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国护眼之策》作者、眼科医生赵阳——呵护孩子“心灵的窗户”

时间:2024-04-23

本刊记者 何娟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为52.7%。视力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干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娱乐活动,影响亲子关系、家庭和谐,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才能给下一代一个光明的未来。近日,中国人口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国护眼之策》,由北京同仁医院原眼科医生赵阳将多年从医经验编写成书,在第27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为广大家长和青少年儿童献上一部近视防控实用指南。

拿女儿当“小白鼠”做实验以家庭为单位预防儿童近视

数据显示,我国进行近视手术的患者人群趋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为25.5岁,以20—24岁的学生为主,占比超过四成,并且手术量高峰期为每年夏季。其中,儿童近视的问诊也主要集中在寒暑假。

每逢暑期出儿童近视门诊,赵阳一天要看100个儿童患者,医院里拖家带口的画面让他记忆犹新。近年来,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学生在家防疫上网课,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随之增多,戴眼镜引起的诸多不便频繁困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为视力问题选择就医的患者数量呈现上涨趋势。

赵阳和近视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受访者供图)

除了视力健康问题,赵阳认为,因为近视防控引发的亲子关系等次生隐患也不容忽视。“比如有些小朋友不愿配合治疗,家长就把孩子近视完全归咎于电子产品,当场在医院吓唬孩子,‘再这样就不给玩手机了,没收平板电脑’。如此一来,孩子的抗拒心理更严重了,也会激化家庭矛盾。”

什么颜色的光对眼睛有益?如何选择护眼台灯?不看电脑、不玩手机的孩子为什么也会近视?《大国护眼之策》抛出的一系列议题,直接落实到每一个家庭的日常问号。书中重点阐述的“4L法综合防控”就是赵阳及其团队探索的医学成果之一,主要包括行为防控、红光治疗、佩戴离焦眼镜、借助远像装置进行雾视治疗这4个方面。其中,电子远像屏可以相对完美地衔接电子屏幕,能够充分满足孩子长时间上网课、看视频的需求和自由。在长期的实践和临床观察中,已经有上千名青少年儿童受益于“4L法综合防控”,实现近视的全防御——度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医者父母心,眼科医生赵阳也是一位父亲。“作为一个学龄儿童的父亲,我更能体会家长们对于孩子视力健康问题的焦虑。”在爱与责任的驱使下,赵阳多年来将爱女当作“实验小白鼠”,长期试用各种仪器设备,观测反应、总结规律、甄别真伪。“目前,我女儿在学校是预防近视小标兵,希望她能保持下去,不要砸了老父亲的招牌,哈哈!”赵阳笑着说道,转而又有些严肃。能否确保女儿永远不近视?能否帮助更多的孩子保持视力健康?这个问题,将成为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维护好孩子的视力需要18年,毁掉孩子的视力却只要3个月。”赵阳告诉记者,学业负担过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良的用眼习惯是导致近视低龄化问题的“三座大山”。

随着科技进步、消费升级,居民健康意识增强,人们对于眼部健康、美观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近视人群选择借助手术实现摘镜。“近视手术仅仅是为了给我们摘眼镜,但近视的状态是永远没有变化的。”前段时间,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斌的一段发言在互联网上引爆热搜,一言惊醒梦中人,也暴露了网友们对于视力问题的认知误区。

值得一提的是,魏文斌也是《大国护眼之策》一书的“把关人”之一,作为主审并为此书作序。在他看来,这本书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既适合广大家长和老师阅读,也适合近视防控的专业人员及儿童保健医师参考。

正是因为社会上对近视防控认识存在诸多疑问和误区,五花八门的广告虚假宣传,很多家长一发现孩子近视就病急乱投医,把宝贵的金钱和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效的治疗方案上,耽误了黄金的防控时期。“而我们的孩子呢,从家庭到学校,在近视防控领域都缺乏科学的、成体系的引导。”赵阳认为,保护视力健康需要培养群体防控力量,建立科学的防控体系。国家确认近视为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但是与之相关的科普工作,还有亟待探索的空间。

投身医学科普线上答疑解惑向患者学习收获数百万粉丝

赵阳曾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大夫”称号,在儿童近视防控、近视手术、白内障以及干眼症防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眼科领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和(PCT)国际专利授权20余项。从医19年,赵阳先后发明夹持劈核技术、改良LRI散光松解技术,使得我国白内障手术进入极净极速极安全的新时代。他所创办的“苞荟”培训班帮助400多位眼科医生成功掌握白内障手术关键要领,数以万计患者从中受益。

“眼科有很多分支,犹如一座座高耸的山峰。在白内障领域,现代技术已经实现登峰造极。而儿童近视防控这座山峰,我们才刚刚开始攀登。”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学生、家长以及卫生医疗部门联合行动,积极投身近视防控。方案的出台激发了赵阳的职业敏感性,思虑再三,他于2021年辞职离开北京同仁医院,全身心投入儿童近视防控的星辰大海。其中,医学科普就是重要的业务之一。

眼科学、视光学发展迅猛,很多新发现都是近10年间的科研成果,而医学是极其严谨的,需要漫长的验证。一些研究结论尚未获得最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不足以成为学科指南或是进入专业教材,这也造成了坊间传言众多的现状。“因此,关于眼科的医学科普,任重道远。”赵阳说。

主动添加患者为微信好友,是赵阳多年的从业习惯之一。他有4个微信号,好友超过3万人。采访的两个多小时期间,其中一部手机上的微信未读信息就累积超过200条。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与赵阳保持联系,“相当于每天多看上百个门诊”。在他看来,这不是负担,而是宝贵的财富,这是在向患者学习,也是在帮自己进步。“术后一些微小的不适可能是正常反应,但是患者会特别担心。如果苦等挂号复查,他们内心会更煎熬。有时候我们的手术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通过跟进患者的术后反馈,会倒逼医生去复盘和改进手术的每一个细节,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微信问诊与门诊面诊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给患者更多的表达空间。门诊时间紧、任务多,主要是医生在单向输出;通过微信交流,患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进行充分的表达,描述自身的客观体验,提出自己的疑惑,定期分享病情的恢复进度。“有的微信好友并没在我这里看诊,他们跟我咨询一些我没接触过的诊疗方案、我没用过的仪器设备,这也是在帮我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赵阳说。

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拓展了赵阳的问诊渠道。疫情期间,他在微信、微博、抖音、百度等多个平台开通了自己的新媒体账号,用现代化的呈现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逐渐形成专业的眼科科普新媒体矩阵,收获数百万粉丝。

除了出版新书进行图文科普、借助新媒体平台答疑解惑,推动形成近视防控国家级课题、打造近视防控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平台、建立全国近视防控公益基金、建立专业的近视防控指定机构都是赵阳未来的事业规划。他将这份蓝图称之为“五个一”:随着每一个步骤逐一落地,近视防控工作一定会有质的改变,最终让中国亿万青少年摘镜的梦想变为现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