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长贤
对我们来讲,是一个百年级别的马拉松,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在后面。
在新一波造车大潮中,与蔚来汽车、乐视、车和家、智车优行等有鲜明互联网烙印的公司相比,陆群带领的长城华冠的核心高管队伍平均年龄最大,团队却最为稳定。6位控股股东中,仅有两位70后。包括陆群在内,有5位高管来自中国汽车史上一度光彩夺目的北京吉普汽车。
2003年,陆群与王克坚等几位老同事成立长城华冠,专注于汽车设计与工程领域。2010年,长城华冠在为萨博做电动车项目时,发现国内竟然没有几家靠谱的电动车零部件供应商,同时意识到电动汽车的广阔前景。因此,长城华冠成立电动汽车事业部,专注于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研发。
2015年2月,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成立,业务领域包括纯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同年11月,长城华冠登陆新三板。2016年2月17日,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破土动工,一期投资超过20亿元,初期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先期计划产能为5万辆。
10月10日,以前途汽车为实施主体的“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国内首家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一时业界震动。
陆群说,虽然资质审批过程很难,但这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他在清华大学读的汽车工业设计,平时酷爱读书,去年增加了跑马拉松的爱好。陆群以马拉松作比,认为获得生产资质的前途汽车正站在一场马拉松的新起点,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60后陆群坦言,看不懂很多以互联网为名的新造车公司,但认为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借鉴。他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前途汽车不会效仿特斯拉,更强调“驾趣”,在性能上更希望向宝马看齐。他想把长城华冠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
《财经天下》周刊=EW
陆群=LQ
EW:长城华冠申请生产资质的过程顺利吗?
LQ: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外,就是按部就班来做。其实每一个指标都不是容易的,涉及到很多的技术门槛,要做很多原创性的开发、测试、验证等等。
EW:获得生产资质后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
LQ:怎么造出一辆好且有竞争力的车出来,如何树立品牌,怎么把车卖出去,还有比较好的财务上的回报,而且还得可持续。这是一条不归路,对我们来讲,是一个百年级别的马拉松,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在后面。
EW:何时申请销售资质?
LQ:在获得生产资质之后,工信部还需要看是不是达到了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的要求,比如环保、节能、技术度等,达到了就给你这个证,不是一个重复审批的流程。申请并拿到销售资质估计在明年下半年。
EW:长城华冠目前唯一赢利的业务是为整车企业做设计,现在自己造车,是否会影响设计业务?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LQ:两个业务其实并不矛盾。国际上这样的案例并不少,比如说保时捷汽车和保时捷设计,自己做车,同时也把自己做设计的心得和经验开放给行业,帮助别人做车,反过来也可以持续提升自己的产品。
EW:以首款车型前途K50为例,配件自己生产和外采的比例是多少?
LQ:现在我们自己做的是电池系统,电芯是我们采购的,电控系统是我们自己做的。车的主体骨架是自己做的,这是必须的。某些轻量化的部件我们可以做一些。如果算成本的比例,可能不比传统车比例低。
EW:长城华冠申请了哪些专利,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K50上用了多少?
LQ:我们现在有200多项专利,主要是3项,可充电能量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轻量化技术。在K50上用上了一小半。以后我们规划每年差不多上300项专利,大比例的都应该是发明专利,而不是一些其它的无关痛痒的东西。
EW:前途汽车用了很多铝合金、碳纤维材质,在研发生产上有哪些难点?
LQ:碳纤维在汽车上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尤其是规模化制造的应用,全世界都是这样,大家都在探索。钢板的结构工艺都比较成熟,难点在于碳纤维的工艺,如将来连接工艺和力学模型是什么样。碳纤维存在了很多年,但是根据它的结构、工艺、材料所有的特性,该怎么组织来完成车的设计,这是全新的课题。我们有一套碳纤维零件、模压的机器设备,是从德国采购的,这在全世界都是新的。我们现在的力学骨架是合金,碳纤维主要是做覆盖件。
EW:前途汽车未来采取什么样的销售方式?
LQ: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会采取传统4S店的模式,原因有很多。首先,4S店的盈利模式中维修保养部分占比很大,但电动车不需要如汽油车那样的保养。其次,4S店模式成本更高。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倾向于采用线上订单和线下体验结合的方式,与消费者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至于采用第三方电商还是自做电商都有可能,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
EW:电动车在维修保养方面与汽油车有哪些区别?
LQ:电动车不会是零保养,但与汽油车有很大区别。现在有些汽油车需要5千公里一保养,电动车差不多8万公里一保养,可能需要换轮胎、换刹车片、换减速箱油,除此之外没有了,与汽油车的保养不在一个量级上。我们现在要打造的电池系统,跟车的生命周期一样。我们现在做的温度控制,尽量是恒温系统。充放电管理没有快充快放,即使在加速时,也要很均衡的电量输出。
EW:前途汽车如何与技术积累深厚的传统汽车企业竞争?
