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除了教学和理论研究,我们也会进入企业实践。提供咨询的时候,总是感觉到两种倾向。一种是缺乏信任,企业的很多情况不告诉我们,没法了解更深入、更详细的内容。好比医生给病人看病,如果不是如实陈述病情,甚至有所隐瞒,这医生怎么去做呀!另一种是过度信任,放手让你去做。我们是外来的和尚,企业内部的很多情况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客观地讲,作为学者去给企业咨询,经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指出一个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去做……但有一样,至少我未必能保证做好,就是具体执行。
有一次我们给某家企业做咨询。它是行业老大,老总希望我们出一套点子,把老二直接打下去。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要求,当然也不是在正式的场合。我就说,你别把我们看得太牛了,我们未必有那本事能帮你把他干掉。即使帮你把他干掉了,古人有云“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既然大家都是做企业的,要追求盈利,用那么高代价把它干掉值得吗?所以我后来一直反对“市场如战场”的说法,认为产生误导。战场是两军相遇,只能有我没你有你没我。市场未必如此,有时有你有我,打打闹闹,市场可能会更大。
曾有个朋友说,中国的企业竞争往往是互相往死里打,打死对方而后快。我和那位老总讲了个例子,就是可口和百事两家打了一百多年,不管谁当老大谁当老二,喝可乐的人却是越来越多了。如果只是剩下一家了,市场和销量一定会是现在的两家之和吗?未必。
我们分析了行业和大环境,提出市场“竞合”的战略,就是竞争与合作。比如说你是做黄酒的,现在喝黄酒的人越来越少了,原因不是黄酒之间的竞争过度,而是喝啤酒的、白酒的、葡萄酒的越来越多了——当时还不怎么时兴洋酒——把你们的市场空间挤狭窄了。你们应该通过竞争与合作,让更多的人喝你们的黄酒,而不是相互“往死里打”,两败俱伤。我不止一次的与一些行业的老总说过类似的话。但是反应呢?基本上都是,教授,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们位置不一样。如果你坐在我的位置上,肯定也是我这么去想……所以双方视角不一样。我们只是追求理想化的状态,但站在企业的角度,现实又是“你不把他灭了,他就把你灭了”。因此做研究做咨询,眼光都不能太偏太窄。如果只是从营销的视角思考营销,营销难免沦为一种技巧技能。应该从更高的视角考虑,一定要摆正营销在企业的位置——它对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职能,但不是唯一的职能。
有许多企业请人咨询,常常也是你们说归说,他们做归做。就像医生开药,病人不吃,也没用。我记得一个案例很有意思。还是1995年,一家做乳酸菌奶的乡镇企业刚刚起步,老总问我如何扩大企业的影响。
当时乳酸菌奶的消费者主要是小孩子。我就说,在儿童市场做营销,如果六一节不在媒体上露个脸,人们就会觉得你是二流三流的产品。不能在全国露脸,也要争取在本地曝光。
他说没钱做广告怎么露脸?我说钱少可以考虑其他钱少一些的方式。在当地有一家SOS儿童村。我建议就在儿童村做一个活动,你没钱到媒体做广告那就把媒体吸引过来,引起媒体的注意和传播,做个“事件营销”。然后在市区的一些小学挑选了一些学生,六一前一天请他们到儿童村参加联欢,具体活动包括早上一起升国旗,唱国歌。
之所以到市区找学校和小学生,道理也就像今天的自媒体,通过他们还会再次传播和主动扩散。在活动中也包括给节日的孩子们送乳酸菌奶。媒体果然来了。
按照策划思路,在升国旗的地方,要在显眼的位置摆放公司品牌,类似足球赛场上周围的广告。后来在执行时发现两点失误。一是升国旗的时候让老总说几句话,他对着电视镜头就紧张,紧张就结巴,镜头就没法用了。二是品牌影响推出来以后,渠道铺货没有跟上,人们知道了这个产品想买,买不到就买了别家的品牌。
由此得到启发,做营销一定要注意,只让人们知道你的品牌,但买不到产品,很快就会淡忘这个品牌。我也坚信4P理论是个很经典的东西,营销人要做的是理解和丰富它的内涵,不要老想着去推翻和创造自己的一套换汤不换药的说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思维深入生活,但营销要做好,关键还在于顾客找对了吗,产品合适吗,渠道、价格合适吗,沟通到位吗?这几个方面做不好,营销就会是失败的。
“抵制家乐福”的反抵制启示
研究公关,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危机处理。企业遇到危机的一般反应,我开玩笑叫“幼儿园反应”。小孩子在幼儿园做了错事,老师“告状”了,爸妈来了,小孩子第一反应就是“我没打他”,不承认。老师同学证明你打了,接下来的说法就是他先打我,错在对方。所有人都证明是你打他,没看到他打你,这时候小孩子就会提出另一个理由,他去年打过我。你怎么今年打他?大家都是这样……直到最后说我错了,经常都是这么个套路。现在很多危机公关,都是当一种文字游戏来做,一种忽悠的态度和做法。在互联网时代,大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要骗一个人、瞒一个人不那么容易了,往往会事情越弄越糟的。当今企业容易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机,已经成为常态。
我也注意到,为什么危机发生之后,大多数企业的选择总是隐瞒真相?公关的原则就两点,如何确保自己做得好做得正,我怎么让别人真正知道我做得好做得正。危机发生了要去应对,叫危机处理;危机过后怎么善后,叫危机修复。重要的是平时要做好危机防范,没有危机发生的危机管理才是最高境界。
在危机处理方面,经常看到企业里很多“猪一样的队友”,有时候大企业也做得很蠢。我印象里有一个做得好的案例。2008年奥运前,中国一个火炬手在法国受到一些人很不友好的对待,有个流传的说法是背后有家乐福等上面的控股公司作祟,而且传出风声,要在五一抵制家乐福。
