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业不难,守业才叫难

时间:2024-05-04

谭文琦

章燎原  三只松鼠创始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两年我国的创业企业越来越多,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尤其是想要一直走下去,大多数创业者无法坚持到最后,成功是属于少数人的。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说,创业不难,守业才叫难。这位明星创业者经历过高光时刻,但过去一年他很焦虑,经常失眠,因为三只松鼠的业绩出现了一定波动,他害怕失败,害怕变成一无所有,辜负所有人的期待。所幸通过一年的调整,三只松鼠终于重回正轨。

这一年,我最大的焦虑就是,突然觉得创业不难,守业才叫难。

创业有勇气、热情和激情,再加上红利就可以了。创业期也不焦虑,因为失败也没有关系,反正一无所有。守业失败面对的是已经有的东西变成没有,这个“没有”还不是个人的“没有”,要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所有人的期待负责。

我经常失眠,过去一两年更严重,只能借酒催眠。一般晚上7点回家,边吃饭边喝红酒,再放松一会儿,如果1点还睡不着就再喝半瓶。我不太习惯跟别人废话,一般靠自己悟,将手机设成免打扰模式。

我觉得七年是一个周期,两年傻子期,五年红利期,最主要就是创业红利结束之后的转型期,身处在这个环节当中,很多企业家都有可能会犯错。不过,犯错并不重要,因为没有人有先见之明,一家企业或者一个CEO最大的能力应该是认错、知错、改错的能力。

不增长很可怕

我们销售额从2017年9月开始停止增长,一直延续到“双11”和年货节,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对于我们来说,不增长就意味着下降。商业竞争最核心的关键词是速度和时间,获取更多的时间,才能扛住对手的进攻。

对于增长停滞,一直到今年5月,我们内部都觉得是负面新闻导致的。现在回想起来,它只是个导火索,其实如果企业、品牌、产品没有问题,它不会有这么长远的影响。事实上,公司很早就有隐患,但我们没有意识到严重性。因为增长能掩盖一切问题,不增长,问题就浮现出来了。

我们曾把自己定位为零售商,一个综合品类的、自有品牌的零售商。我们主动承认要横向做大宽度,什么好卖我们卖什么。增长停滞时,内部发起T9战略,搞9个爆款,最快的速度上新;还提出“all in” 面包蛋糕品类,一下子上了50款。

还扩充渠道,好像东西卖不掉一样,一个月几十万的社交电商渠道跑进去,线下分销几万元的订单也接。我很不喜欢,这有失我们的品位。

可以说2017年,我们的拓展速度过快了,对单款产品的打造不够极致,包括创意、包装、选品都不成熟,在有限流量下,反而稀释流量。

我们经历过流量红利很多的年代,也见过同期的淘品牌崛起和没落。网上竞争很惨烈,流量经济终归是流量经济。大量淘品牌在窗口期结束前,没有快速在产品上发力,也没有做出品牌性,抓住用户心智。当线下品牌反应过来后,他们就销声匿迹了。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今年7月底,我在思考,企业的本质应该是创新,而三只松鼠只算模式创新,没有产品创新,我们很大程度上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换个样子卖。

我们的销售变得不理想,归根结底是因为人口红利消失,由增量市场转变成存量市场。存量市场也有生意做,但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要求更高。

在存量市场当中不能盲目地相信销量,有些规模叫流量规模,有些品牌叫流量品牌。所以我们马上要砍掉一款小方蛋糕,虽然它卖得也很好,但是每个蛋糕店都有。我们要上一些抹茶风味的,口味淡,面向时尚人群,别处没有,购买的人下次还会再买。

创新可以帮助我们和其他巨头形成差异化。如今我们蛋糕面包品类增长很快,三个月销售额达到7000万元,这个品类在原有市场上主要是烘培蛋糕店的7天短保品牌和达利园等6个月长保品牌。我们做45天的,就是差异化。

虽然三只松鼠企业基因偏营销,但我对于创新的理解是,创新的本质是各个要素的重组,并且极大突出独特性。创新不一定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也可以是把各个要素重新组合,把独特点放到最大。

