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玲珠
摘 要 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体制改革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分析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的必要性基础上,论述了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建策略。
关键词 高校;管理会计人才;策略
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普遍应用,有助于高校优化配置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增强办学实力,更多地实现社会效益。因此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出来。所以,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经济组织各级管理人员能据此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在我们国家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本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但在三十几年短暂的时间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管理会计在我们国家已渐渐从定额数量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转变,从项目、部门区域管理演变为全面的战略管理。管理会计相关理论成果研究的逐步拓展和实际经验的逐渐积累,能够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但从目前来看,具有此类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缺口。
二、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管理会计队伍建设,不仅提升了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还提高了其专业水平。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为高校更好的运行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满足财务管理部门对于管理会计的需求。
(二)有利于推动会计改革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会计体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根据高校对于会计的需求,我国会计培养和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21世纪来临之后,我国高校面临了更多的问题,在会计的管理和培养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的要求,我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力的推动了会计改革的发展,是培养专业性管理会计人才和会计改革势在必行的手段和措施。
三、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会计进行,高校对于财务会计的选拔直接影响了高校管理会计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会计的工作需要由会计人员完成,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经济效益和正常经营,所以,对于高校财会人员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当前,我国财会人员的整体数量多,但是质量不高,总体的职业素质还非常欠缺,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知识水平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职称差别大、继续培养教育不够重视等几个方面。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高校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推进,在会计工作方面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造成了高校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失误,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同时,目前高校的财务会计人员主要是职能部门的普通员工,只是做好本职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参与到高校的管理经营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是简单执行领导布置的任务。
(二)理论和实践脱节
高校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项举措,是根据具体的市场经济环境和高校运营状况所决定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引起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也直接影响了高校会计的内容、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等。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大都由国外引进,并没有普遍的运用到高校之中,国外理论不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而且理论和概念的假设性过大,与现实情况不符。这直接影响了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高校的具体应用。
(三)管理会计人员相对不足
高校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从事的是核算工作,日常的工作已忙的焦头烂额,没有精力深入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加之没有设置相应的部门和管理会计岗位,没有专门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制约着高校管理会计业务开展和人才队伍的培养。
(四)实践环节较少
与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相比,我国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德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为1:1左右,并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实践教学不能少于两个学期;美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为3:1;法国教师每讲一堂理论课就配有2~3节实践课。而在我国普遍存在理论课时量比重偏大而实践课时比重较小的问题。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实习课,有的只是在学期内安排几节实训课,或者做些预测、决策等案例分析题,学校也没有安排专门的管理会计校外实习。实践学时不足,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实践技能。
(五)考核方式单一
高校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主要实行应试教育。考核一般是用试卷笔试,另外结合平时表现给出综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会使得学生死记硬背,不善于思考,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在考试前看看书就可以过了,平时上课热情不高,也不积极。
四、高校会计人才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会计人才培养的观念
很多高校将资金管理和事后核算作为工作重点,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对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较少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高校资金筹集和投放、日常资产管理、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等都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把管理会计运用到学校财务管理中,把打造一支专业的会计队伍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高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从而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夯实理论功底
管理会计理论功底的夯实需要从根本上入手,在管理会计的培养和学习阶段夯实基础,不断的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提升管理会计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首先,完善高校的管理会计培养机制,在专业理论只是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应变能力的提升,提高管理会计的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会计的责任感,灌输管理和财务会计两方面的内容和意识,使管理会计明确自身定位,在企业的发展管理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对于管理会计的教学水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其次,健全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会计职业资格的入门要求,实现管理会计的科学化培训和考试,保障管理会计人才的质量,使之适应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后,构建系统化的继续教育机制。为了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国际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管理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制定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和政策,督促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到解决,同时使管理会计人员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的要求。
(三)重视和加强管理会计课程的实习和实践
首先,我们应加大管理会计的实践课时,不能再流于形式。最好在管理会计理论课时结束的时候进行实践课,或者穿插在理论课中,要尽量结合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以按管理会计的工作环节安排实践课,模拟企业管理会计实务。实践教材方面,可以自编实训教材或实践手册,也可以利用本行业中优质的实践教材。校内实践结束后,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当然,这要和管理会计活动相关。另外,不能将专业实习放在最后一学期,因为此时大部分学生要找工作,或考研,或准备出国等等,没有很多心思实习,最好在本门课程理论学习的那个学期就进行实践活动。另外,对于管理会计实习实践的导师也要认真挑选,要选择有企业实务经验的人担任;如果缺乏,可以让企业的会计师等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四)强化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信息化技能的培训
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更新在我国已刻不容缓。在岗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信息化知识培训。新的环境对应用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其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此,企业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企业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培训;二是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对管理人员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对IT人员加强管理科学及会计信息化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复合型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三是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典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专业咨询公司和系统集成商等专家资源为企业提供培养基地或培训服务。
(五)转变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思路
高校的管理会计主要是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向高校管理者提供与学校资金有关的计划、控制和评价信息,以便于高校管理者决策、规划、控制、管理学校的经济活动。为了改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会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到位的现状,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将自身的主要职责定位为事前预测决策和事后分析,实现从“报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将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优化资金配置。同时,管理会计人员应加强会计信息化知识学习,将信息化引入管理会计,建立高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高高校会计业务的核算效率和管理质量。
(六)加强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高校应着力提升、挖掘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尤其是会计机构负责人,要熟练决策能力、控制能力、领导能力、分析能力、资源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会计人员要及时更新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建设,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业务工作刻苦钻研,在管好、用好资金的基础上,堵塞财务漏洞,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高校规章制度的学习,同时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考评机制,从制度上规范会计人员的业务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经济责任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定时进行考评,以优秀典范带动团队内其他人员,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小结
总之,新时期高校会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高校会计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学习,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办法,使高校会计管理队伍为高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一鸣.试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J].商,2015,12:171.
[2]孙晓琳.高校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12:26-27.
[3]屈志凤.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14,05:45-4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