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专车袪魅

时间:2024-05-04

张兴军

2015年这个炎热的8月,注定是专车公司们最为紧张与忙碌的月份。根据交通运输部相关人士透露的消息,涉及专车和出租车的两项相关制度都已起草完毕并报送至国务院待批准,不日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至此,争议讨论已久的专车服务,终于迎来了“尘埃落定”的时刻。

过去三年时间,国内专车服务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壮大,一路上始终伴随着“争议”。作为“互联网+交通”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其发展历程本身就具有某种符号式的意义。

野蛮生长

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叫车服务已经触动传统出租行业的利益,通过低价和补贴的方式,迅速占领了大部分的乘用车市场。但从其全新的运营模式来看,与现有的行业监管规则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与鸿沟,这决定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专车服务都游离在正统之外的“灰色地带”。

滴滴创始人程维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很多提供专车服务专车司机都感觉像是“做贼”一样。所以,如果不能尽快寻求专车服务的合法化,那么这种商业价值将大打折扣。

回顾国内专车市场迅猛发展的这三年,“约谈”“查处”都是寻常事件,时时被媒体披露的“专车”治理个案,让业界和从业者都为其前景担忧。(详见P32《专车新政将出,巨头未雨绸缪》)

从济南、郑州等地此起彼伏的出租车抵制专车的“抗争”,到主管部门对专车服务市场准入条件的诟病,从媒体不断聚焦的专车市场紊乱的个案到普遍存在的专车司机的刷单行为,专车发展的每一次跨越和暴露出来的每一个问题都被无限地放大。

主管部门虽然表示鼓励互联网创新,但对专车发展中的部分,例如包括滴滴快的、优步(Uber)在内的主要专车服务平台,都是通过吸引私家车主注册成为平台内的司机,然后针对为公众的用车需求而提供服务的。这一点,恰恰是主管部门最“忌讳”的一点。

然而,不管专车在服务的过去的探路中遭遇过多少待解的难题,今天这种服务都已经实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蜕变。不论是消费者对数家平台作用的认可,还是对这种模式纷纷看好的投资者,都认为专车的蓝海无比广阔。

倒退五年,小桔科技创始人程维肯定想象不到他的一个神来之笔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成长为中国最为火热、下载量最高的APP之一。从2012年程维成立小桔科技至今,滴滴打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积累了上亿元的用户,被誉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今年2月14日,滴滴与另一家提供互联网打车服务“快的”正式战略结盟,这也标志着“滴滴快的”行业霸主地位的确立。。

毫无疑问,已经深度切入居民生活的叫车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火热的互联网创新之一。尤其是过去一年时间里,以滴滴快的、神州租车和外来者Uber(优步)为代表的叫车服务应用,以累计近千亿美元的估值,在中国大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卡位之战,并逐渐形成了当下的格局。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统计,2015年5月,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Uber和神州专车几乎垄断了国内的专车市场,其中“滴滴快的”的市场覆盖率高达86%,其余数家分割其余的市场。各家专车公司通过免费、补贴等方式初步实现了用户对专车服务的认可。从产业孵化的角度来看,专车市场及有待开掘的汽车后服务市场,都被专业调研机构所看好。

中金公司此前预计,中国潜在的专车市场规模将达4205亿元。正是在这种良好的预期之下,专车公司的估值也得以体现。

7月8日,滴滴快的宣布完成20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达150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笔非上市公司融资和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消息称,Uber已完成新一轮的10亿美元募资,微软参与了此轮融资,Uber由此估值达510亿美元。Uber同时也在为其中国业务寻求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

专车服务的影响力还体现在来自外界的态度上。在2014年之前,专车就曾经引起多次存废之争,但随着其市场的不断壮大,为其“合法地位”而呼吁的有识人士也逐渐增多。例如在深圳,早就有人大代表建言通过立法建立互联网专车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议。

倒逼改革

专车之争的背后,也凸显了规章制度的不健全、行业发展未能顺应消费需求的客观矛盾。主管部门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探求监管互联网叫车服务的同时,也在尝试制定一个能够应对多重问题的解决方案。

媒体报道,早些时候交通部就组织了名为“深化出租汽车改革初步思路”的会议。来自全国六个地方的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管理人员,交通部领导、相关行业专家参与了此次会议,交流讨论了相关内容。