创新加上营销思维,我会搞出很多好玩的产品。比如,我主導做的“小瓶果”,只是把每日坚果从袋装换成了瓶装,上线第一天卖了18万件。不要小看包装的改变,它带来了场景的切换。

以业务结果为导向

过去,大家都说三只松鼠的企业文化搞得好,但我后来发现,我们过于放大它的作用,忽略了利益导向。价值观在创业初期很重要,到中期业务应该起主导作用。

去年底,我们开始试行小微经营体,到今年3月全公司都切换成该模式。但结果并不美好,3月销售额同比下滑5%,这是我们历史上第一次负增长,接下来4月和5月也几乎没有增长,5月我们又把它取消了。

我反思过,小微经营体模式成立的前提是,个体具备独立经营能力,但如果农民不会拿锄头干活,田分给他就荒了。

在这之后,我们将员工薪酬整体提高40%,大力引进了很多研发、IT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人才,有阿里巴巴等大公司五到十年工作经验的人。

以前我们不怎么用外部人才,三只松鼠过去偏向自己培养,我喜欢树人。

过去一年,章燎原经常失眠,原因是他害怕失败,害怕辜负所有人的期待。

早期不引进外部力量没错,因为电商作为新工具,行业内没有成熟人才,子弟兵更好。但是,当切换到另外一个赛道之后,所对应的竞争对手不一样,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就需要借助外力。

今年我们在南京建立了办公点,因为总部芜湖交通网络不发达,而南京可以直通杭州、上海,外地人才上班方便。就这样,三只松鼠由封闭的或者区域化的组织,变成一个全国化的组织。

现在整个组织模式是以价值观为基石,以业务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原则、以晋升为动能。我们导入了“361”原则,一年内30%的人晋升,60%可以加工资,但不晋升,10%淘汰。

为什么要整体提薪?人还是那些人,去年拿10万,怎么今年就莫名其妙拿14万。我认为,小企业是因人设岗、因人定工资;大企业是营盘,放什么样的兵先不要管,把营盘建好,好兵才会来。有的人实力与薪资不匹配,成长不起来就迭代掉了。

我们在迭代时很扁平化,向我汇报的高管超过20个,以前只有11个。这是在转型人才迭代必然经历的,因为要分权,人多了,我们把业务单元切分得更小,以前在一个能力有限的人身上装了太多的职责。

在企业迭代的时候,要一批一批的引进,这种同化效果更好:引进一个,可能被你的体“打”死;你引进一群,这就不一样了。

高估了组织能力

经过这些兜兜转转,我明白自己过去几年犯了一个错误——高估了组织的能力,而忽略了CEO的核心价值。

我以前认为自己的核心能力是营销,不懂供应链,所以交给其他人负责。现在我已经不相信这一套,产品质量、研发、包装全部抓在手上。财务、后勤、PAC、销售渠道、定价、采购这些我统统不管。产品好了,傻子都能卖。

CEO在企业前一二十年就是核心价值,最核心的东西应该自己做,不要想着招一个人来解决问题。

我基本上每天都在研究产品,淘宝宝贝详情页都由我审核。办公室的白板上全写着各种产品,有四个放满新品的货架子。

过去不懂,现在发现学起来也不难,我还会利用营销特长来指导配方的调配。同事给每日坚果的配方中放了南瓜籽,因为其富含某种微量元素。我很生气,我们是零食,又不是保健品或者药品,消费者100多元钱买的食品中有南瓜籽,会觉得低档。

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零食要能让消费者吃起来心情好一点,顺带补充营养,如果本末倒置,还不如直接吃药。

经历了一年半,我们的方向、定位、模式和组织真正定下来。今年“双11”是一个测试,测试我们的模式能不能跑通,这是最为重要的时间点。

“双11”我们最终交的成绩单是6.8亿元,比我們定的目标低一点,但我还是很满意,因为1号到11号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1%,取得这个数字并不容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