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抢啊抢,抢什么?

时间:2024-05-04

吴蕊

优质资源总是稀缺,大家都在一窝蜂地哄抢;有潜质的公司太少,它们也是被追逐的目标;房价暴涨的另一头,隐藏着金融市场的资产荒;娶个日本人做太太,其实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抢,几乎成为了一种中国特色:挤公交地铁、挤医院挂号、抢火车票、抢学区房……凡是需求可能会大于供给的地方,总会大排长龙,还经常配套地养活一批黄牛票贩子。关于这种“抢文化”的盛行,很多人给出了很多分析。在我国特色环境下,晚一步不仅会买不到,还可能有钱也买不了,比如上海的居住证、北京的车牌照。我没那个专业能力去探讨国民性或者历史因素,在这只想谈谈“抢”的客观因素及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既然“抢”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抢、抢在哪儿也是有学问的。

从供求关系说,优质的资源永远有限,供给再怎么提高,在人口所造成的强大需求对比之下,都显得紧缺。所以大学再扩招,高考也必然是拼死拼活的战役;三甲医院再高效,每天也就那么多号,要不想凌晨4点去排队,就得舍得银子雇个黄牛。不过是普遍的供求规律,只是人多的地方抢的频率更高、更显眼,中华文化又特别讲究个脸面,被人指出来就觉得特别丢人。君不见每逢苹果手机新品发售,全球各地门店前果粉露营排队、黄牛高价倒卖,蔚为壮观;感恩节后的“黑色星期五”,美国各大购物中心打凌晨起排队疯抢,那架势比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年我也想去开开眼,结果早上7点到达时,不少店里已是满地狼藉,听说还有热情群众半夜开门时被挤伤。

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制度环境还在完善过程中——也就是说,政策法规在跟着社会发展的节奏调整、适应——因此过去的资源在新的制度下可能失效,大家不得不一波接一波地抢新资源、新机会。一方面,中国人过去穷怕了,有印在骨子里的危机意识,即使住进了豪宅照样备战备荒、囤货囤粮。另一方面,开放了三十多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市场进步依然日新月异,准入资格这件事,错过这一班,谁知道还有没有下一班:私营企业受宪法保护了、外资不再享有优惠了、银行业对外放开了、独立董事任职限制数量了、网上约车合法化了……作为老百姓,如果你像我一样,眼睁睁地失去在北京车辆摇号政策出台前夜买车的机会,那么你有很大可能现在还是和我一样,在摇号池里慢慢捱着——虽然你是忙于应酬,而我是因为没钱。

这些所谓“抢”,都在争夺所有权,也就是一张入场券、一个拥有的资格。毕竟很多时候,大家认为有比没有强。但是,“抢”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占位,也就是你抢到的位置。如果你挤过公交车,一定知道“勇士”们抢的不仅是优先上车,而且是优先选位。抢不到一个理想的位子,还不如不抢。毕竟,找准时机、杀到门口、第一时间挤进车门,不光需要力气和判断,还需要些脸皮和胆识。不愿意付出这些的人,不如后排上车,或者下一班请早。

产业经济学和管理学于30多年前就提出了对于行业占位的分析。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划一个十字,你的企业所在的行业在中心,代表本行业现有的竞争;另外四个端点,分别表示你所面对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这五种力量都是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本企业,它们越强大,则本企业所占位置越差,处于更加严重的竞争劣势。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越强,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空间就越小,同时也面临被上下游企业并购的风险。本行业内竞争越强、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越大,都说明本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了相对不利的地形,竞争能力不足。替代品则说的是由于能满足相似的消费需求,每个市场都得考虑到来自其他行业的竞争——茶馆和茶叶店的生意面临着咖啡的侵蚀,电视机市场被手机和电脑日益挤占,你正在阅读的本文可能来自于纸媒也可能来自微信,虽然它们几年前还是截然不同的市场,现在已是互相融合。

五力大致要求企业知己知彼,只不过这个“彼”不是某个具体的对象,而是一组企业共同形成的力量或威胁。它针对的也不是具体的“战役”,而是从市场定位角度进行的竞争分析,因此对于每种力量,都给出了一系列判断依据来考量威胁的程度。这个工具,既可以用来判断企业和行业当前的市场定位,也可以用来审视目标行业的竞争力。作为产业经济学家的波特,沿袭了经济学的行业分析方法,以进入、占位为核心,用五力来判断怎样才算占据有利的位置:如果企业处于五力都比较弱的行业位置(niche,被非常别扭地译作“利基”),那么这个位置自然带来竞争优势。之后几年,波特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力:互补品。就像镜片之于镜架、App之于手机、互联网之于电脑,互补品的存在提升了企业本身的优势。即使五力都没有优势,如果互补品给力,也可以占有一定的位置优势。比如没什么吸引力的废品回收行业,搭上了手机普及和应用平台的东风,一跃成为环保新概念、便捷新生活。

五力模型自1979年提出以来大获成功。波特基于此模型,于1985年出版了《竞争战略》一书,用企业案例系统总结了五力的成因、要素、应对之道,至今再版60余次,成为国际管理学界和业界的必读书目。2005年火遍大陆的《蓝海战略》,其思想和五力一脉相承——估计也是因此该书出自哈佛出版社。虽然五力模型受到学术界的一些批评,但它至今为止仍然被全球商学院和经理人奉为圭臬,其地位大概相当于柳传志之于联想、郎平之于中国女排。波特当年借了五力模型的东风,于1983年成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同年,他和朋友合作创立了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摩立特集团(Monitor Group,2013年被德勤咨询收购); 2000年,波特被哈佛授予“大学教授”称号——哈佛大学教师的最高荣誉。维基百科称波特为管理学思想界活着的传奇,“竞争战略之父”。妥妥的人生赢家,全部得益于对抢位的深刻见解。下次挤公交的时候,我也得好好思考一下哪个位置能让全程坐得最舒服了。

在资源刚刚丰富没多久的中国,大家不可避免地仍然处于抢入场券的阶段,我认为没必要为“抢”文化进行什么反思、批判、甚至翻案,毕竟是稀缺资源下体现出来的基本人性,到哪儿都一样。这个阶段可能很快就被日益丰富的资源解决了,而抢占并且保护有利位置,是竞争进入成熟阶段之后,我们面临的技术含量更高、更需要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