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小玲
摘要:绿道如今成为一个国际运动,健康绿道成为维护土地生态平衡、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等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绿道网规划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引用长子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来探索绿道网的规划。
关键词:绿道网;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园林城市;慢行道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11—62—02
前言
“绿道”
1长子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概要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东距长治市区21公里,北距太原市234公里,距北京670公里,跨越太行山可探中原地区和华北平原,幅员1029平方公里。长子县于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并制定2030年总体目标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长子县县城绿地系统的规划构思有以下四点:(1)以水为脉,多脉扩散。(2)绿道为廊,串联公园。通过绿道将分散、孤立的绿地空间串联成为连续的绿地系统,形成网络化的绿地体系。(3)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措施1:透水性地面应用。积极推广透水性地面应用,增强地面下渗能力,调蓄雨水,削减径流。措施2:绿色屋顶建设。一般的建筑屋顶多为硬质材料组成,落在上面的雨水迅速通过建筑排水管迅速排入市政管网。应积极推广绿色屋顶建设,美化环境、调节室外微环境,滞留雨水。措施3:下沉式绿地推广传统的小区绿地建设从卫生管理等方面考虑,多建设成上凸式,不利于周边雨水的汇入和自身雨水的下渗,削减了绿地雨水管理功能。因而应积极推进下沉式绿地的应用,增强绿地下渗及蓄积雨水能力,削减径流。(4)打造丰富的绿化空间。旧城——整治村内麻池,形成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借助道路整治新建街角口袋公园补充旧城绿地,实现旧城300m见绿;利用景观道路串联旧城绿地空间,以丹朱大街和南北大街为主轴向外辐射形成旧城绿网。新城——借助水系构建新城公园系统;通过环城公园带串联新城公园体系并与旧城开放空间系统衔接。
2绿道网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体现
结合长子县绿地系统规划及绿地布局,构建以城市级绿道为基本骨架,邻里单元级绿道为补充,结构合理、衔接有序、联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绿道体系。
2.1绿道体系规划策略
(1)以用地布局以及绿地体系为依托,串联整合公园绿地资源,使分散的生态斑块和开放空间相互链接,并逐步修复和提升绿道周边地区的生态功能,改善地带性植物群落及生境,从而进一步完善科创城核心区的生态功能和网络格局。
(2)绿道的规划应注重和场地内的人文资源及文化场所相结合,通过绿道将场地内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联系起来,并通过功能策划、游憩活动的组织等方式,增强市民的可参与性,形成具有地域风情和文化活力的绿道。
(3)绿道的规划应保持合理的密度和服务半径,增强其可达性,特别是邻里单元级绿道,应尽量串联城市的公共空间,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2.2绿道选线规划
依托长子县城区绿地布局,构建长子县城城市级、功能片区级二级绿道网络系统,围绕环城水系和城市主要景观大道形成城市级绿道系统,结合各功能片区的中心绿地和各单元内部的慢行系统共同构筑功能片区级绿道系统。
2.2.1城市级绿道选线规划
(1)环形水景绿道——依托环城水系及鹿谷大街规划的慢行道绿道,串联起泊里河湿地公园、崇水河水岸公园和圣泉公园以及其他沿线绿化节点.以都市休闲体验为特色,沿途设置三个服务驿站。
(2)文化展示绿道——利用漳源路、丹朱大街、东大街、湖滨西路等景观道路两侧空间建设健步行和环城自行车骑行路线,串联起文化广场、神农公园、城东森林公园以及多个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以城市文化展示和科普教育为特色,沿途设置一个服务驿站。
(3)自然风光绿道——环东湖水上公园及东侧道路,串联起运动健康和特色小镇片区的多个绿化节点,沿途以自然植被风光为特色,结合沿线的街旁绿地设置服务配套设施。
2.2.2功能片区级绿道选线规划
在城市绿道结构的基础上,规划完善的功能片区级绿道,主要连接各片区各类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以及其他人文景点,满足附近居民休闲游憩和绿色出行的需求。
2.3绿廊系统规划
绿廊系统是绿道的生态基底,其主体包括植被、水体、土壤、野生动物资源等,应坚持以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的基本原则,实现长子县城城区绿道的可持续发展。
绿廊植被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利用场地内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维护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城区内绿道属于都市型绿道,依托环城水系、人文景区、公园广场和道路两侧的绿地设立,为人们慢跑、散步等提供场所,并满足生物廊道的基本功能,其中城市级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不小于80m,邻里单元级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不小于20m。
2.4慢行道系统规划
可采用多种形式组成慢行道网络,并与外部道路合理衔接,确保与机动交通网络的联动,并合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条件,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尽量不占或少占景观用地。慢行道沿线应尽可能做到有景可观,将公园绿地与城市开放空间串联起来,步移景异,避免单调平淡。
慢行道的线形应顺应自然,避免大填大挖,尽量不损害原有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可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将慢行道分为:步行道、自行车道、无障碍道和综合慢行道(即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无障碍慢行道的综合体),其中步行道宽度不应少于2米,自行车道和无障碍通道宽度不少于3米,综合慢行道宽度可设为6米,并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鼓励采用环保生态自然材料铺装慢行道路面,主要适用铺面材料有软性铺装(裸土、碎木纤维、颗粒石、木料)和硬性材料(沥青、石块、混凝土)等。
慢行道的绿化体现一路一色一景观的景观特色,实现多彩绿道网系统。慢行道要种植不同花期、花色及秋色叶植物、常绿植物增强季节带来的变化,实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
主要城市级绿道绿化如下:
红色系(混合景观型道路):丹朱大街(法桐、元宝枫、红叶小檗、月季、合欢、云杉)——丹朱大街以秋色叶乔木及丰富多彩的花灌木为特色。规划设计以红色系植物为主,体现热烈的氛围。
粉色系(混合景观型道路):漳源路(国槐、山楂树、紫薇、木槿)——展示积极向上、生态健康的景观大道。规划设计以粉色系植物为主,点缀补色紫色系植物。
黄色系(生活景观型道路):慈林大街(国槐、栾树、小叶黄杨、黄刺玫)——慈林大街两侧多为居住用地,规划设计以黄色,金色系植物来体现明快、愉悦的植物景观氛围。
紫色系(生活景观型道路)神农路(法桐、紫穗槐、紫薇、二月兰)——神农路两侧多为新建的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规划设计以冷色调的蓝紫色植物来体现高贵、静谧、休闲的道路景观氛围。
白色系(交通景观型道路):鹿谷大街(国槐、白皮松、丁香、金叶女贞)——规划设计以白色系为主,点缀少量紫色系植物,体现典雅、清远的植物景观氛围。
2.5绿道配套规划建议
一级服务驿站主要配置游客中心、医疗点、信息咨询亭、治安点、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洗手间、小卖部、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等。二级服务驿站主要配置洗手间、小卖部、休息亭廊等。本次规划在城市级绿道和邻里单元级绿道线路上,按照服务半径的要求,分别设立一级绿道驿站5个和二级绿道驿站20个。
各项服务设施应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区,一般布置在绿道的出入口、节点地区及道路两侧,严禁布置在有碍景观和影响环境质量的生态敏感地区。
3结语
本文是对绿道网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表达进行了探析,这一课题在这个绿道运动蓬勃发展的阶段下,必然受到规划界的关注,成为绿地系统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