易方式。

“利润率明显高过加工贸易的一般贸易,将会是未来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邢厚媛说。

东部缓降西部见涨

相比东部地区的整体下滑,中西部一些省份反而增长较快。1月东部地区进出口15835亿元,下降9%,降幅低于整体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贵州、宁夏、湖北、内蒙古和重庆出口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1月,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6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其中,出口480.3亿元,创自2014年8月以来的单月最大值,同比增长13.9%。

1月份,宁夏实现进出口总额4亿美元,同比增长32.1%。其中,出口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1%;进口0.9亿美元,同比增长67.2%。银川保税区的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之后,成为了外贸的重要增长点。“这些中西部省份的外贸表现,除了政策支持以外,人力成本较传统外贸大省低、基础设施较为健全。有的地区以较为完备的产业集群,吸引来国内产业转移和境外投资。这些优势都是中西部地区发展进出口的优势条件”。受访专家对记者分析道。

在进出口的总体低迷态势中,近期民营企业开始止跌缓升。2016年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827亿元,增长1.5%,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1.6%,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和2.8%。

国联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在贸易数据普遍下滑时逆势增长,反映出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潜力,有可能成为未来贸易改善的支柱力量。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船小好调头”,对市场变化反映灵敏,也没有某些传统国企背负的改革和转型的“包袱”,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看好民企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前途,认为民企在未来的进出口贡献中“很有潜力”。但邢厚媛强调,国企在核电设备、电信、高铁设备等领域的地位不容撼动。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介绍2015年商务发展情况时指出,2015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仍居于世界第一位,自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这一位置。从进出口来看,在去年全球贸易出现两位数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的降幅远远低于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全球的贸易降幅速度。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预计将超过13%,是我们在全球份额当中提升最快的一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全球宏观经济总体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我国从发展理念、内在发展模式方面发力,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表现的确令人瞩目。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报告,过去一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仅为1.2%。对比中国的表现,业内专家认为,中国仍不失为全球的增长引擎。

二季度后外需有望改善

导致进出口“双降”的重要外因是不利的外部环境。从全球市场来说,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止跌回升迹象,但仍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国内前期进口储备较多,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增速下滑,我国进口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负增长。

由于国际环境低迷,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纷纷呈下降态势:1月,我国与欧盟的贸易总值为 2903.3 亿元,同比下降 9.9%。中美贸易总值为 2698.9 亿元,下降 9.9%;与东盟贸易总值为 2342.5 亿元,下降 10.8%;与日本贸易总值为 1315.4 亿元,下降 6%。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如此浮动变化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新兴市场面临着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双重压力。1月欧元区和日本的 PMI 指数同时出下跌,美国虽有所回升仍处于 48.20 的低位,导致美、欧、日外需下降。

申万宏源分析师李慧勇分析认为,1 月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出口经理人指数小幅提振,预示未来 2-3 个月我国出口压力或将略有缓解。但进口形势短期内难以乐观,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升和进口库存消化都需要一定时间。

魏建国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不景气的外部环境,世界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都是我国外贸进出口的重要挑战。

去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作为第五种货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之后,倒逼了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改革。IMF表示,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汇率机制将有助于SDR运作。汇率市场化之后,有利于增强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提振信心,显示出外贸进出口的重大利好。

根据IMF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在 3.4%左右,较去年小幅上升 0.3 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仍将延续,外需有望改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