4月28日开始,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个广告。内容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谈了家乐福2000年进入中国以来的一些事迹,比如支持奥运、组织海峡两岸迎奥运长跑等;第二部分有一张照片,大意是家乐福开创农民直供模式的变革,向农民订购农产品,甩掉中间环节,保证农民有销路,而且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派人去培训;第三部分是表态,家乐福永远做中国的企业公民。我看后觉得这个公关真厉害。比如针对市面的传言,列举支持中国举办奥运等一系列事实;暗示如果遭遇抵制,中国农民将受到最大伤害,也会对城市消费者造成伤害,买东西要贵了嘛。到了五一的时候,我留意到抵制活动虽然有,但可能没原来想的那么强烈。
到位的危机公关,即使没办法完全让危机不发生,但尽可以减少许多损失。
学习营销和公关的思维方式
无论讲授营销还是公关课程,我总是向学生强调,要学习这些理论背后的思维方式。科特勒说,营销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我相信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超过技术层面的东西。比如说从营销或公关的视角怎么去考虑一个问题?营销的思维方式是了解顾客,满足顾客;公关的思维方式是做好自己,告诉别人。我跟学生说,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营销、做不做公关,对于你待人接物、与人交道都是有帮助的。用营销和公关的思维方式去谈恋爱都有帮助。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不懂常识、缺乏常识,常识还没掌握就追求“创新”。比如现在流行“用户观念”,其实不管你叫营销观念、顾客概念、客户概念还是别的什么,概念上翻来覆去没有太多意思。懂一点营销学常识就知道,这是个措词的问题,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这些说法,内容上没有多少不同,表述上有区别而已。有时候看到一些“大师”、“某某领域第一人”,把大学教育、书本理论说的一钱不值。我就说,你说没用,第一它可能真的没有用,第二是你不会用。相机有用吗?给原始人,不如给他两个面包。有的新概念我觉得哗众取宠,没有原原本本学好常识就自己“创新”了。现在营销的边界被搞得非常宽泛,把很多忽悠的东西也扯进去了。
艾尔·里斯和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也有人说这个过时了。我觉得很多人恐怕对这个概念还没有搞清楚,比如把目标也说成是定位,“我们明年的定位是销售任务两千万”,这不叫定位好吗!定位的学科意义其实也简单,就是说怎么样彰显你的不同特色,给顾客提供更有意义的价值。定位要解决的问题是让顾客觉得我的品牌更适合你,更值得你信任和购买。很多人根本没搞清楚。
有几次,企业请我去讲互联网时代营销和公关的变化。我就强调,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技术,肯定会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行为带来很多的冲击和变化。有了互联网,我们了解顾客有了更多更好更精准的选择,失误的可能性小了,可以解决很多时空的阻隔和差异等。至于最终会带来什么变化,一时还看不到尽头头,所以必须高度关注。
营销学讲产品有个生命周期。其实,影响产品生命周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技术,技术也是有其生命周期的。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现在阶段推出的是这一代产品,下一个发展阶段呢,肯定淘汰这一代产品、产生下一代产品……一代技术还会带来什么,延续多少年,一时之间还很难判断。我们现在谈的很多还是盲人摸象,还没有看到整体。但是有一点,营销学的基本原理没有变化,开展营销的方法则会与时俱进。技术进步是创新的核心力量,带来机会也产生威胁,不顺应潮流就会毁灭。
我谈战略管理时经常强调,制订游戏规则很重要。这不是营销层面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有了制订游戏规则的话语权,营销一切都好做的多。
避免太快地脱离时代
我给自己的评价和希望就是一介教书匠。有的人讲“匠”不好,其实现在社会浮躁,好多就是缺了匠心。我能有一颗匠心,把书教好就心满意足了。我只能算是中国营销学的教书匠,只算是营销学界的第二代,说好听的叫“学者”——也就是“不断学习者”的意思。在营销学和公共关系学这两个领域,我做的最多的就是常识的普及和推广。
退休后的打算,第一是多看书,原来有些书可能看得比较粗糙;第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第三是写作,包括写些教材和文章。过去在职的时候,科研方面有任务和要求,写的东西要“高大上”,以后我想随心所欲,写一些接“地气”的东西。给企业看的,比如公关的智慧、营销的逻辑等,接“地气”的东西这个时代也还是需要的。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营销研究会,对营销科学在中国的普及、传播与推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现在是副会长之一,也是教学委员会主任,准备在几个方面多花点精力。第一,为了帮助各类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学科的知识,想在高校通过竞赛方式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关于怎么建设好这个专业、教好这门课,我想组织一些教学和专业建设方面的研讨。现在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出现了,起码我们教师之间需要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第三,除了研究纯学术、在国际上显示中国的理论研究水平,我们还需要做一些事情——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和应用我们创造出来的知识,提升实践水平。对我个人也有个好处,就是不至于太快地脱离时代和社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