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研究抗战精神到传播精神谱系

时间:2024-04-23

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导,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作主旨演讲。

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入学习、研究与阐释,是理论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批46种伟大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砥砺形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这两个同根同源理论学说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庞大系统和完整体系,拥有连贯的思想基础内核,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是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概括。其中对抗战精神的研讨、确立、公布,也有一个不断学习、深化研究和统一认知的过程,还应包括探讨如何用于学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具体教学实践中。

提出对抗战精神的研究

1992年5月,我从步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岗位起,即投身抗日战争史学相关研究,后来担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15年,也担任过中国日本史学会侵华日军暴行史专委会会长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学会会长多年,关注和从事中国抗战史学的研究30多年。其间,最为欣慰的是,成为最早在博物馆界、史学界提出抗战精神的研究与宣传人员之一。

2004年8月,我在西柏坡纪念馆参加由中宣部组织召开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会议期间,向时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提出,借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在抗战史学界(我们当时都担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倡导对抗战精神的研究与宣传。2005年9月13日,王新华在全国部分抗战纪念馆馆长论坛上,正式提出要研究抗战精神,并明确最先提出这一精神研究的人是我。当时,我陪同南京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出访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和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回到南京后,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我,连续发了《朱成山:我为何提议研究“抗战精神”》和《朱成山:浅谈什么是“抗战精神”》(《现代快报》,2005年7月5日)等文章,国内许多媒体作了报道和转载,史学界开始关注抗战精神的研究和宣传。

那么,我为何提议要研究抗战精神呢?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抗击一系列外敌侵略的唯一一次胜利,需要我们认真进行总结,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总结抗战精神;二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说到底是抗战精神的胜利;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光大抗战精神。

后来,我陆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华日报》以及抗日战争史学研讨会上,发表过《伟大抗战精神助力民族复兴》《弘扬抗战精神的鲜明时代理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光耀江苏大地的抗战精神》等各类有关抗战史的论文18篇。特别难以忘怀的是,我曾经利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的机会,于2014年12月13日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讲解,总书记提出有关抗战史学的68个问题,我都一一作了汇报。他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和专业的程度令我敬佩,并嘱咐我要对微观的历史作深入的研究,把历史的细节问题弄清楚,使我受到莫大的鼓舞和鞭策(《现代快报》2014年12月17日封三:“习近平参观江东门纪念馆时提出68个问题  馆长朱成山:习近平是我接待过的提问最多、最专业的‘观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我牵头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抗日战争史重大项目并获得批准。从2016年起,我作为这一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联合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的领导共同主持,与国内一批从事抗战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起,进行了为期6年多的“微观史视域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目前基本完成了这一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史学研究成果。

撰写《抗战精神》等专著

鉴于我对抗战史学有所研究,并且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和论文,外文出版社的领导主动向我约稿,让我撰写一本题为《抗战精神》的解读专著,并表示要用中文、英文、日文等多国文字公开出版。

接受这一任务后,我对抗战精神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归纳提炼,在该书的第一章里把抗战精神概括为“东方醒狮  胜利密码”,并用第二章至第五章四个主要篇章,围绕抗战精神的四个主题词,即“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选择讲述了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杨靖宇、赵一曼、左权、茅盾、茅以升、罗忠毅、巫恒通、范长江、郑文道、何云等的典型故事,还讲述了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刘老庄连、平型关大捷等历史事件。通过一个个立体的抗战英烈故事,诠释什么是抗战精神。最后一章用当代英模人物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守岛英雄王继才和王仕花、大国工匠艾爱国和人民教师张桂梅的动人故事,阐释抗战精神在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不断得到赓续和发扬光大的例证。

虽然由于报审的原因,这部4年前完稿的书籍至今还没有公开出版,但近年来我独著、合著、主编的抗战类书籍已出版27部,如南京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的《中国社会各界抗战百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的《二战中的国际大屠杀与民众受难》等书籍,为弘扬抗战精神作出了理论阐释。

用精神谱系铸魂育人

2017年7月,我在常州大学创办了国内高校第一个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于同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6年多来,研究院创新了一系列有關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与宣传的做法,在教育界和博物馆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筹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全国巡展

从2017年12月开始,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学术团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行研究,先后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全国30多家革命纪念馆交流和探讨。在此基础上,2019年5月18日,常州大学率先推出了《中国共产党30种革命精神展》全国首展,此后又陆续应邀到新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海南琼台师范学院、无锡名人故居、常州三杰纪念馆、溧阳高级中学等处进行巡展。

中宣部公布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后,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于2021年11月28日原创并推出了《中国共产党46种革命精神展》全国首展,新华社、央广网、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常州日报等媒体作了大量报道。随后,应邀去江苏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和南京公安局等处巡回展出。

拍摄《铸魂育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讲》

从2020年8月开始,常州大学组织拍摄制作《铸魂育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讲》(简称“常大红课”)。其中,第一批陆续拍摄《建党精神》《抗战精神》等10种精神20集“红课”,每种精神分为上下两集,每集45分钟。上集特邀该种精神相对应的革命纪念馆馆长作为主讲人,该纪念馆讲解员、研究员共同参与,依托该馆丰富馆藏革命文物和史料,力求讲得鲜活生动;下集邀请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位教师讲某种精神的背景、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力求在理论上讲深讲透。

拍摄制作团队先后去过上海、嘉兴、井冈山、延安、北京、丹东、大庆、抚顺、聊城、博山等地,与10多家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合作,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计划。“常大红课”已经作为特色音像教材,进入常州大学思政课堂,近5万名大学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系统教育与熏陶,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

组织“云上微思政课——全国百馆百校革命文物32讲”

2022年5月4日,全国“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正式启动,以“腾讯会议”为平台进行直播,由常州大学4位思政课青年教师作为主持人,每次活动邀请一座革命纪念馆(或高校马院)的一位讲解员(或思政课教师)讲述一件革命文物,讲述时长为10分钟左右,一校一馆两位点评人进行3分钟左右点评。2023年1月起,改名为“云上微思政课——全国百馆百校革命文物讲坛”,目前已有中共一大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全国32家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32位明星讲解员,讲述32件重要的革命文物故事。这一活动受到时任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等领导肯定,要求在全国推广和扩展。

(作者为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导,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本文为作者在“弘扬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座谈会上的主旨演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