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董雨晴
猫眼的业务结构和增长前景,
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来说并不算性感。
9月3日晚间,互联网票务平台猫眼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最快将于年底在港上市。
猫眼在2016年从美团剥离独立后,2017年又由腾讯一手促成与微影时代旗下电影票务业务线的合并,由此开启了电影票在线购票行业猫眼与淘票票双寡头的局势。而在猫眼与微影合并同时,背靠阿里巴巴的淘票票也加大投入,全力与新猫眼争夺市场。
而且,从今年暑期档的表现来看,此前猫眼开拓的电影宣发、出品等新业务也难言成功。在内地企业前仆后继的香港上市大潮中,仍在亏损且强敌在侧的猫眼,未来前景变数颇多。
1
据此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表述,猫眼此次预备募资10亿美元。
在招股书中,猫眼披露了相当“漂亮”的数据。在线票务市场经过多年割据战,猫眼成为当下市场中仅存的几个平台之一。2018年上半年,猫眼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了1.3亿,猫眼提供宣发支持的电影约占中国总票房的90%。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达到316亿元票房,观影人次8.8亿,在线购票占整个电影市场的90%。
招股书最让人意外的是,尽管猫眼的亏损在逐年降低,但目前仍未实现盈利。2015年、2016年、2017年猫眼营收分别为5.96亿元,13.77亿元和25.48亿元。2018年上半年营收为18.95亿元,同比增长103.5%,亏损2.31亿元,经调整后,亏损为1560万元。此外,其2015年、2016年、2017年运营利润分别为-13亿、-4.95亿和-6610万元,净亏损率从2016年的217%下降到了2018年的3%。
在招股书中,猫眼披露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提供综合平台实力、研究开发及技术基建、潜在投资和收购及补充运营资金。
尽管猫眼认为自身已经成为了一家“综合性娱乐票务服务、内容服务平台”,但招股书显示,其电影票务业务依旧占到了总收入的61%。
这样的业务结构和增长前景,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来说并不算性感。
尽管猫眼宣称参与了今年上半年90%票房的娱乐内容服务,但真正由猫眼重度参与的仅有《捉妖记2》(票房22.37亿元)、《熊出没5》(票房6.05亿元)、《后来的我们》(票房13.61亿元)、《邪不压正》 (票房5.83亿元)等,其它多数是联合出品方。
而院线电影票务是一门天花板明显的生意。猫眼微影副董事长林宁曾透露,在线票务平台在售票时获取的佣金一般是票价的5%~8%,按照当下市场的平均票价计算,佣金收入仅为3元左右。
而未来关于份额的市场竞争仍然会十分激烈,目前电影在线票务的主要竞争者猫眼与淘票票两家,背后站着的正是腾讯与阿里两家互联网巨头。这个行业中,盈利与市场份额不可兼得,因为市场份额仍然需要平台补贴来维持。招股书中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半年中,猫眼的现金净流出为4.47亿元。
猫眼上一次披露的融资消息还是在2017年11月,获得腾讯投资的10亿元,而当时市场传闻此轮估值200亿元。虽然还不知道猫眼此次上市的具体估值,但从此前赴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表现来看,估值和未来股价走势都不容乐观。
但和今年其他急于赶上港交所末班车的公司一样,猫眼此刻也迫切需要解决钱的问题。2016年4月,在资本文娱投资热情的顶峰,王兴宣布猫眼电影从美团剥离,但两年后的今天,文化娱乐行业已经逐渐被资本冷落,猫眼急需从二级市场吸纳资金。
2
腾讯也是本次招股书中披露的猫眼第三大股东,占比16.27%,第一、二、四大股東分别为光线传媒及其关联公司、微影时代和美团,份额占比分别为48.8%、20.62%、8.56%。
2017年9月,在腾讯的推动下,猫眼和微影时代合并,组建新公司猫眼微影,其中猫眼注入了自身的全部业务,微影时代也将电影票业务、演出业务以及相关资产合并注入新公司。2017年11月,猫眼与微影业务整合完毕。
2017年Q2,猫眼电影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3%,微影旗下电影票业务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1%,淘票票的市场份额则在30%左右。猫眼微影两家合计市场份额为54%。从数据上看,截至2018年6月底,猫眼仍然占据在线票务市场的最大市场份额,但其市场占有率实际上与2017年二季度相比相差不大,并没有因为与微影合并获得绝对领先地位。