针对“专车”的全国性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预计将在8月推出,虽然比预计的时间要晚,但如果靴子能够真正落地,萦绕在专车周围的诸多悬而未决的疑问也将逐一揭晓。与此同时,出租车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正在研究制定中,据悉这份意见将出租车分为巡游出租汽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两大部分,而“专车”属于后者。

这份意见还提出了很多细则:专车经营者作为运输服务的提供者须承担承运人责任;专车平台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出租汽车经营资格和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以及在服务地具有相应机构和服务能力;专车车辆必须取得营运许可证;专车驾驶员应具备驾驶资格以及相应的从业资格,以及获得公安部的社会背景审查意见;专车车辆档次应高于当地主流的巡游出租汽车,且不得开展低于成本价的促销活动;禁止接入私家车等非运营车辆。endprint

从目前能够看到的消息中不难看出,即将发布的管理办法,不只是针对专车本身,它是围绕乘用车服务而全盘考虑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其中就包含了被专车服务冲击比较严重的出租车行业的改革。

一位出租车行业人士也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其所供职的出租车公司正探讨一种新的运营模式。这家公司既拥有出租车业务,同时又是租车运营公司,通过与北汽合作,将近千辆车辆纳入到专车运营的模式中,通过给司机发工资和绩效考核来实现。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互联网创新也间接打破乐传统出租车行业具有“垄断”性质的营运证时代,为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提供了最好的时机。

以滴滴快的、优步(Uber)为代表的专车服务平台及其背后的投资者,数量庞大的专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均在观望着专车发展的未来之路。其实,专车服务平台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并不是孤例。像Uber这样的世界巨头,同样面临着各国政府与法律监管等带来的挑战。今年以来,Uber就曾在法国、德国和印度等国家被全面禁止服务。与之相比,中国这种小范围的“查究”力度并不明显。相关的主管部门也都正在寻求一个多方共赢的方案,只是因为涉及方方面面,所以至今未能有一个适应形势的监管方案出台。

坐拥司机和用户端的大数据,各大叫车服务平台在解决消费者出行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公众出行“离不开的选择”。业内人士认为,“专车”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再想回到其诞生之前已经不太可能。不仅是专车,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规》出来之后,可能会带来行业的整体变革。

总体而言,作为一种尚存某些问题的服务来说,互联网叫车服务还有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但作为一种复合互联网发展潮流的技术与商业创新,滴滴快的等带来的颠覆意义显然是积极的。至少从目前来看,它已经让行业注入了“活水”,从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到主管部门顺应市场的决策,都体现出了这一点。

前途已卜?

相对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与日俱增的高企估值,业界更关注的是专车在尚不确定的政策之下,如何迅速驶出“灰色地带”。围绕专车市场的未来,市场的声音也显得泾渭分明。一者认为专车服务将广大的私家车纳入到了平台之中,这和政策制定者所严守的“底线”相抵触。一者则认为,专车市场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已经足以让政策对其“网开一面”。

作为近年来互联网创新的典型代表,专车服务发展可以用炙手可热来形容,其在解决公众出行、提高乘用车服务效率方面的作用前所未有。而通过几家巨头级别的平台的构建,其在进一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这种情形之下,专车服务被全面禁止已经不大可能。

从近期的新闻报道分析,专车服务合法落地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大:“滴滴快的”公司的最新一轮融资出现了中国国家主权基金“中投”的身影,如果这一消息坐实,或许说明官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认可专车服务的积极意义。

“每走一步都面临严酷的政策监管”专车服务究竟能否借助此轮政策的东风,顺利将其“互联网+交通”的布局逐步落地,如今还未可知。至少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专车面临的命运可能喜忧参半。

来自打车服务平台的声音则一直宣称“中国移动出行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地面交通资源,并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困境”。这一美好愿景究竟能够多大程度地实现,目前面临的最大不确定,便是即将出台的管理办法。

对于互联网专车市场的监管,分析人士建言称,主管部门应该正视互联网专车市场的力量,这样才能带来全新的监管理念;也只有以开放的目光来看待出租车改革,才能发展出行新模式,激活市场应有的活力。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