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在没有国家法规保障的情况下,以房养老很难取得实质进展。】
2012年10月,时年79岁的钟大爷与当地社区管理机构签订协议,由社区出钱出力帮钟大爷养老送终,大爷百年之后,把自己的房子赠送给社区,被媒体称为 “‘以房养老第一人”。然而,近日钟大爷却说自己后悔了。
这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后继者。北京“以房养老”业务将右安门街道作为试点,而启动至今4个月,从19个人咨询到无1人办理,足见“以房养老”推进的困难程度。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表示,社区只是居民自治组织,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在没有国家法律法规保障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搞“以房养老”,“它是金融机构做的生意,是让有提高养老质量需求的居民,将自有住房反向抵押给金融机构,按时领取养老金。”
金融的生意
“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房产进行定价,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单个合同贷款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剩余未返还的保险金一次性全部返还给受益人。
保监会最新起草了相关指导意见,并开始在业内征求意见,决定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其中,特别指出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地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3月31日。一方面是政府热火朝天地推动,一方面却是民众的冷脸面对。
央广之声评论员张彬认为,如果“以房养老”政策没有一个完善的实施细则,保险公司可能会开展自营房地产业务,或者跟其他房地产商相互联营,自主收老人房。这些房子都在黄金地段,老旧房屋一旦到期了推倒改造,等地价暴涨房价也高涨的时候,保险公司便赢利可观。保险公司应该就只主营保险业务,如果是以老人的房产跟房地产公司推动地产或房产升值的话,就违背了我们“以房养老”的初衷。这是我们要理清的一个问题,也是老人担忧的问题。
“以房养老”遇冷从来就不是观念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计算。70年产权,楼市红利犹存,平均寿命低于发达国家,有这些因素在前,“以房养老”若真群起响应那才叫不正常。
补充,非主力
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在做客北京城市广播某栏目时表示,“以房养老”是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昨天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在做客北京城市广播时表示,“以房养老”很多国家都在实施,是老年人一种自愿的行为。
李万钧表示,现在来看,基本上没有老年人选择以抵押房产养老的情况。在制度设计上,北京比较实际一点,还是鼓励老年人把房屋租出去,进养老机构养老,用租金支付养老机构的费用,“房子还是你的。”
不过,张彬的观点更为激进。在他看来,“以房养老”这样一个政策只能说是一个创新。“以房养老”根本就没有推进的可能,北京市相关民政部门的负责人已经明确这是一种金融产品,不是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服务、政策服务,而金融产品意味着有可能赔钱,有可能赚钱。如果未来政策细化,也仅仅是养老的一个有益补充,而且补充的份额非常小。
此外,长远来看,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减速,未来房产市场面临一定的贬值风险,这对于“以房养老”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张彬强调,要想解决养老问题,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是要加大养老保险的投入,加大保险金的投入,多盖点公办养老院。如果没落到实处,任何政策都会变成一个束之高阁的空头文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