从票务业务上看,由于腾讯微影合并后,阿里加大了对淘票票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淘票票在购票业务上仍旧会少量让利给观众,导致猫眼虽然入驻腾讯的九宫格,并独享美团点评平台流量,但在市场份额上与淘票票的竞争始终僵持不下。
两家业务结构相同的公司横向合并,很难产生1+1大于2的效应。早在2017年,在腾讯的加持下,微影时代旗下在线票务——娱票儿、格瓦拉等电影票务业务并入了猫眼电影,同时新猫眼微影获得了微影、QQ在线的票务入口支持。但这一合并谈判仍旧僵持了数月,据一位前微影时代员工透露,当时仅有技术人员等少部分员工保留,其余微影时代的员工有近千人悉数离开。
在合并落定之前,微影时代CEO林宁还曾在公开场合表态,微影时代是一家集电影、演出、体育于一身的泛娱乐公司,“猫眼只是一个票务公司”。
实际上,猫眼早在2015年就有心做门槛较低的电影发行业务。2016年初,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作品《驴得水》正在筹备期,猫眼娱乐的COO康利看完影片之后,决定让猫眼参与该部影片的出品和发行工作,这部影片也是猫眼重度参与产业链前期工作的第一部票房过亿影片。成本不足1000万元的《驴得水》,最终收获了6000万元的票房收益。
电影产业链分为前期研发、投资、制作,中期宣传和后期的院线上映。而最终的票房分成中,院线留有57%,出品方获得43%,宣发方获得宣发服务费。猫眼等票房平台作为现金流最前端,早年间是按月结钱给院线方,近年来已逐步调整为周结。
而根据这个分成比例可知,猫眼若想进一步扩张,除了横向提升市场份额外,亦可以向产业链上游拓展,此前,猫眼推出了互联网宣发业务,成立了猫眼影业,后者可参与电影的出品工作。
据一位前猫眼员工透露,猫眼的全产业链能力实则建设不足,导致它在制片业务上无作为,“猫眼依旧是扩张市场份额的玩法,几乎没有制片能力”。
今年7月,猫眼出资9.53亿港元认购欢喜传媒15%的股份,这意味着,猫眼电影将获得欢喜传媒持有的影视项目的投资、宣发权益。欢喜传媒目前拥有王家卫、陈可辛、顾长卫、张一白、张艺谋等多位导演资源。
同时,想在泛娱乐领域有所建树的猫眼还成为了一家文娱投资机构的LP,但回报期还远没有到来。
3
从刚刚过去的暑期档表现来看,猫眼在电影宣发和出品方面都表现不佳。
票房排行前三甲的《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 《一出好戏》等三部影片中,猫眼仅占有《一出好戏》一部影片的联合发行方席位,但淘票票则包揽了主出品、联合出品、主发行等多个业务。
更糟的是,过去几年间,猫眼的扩张策略在行业内树敌无数。今年五一档期间,影片《后来的我们》在票房上“一家独大”,一开始就以近50%的排片,斩获了首日2.84亿人民币的票房。但随即,便被爆出“退票门”:上线首日,涉及退票累计38万张,光猫眼一家涉及金额在1300万人民币左右。淘票票公布相关数据,证实该片退票、改签率均为正常值3倍,出现了“无法解释的异常”。
时至今日,退票门仍没有官方定论。但行业内人士对此颇有微词,尤其是院线方,这无异于流院线行业的血,滋养猫眼自身的业务。
电影票团购业务出身的猫眼,曾被看作是美团内部创新经典案例。美团创始人王兴评价其为,“与其别人来革自己的命,不如自己革自己的命”。
2013年,《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收获10亿元票房,一举站上当年度票房榜首,王兴终于下定决心把电影票团购业务独立分拆成子品牌,并派出了一支强悍的地推团队。
彼时,在线票务在整个电影市场份额占比还不到20%,且有十余家公司还在竞争。而先期在线下鋪设出票机的成本就在数百万元,对于当时缺钱的美团而言,这是条不好走的路。补贴源源不断,2015年,6块6、9块9的超低价电影票横空出世,美团正是这一轮补贴战的始作俑者,2015年春节档美团与片方共拿出了2亿人民币做补贴。
当时老牌电影公司对在线票务平台褒贬不一,诟病者认为它加重了产业链的负担,在电影行业,放映业务本身已属薄利。据业务龙头万达电影此前披露的年报,其电影放映业务的毛利率仅剩12%,已经是业内最高。而猫眼的出现无疑还要在院线仅剩的薄利中分羹。
在线票务平台和院线的关系故此紧张。前述猫眼离职员工表示,“尤其像万达院线这种有自有会员体系的院线,大家出于对流量的看重不得不合作。”
当王兴决定寻找一位真正懂电影的同行者时,只有缺失产业链下游能力的光线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投资猫眼可谓是王长田的一次冒险。
从大环境来看,在线票务平台仅剩的两名玩家淘票票和猫眼,二者的较量又是AT两家在娱乐行业入口上的较量,腾讯的优势是流量,阿里的优势是生态,但就目前的行业情况而言,流量对猫眼的帮助式微。腾讯系的公司向来难产生协同效应,到今天腾讯影业都从未和猫眼达成过深度合作,而淘票票与阿里影业本属同一个集团下,在业务上达到了深度融合。
究其根本,互联网改造电影业是个复杂的命题,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