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旭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生活品质的提升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本世纪以来,建筑的各种性能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满足建筑可靠性的前提下,气候对建筑的影响也被纳入设计者们的重点关注问题。在全球各地,所体现出来的异样建筑不仅跟民族文化相关,也跟当地气候紧密相关。
关键词:建筑设计;气候;策略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2-0111-01
1.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建筑并不单单是以一种静态的形式而存在,它的生命是一种内在的涌动。结构的完善设计使其充分保障了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可是要维持其生命周期也离不开后期的检测养护,并且在设计之初要对该建筑所处环境进行全面考量,气候对建筑的影响不压于结构。为了彰显独特风格,虽然使建筑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但是在设计上却往往只做了片面的处理,这有悖于经济发展的理念。
1.1温度对建筑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建筑设计师不会一意孤行地去旅行自己天马行空的空旷梦想,而是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去考量建筑材质的选取,以便在最合理的投入下达到当地建筑的使用要求。
从外界温度干扰的角度来研究,建筑物的外墙是最接近自然温度的,受到冷热周期循环的温度荷载,其材质容易发生疲劳反应,从而失效。
1.2阳光对建筑的影响
在经历一年四季的过程中,地球的公转由近日点到远日点,再到近日点,太阳的入射光线也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并非我们平时所想,一直都处在太阳的直射光线中。阳光中的各种频率的可见与不可见光也都发生着变化,当阳光被照射到建筑上或者建筑物内,比如紫外线或者红外线都会对建筑材质带来一定的磨损。
2.策略及方法研究
2.1建筑材料的使用
由于气温对建筑表面的影响较大,而且又是被定义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的搭接体,所以对它的设计优化不可忽视。从外界温度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热高寒地区的建筑要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外墙在空气中的直接暴露,可以采用覆土或者是用胶质材料的附着来解决,便以隔绝温度的直接影响。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厚土覆盖着建筑主体结构,几乎隔绝了气候的不良影响。在阳光入射角变化的过程中,不管是对建筑结构体还是室内装饰品都是有巨大杀伤力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其遮阳方案。窗户上的遮阳板、窗扇采用白页窗形式,以及运用着色玻璃和镀膜玻璃,不仅仅是运用在对室内装饰进行保护的功能,还可以对建筑外墙进行保护。着色玻璃不仅可以良好的吸收太阳的热辐射,使室内达到凉爽通透的效果,还可以吸收大部分可见光,让夏天的烈日显得柔和饱满;镀膜玻璃对阳光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独特的单向透视功能注定了在建筑设计在适应气候的目标中得以发挥功效,镀膜玻璃主要是反射一种远红外线,并且反射率极高。
2.2结构的优化布置
在建筑设计行业的长期发展与进步中,也得到了诸多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空间布局,不管是敞开或是密闭的形式,室内或者是露天的,都必须要来精确地对其进行所需关系的组合,其目的无非是达到使用要求与适应气候的影响。利用天井或者回廊的方式来达到建筑形式饱满出彩的目的,再通过散落建筑的群体组合来构成规则形式或异形的整体,在各个独立小建筑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所以在对单体建筑进行优化与加固的环节尤为重要。通风可以使其达到对整体建筑的散热与解潮的目的,从而对建筑结构主体进行保护,避免发生结构受力损失。在干燥地区,建筑物大多以伴随庭院式结构为主,便可以达到通风的效果,来降低气候带来的不便,而且杂室外空间组织的领域中恰到好处的运用了正三角与倒三角的理念。例如沙特国家的商业银行大楼,其建筑设计主要基于简体结构,并且外形为标准的三棱柱,这一案例把采光与通风等中低层建筑充分运用于高层建筑上,这样的建筑设计可以说是良好地顺应了气候,也为此类建筑拓宽了一条实践的道路。
2.3建筑内脏运行
建筑在長年地运行,从哲学层面来说,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生命体,它在某种循环的机制下运行,这种运行尽管有部分是人为的机械操作。那么建筑设计中的没一个部件与细节都是一个微小的器官,他们要靠良好浓度的“氧气”和“葡萄糖”来维持建筑体的机能,其实也就是维持建筑使用者的良好使用。
风沙大的地区设置漏空墙,来缓和气流运动,在进气口设置抽风机,并且对抽风机有较高的过滤要求,在保证良好风压比前提下,对空气中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是导入建筑体内部的空气柔和且干净,供建筑使用者进行空气交换。
在雨水旺季,外墙的花岗石密闭严实,且对窗户要有下开式的要求,避免在开窗的时候,雨水飘进建筑内部。而且在水量大的时候,建筑设计要在规划方面做好完善的给排水措施,一旦出现引流不及时,便可能导致积水成洼的现象,这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极具杀伤力。可是在建筑设计的环节,参数的运用并不会考虑到十年或者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在建筑物中的排水引流管道,以及找平坡度也都不适应那种情况,所以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在大小型建筑中引入植物的培养,比如大型树木或者植被。在建筑设计中保留一定面积的空旷区域,用以培植这些简单易存活的植物,可以达到减小雨水排量,或者避免特大暴雨引流不及时对建筑物冲刷的情况。
3.结束语
在以上的研究分析中,本文以气候影响为主要因素,在建筑设计方面针对“适应气候”的主题做了一些现状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优化,并且提出了在高温高寒、干燥、风沙、雨水量大的环境下的设计策略和方法研究。这些建议的根本始终是围绕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持续发展为核心来进行推敲的。以上的观点对以后的气候性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