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乐
“刷脸”时代即将到来,人工智能落地金融的序幕早已拉开。
9月1日,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宣布在杭州万象城的肯德基餐厅首推刷脸支付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便忘带钱包、手机没电,也可以进行支付。虽然刷脸支付目前尚未大规模推广,但这项技术带来的改变正在其他领域发生。截至2017年8月8日,全国已有40个城市开通了“刷脸政务”,覆盖的服务范围包括查询公积金,缴纳交通罚单,个税申报等。技术专家表示,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金融级的准确度和安全性,准确率超过99.6%。再结合眼纹等多因子验证,准确率能达到99.9%。
刷脸支付之所以成为可能,主要依赖于人脸识别技术提供技术支撑。人脸识别技术,是作为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一种基于生理特征的识别,是通过计算机提取人脸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技术。
人工智能的各个细分领域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语音识别等都还没有大范围应用,只有人脸识别技术呈领先态势。“刷脸”时代即将到来,人工智能落地金融的序幕早已拉开。
技术支持
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国务院于2017年7月8日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金融方面,加快推进智能金融。建立金融大数据系统,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和装备;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
政策释放利好信号,以百度、阿里、京东、腾讯等巨头为首的互联网公司早已纷纷布局金融科技领域,人工智能与产业的结合被视为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9月3日由一本财经举办的智慧金融峰会上,相关嘉宾对人工智能落地金融的技术支持进行了不同的解读。
京东金融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沈晓春表示,在多维、海量、动态的数据基础上,京东金融实现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深度学习、图像识别、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领先技术的创新,并应用到了风险模型、量化运营、用户洞察、企业征信、智能投顾等各个与金融相关的领域中去,最终将这些能力投放到产品层与业务层,如电商交易、线下支付、财富管理、小微信贷、消费金融、众筹、保险、量化指数、ABS平台等。基于这些数据和技术能力,京东金融自主研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风控体系。
百度金融首席架构师陈天健表示,百度通过自身的智能获客系统每天在线上同时测试的产品定义超过一千组,通过用户响应产品以后的风险表现,来自动的重新调整产品的参数进行迭代优化,在激烈的流量竞争场景中进行更加智能的获客服务。通过大数据的技术,主动的去寻找可能的风险点。百度金融为了应对人力成本上升,提出智能客服中心的解决方案。90%以上的问题通过与智能机器人线上沟通来自助解决,剩下10%转到人工。
蚂蚁金服副总裁、首席架构师胡喜认为,未来金融科技推进更多的金融创新,而创新背后是对于基础技术能力的夯实,这些基础技术能力包括计算能力、算法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结合计算、算法、数据来看,蚂蚁技术处理类型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解决海量交易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在分布式下解决交易的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问题。第二类,是实时智能决策,金融场景中的信用、风控、定价、营销也好,都是对一个用户行为或者需求的洞察,背后基础能力就是实时决策引擎。第三类,必须提供数据分析能力。第四,因为蚂蚁内部很多时候做风控还是来自于策略,来自于很多规则性的东西。期望未来风控相关的特征是可以自我学习,增强和迁移学习可能是蚂蚁未来的一个方向。”
读秒CEO周静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读秒不光只做个人无抵押贷款,也做小企业经营性的流动性贷款。这块是银行一直想要做,但是風控风险太大,从经理找客户,到中后台做尽调,到审批要六个月时间,这个时间很长。而我们现在可以做到15分钟用数据方式代替所有流程,客户15分钟拿到授信和贷款。”
方向
峰会上,相关嘉宾对人工智能落地金融的发展趋势和困境进行了解读。
锦佰安CEO冯继强认为,风控领域最有前景的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来实现的一系列技术,他的创业是基于AI来识别一个人是否本人,然后通过其日常行为标签、特征数据确定到本人的身份,他希望通过做人脸、指纹、虹膜等传统一系列身份认证手段的加分项,让风险做到更相对可控。
元一九鼎合伙人夏翌先生认为,所有行业都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金融领域也会因此发生变革。但不同的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成熟程度不太一样。在风控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在投资和保险领域,目前还是早期。
因果树创始合伙人滕放先生表示,所有涉及到资本市场的,比如一级市场或者二级市场的构建,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前景。金融体系分前台、中台、后台不同的业务,要看到哪些技术能够取代,哪些是辅助决策的。人工智能应用到金融的过程中,涉及到金融核心本质的判断(风险控制)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在不同的金融产品应用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对债券类产品和股权类产品判断是完全不一样的。
JadeValue保险科技孵化器董事总经理刘洋先生从保险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了解读,“人工智能在保险领域已经有一些应用的雏形和创业公司,保险和人工智能结合演进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渠道方面,传统的通过个人、线下的经纪人推销方式,现在已经出现互联网保险比价、搜索等。第二个阶段,是在保险整个价值链条发挥作用,比如说早期的产品设计,到后面的核保、理赔、服务,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三个阶段,目前中国可能还难以达到,国外正在探索,就是在保险的生态里利用科技的力量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替代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刘洋认为,保险行业作为最传统的、最需要量化的行业,客户买一款保险,首先要建立对销售人员的信任,建立对产品的深入了解,同时客户还会担心会不会被隐形的条款欺骗。未来的保险应该基于每一个用户,或者是非常细分的人群特点来产生不同的产品推荐和定价,客户只需要做出是否购买的决策。
对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现有工作岗位的替代,滕放表示由于二级市场机器命令可以替代人工操作,一些业界人士在从二级市场转向一级市场。“我看过一篇报道,说金融领域其实40%的工作是跟数据打交道的,也就是做数据处理的人,肯定是要受到一些冲击。但有些领域,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决策,像打仗一样,所有的信息在那儿,但是真正下令还是需要人的决策。”
捷越联合首席信息官李澎亮认为,一批传统的职位消失同时会诞生一些新的职位,不认为线下会完全消失。刘洋表示,“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感性交流、沟通。所以我觉得可以关注面对面的服务行业,可能是一个方向。”
夏翌将AI和金融的结合视为最好的创业方向,“所有行业的底层业务都会被取代,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取代之前尽快奔跑。”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