LQ:首先想澄清一件事,我们一点不忽视智能互联,只不过我们认为将来每一辆车都是智能互联的。这不会形成将来产品的竞争力,但重要度是非常高的。智能互联可能引发出来新的消费模式、用车模式、用车体验是我们高度关注的。我认为,技术的问题没有捷径可言,就是一步一步去做。
EW:前途汽车怎么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LQ:与我们的愿景挂钩,用我们的技术去做真正的好车。换句话说,你先要做出一辆好车,好到什么程度,无论是在品质、质量、精细度、工业设计、可靠、服务等等方面都可以接近跨国品牌。前途汽车这个品牌,专注的东西一定是驾驶乐趣,一定是好的驾驶体验,这样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打动人。
EW:前途汽车的当务之急是做哪些事情?
LQ:人才、品牌、用户消费趋势的掌控,我觉得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EW:其他互联网造车企业都吸引了很多重量级人才,长城华冠紧缺哪些人才?如何引进?
LQ: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岗位和素质的人,然后才去找行业里到底谁有这样的素质,而不是说他有什么样的职位或者光环。我们看重的是在原来的岗位上是不是真正干活的人。
我们的副总裁吴欢原来在上海通用领导建工厂、组织制造,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几年,非常有经验、活力和有想法。我们的设计师来自马自达品牌前瞻设计中心,是马自达的主力设计师。
EW:造车对资金要求很高,特斯拉在发展过程也遇到资金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LQ: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好的项目,有信心能够获得投资人的青睐。目前为止,融的钱足够支持我们计划所做的事情。公开信息是在苏州项目上投20亿元,其实20亿仅仅是把工厂建好,后续还有大量的车型开发、品牌建设、推广等等。钱恐怕还远远不止这个数,我们有一个对应的融资计划,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因为我们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有信息披露的纪律,不能透露具体内容。
EW:国家针对电动车的补贴在逐渐退坡,对前途汽车是否有影响?
LQ:前途汽车的产品规划和市场策略,是在不依赖任何政策补贴的前提下制定的。我们有信心凭借专业的品质和全价值链的竞争力,在全新的市场领域不断成长。
EW:国家发改委有一个碳配额的交易管理办法在征求意见,前途汽车只生产纯电动汽车,积分肯定富余,可以拿来交易。你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LQ:这些政策我们都关注了。对于行业一定是个利好,但它仅仅是提供一个外围的帮助,我们还是要把做好的技术,好的产品,好的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因为你自己如果不强的话,谁能帮你呢?好的外部环境要利用,但不是最终目的,主次不能乱。
EW:现在市场上有两种看法,由于共享出行方式的出现,对未来乘用车的销量一种看得很高,一种非常低,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LQ:共享以后,到底是销量高,还是低,这是一个伪命题。有人说共享以后就减少汽车销量,这是一个错误。他忘了一件事,原来的一个车,你开完了就停在那儿了,现在你开完我开、他开。原来一辆车一天能开50公里,现在开150公里,里程增加了,车的寿命是一样的,报废周期缩短了,就跟出租车一样。现在一般的民用车是10年、15年报废,像出租车就很难跑这么久。
我认为汽车保有量会涨,出行是一个基本需求,这是刚需。现在相当一部分人出行的需求还是没有满足,四五线市场会有很大的增长。
EW:宝马、奔驰、福特等传统汽车巨头都在移动出行领域大量布局,你如何看待?
LQ:前提是你要造出一个好车来,如果这件事没有,就谈不上移动出行。不论是福特、宝马、奔驰,大家都在讲我们是未来的交通出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核心就是商业模式的变化,原来是挣卖车的钱,现在是挣用车的钱。原来是给你提供产品,以后的盈利点是以产品为载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现在是移动互联的时代了,有很多东西都可以提供。
EW:你认为未来最大的风险和机会来自哪里?
LQ:我认为它的不确定性源于市场,由于技术的变化、产品的变化,使得这个市场在变化。还有更重要的是消费者需求和习惯也在改变。谁能有敏锐的洞察力,有迅速的调整和迭代的能力,这就是机会。
EW:怎么评价车和家、蔚来汽车等互联网背景进入汽车造车领域的公司?
LQ:不是说客气话,可能会有几家成功。最近李想说了很多想法,绝对是一些深度的思考。蔚来汽车在品牌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我们非常尊敬他们,很多都值得学习、借鉴。因为背景不一样,思考的方法和切入的角度也不一样,大家可以取长补短,事实上我们也都在互相关注和学习。通常来说,在一个行业发展早期,会有各种方向的努力尝试,形成好的经验为行业所共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