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

时间:2024-05-04

顾颖芳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的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有效开展参与式教学、有效进行歌曲教学、有效发展创新能力、有效达成学科综合,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有所学,是每个音乐教师不懈的追求。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参与式教学;歌唱教学;创新能力;学科综合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学生讨论多了,表演展示多了,课堂上呈现出一个个热闹的场景。但热闹的背后,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值得商榷。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音乐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一、有效性教学的含义

在钟启泉等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书中,对教学的有效性是这样阐述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有效开展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合作式教学的一种,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参与的教学过程。音乐教学的参与式教学在中小学新课程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广泛地运用着。在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角色已经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伙伴转变。基于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交流沟通,没有强迫和灌输,没有权威与说教,师生以音乐为媒介,平等和谐地交流音乐信息,达到音乐资源共享的目的,这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参与式教学的特點就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通过合作交流来共同完成音乐教学任务。那如何才能达到有效合作呢?下面笔者举例说明。

例如,在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歌曲所描绘的意境,选择与上山、植树、山林欢歌等情节相适应的乐曲来即兴创编音乐剧《植树》。在创编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支撑和配合,积极承担个人任务,然后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汇总、加工,最后对创编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整个创编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表演的成功和快乐,感受到爱护树木的重要性。教师应善于引导,使课堂气氛“活”而不“闷”,“活”而不“乱”。

三、有效进行歌曲教学

歌曲学唱在音乐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歌唱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歌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教师在上面弹伴奏,学生们在下面没声音,即使有声音,学生们的歌声也是“虚、白、喊、压”,失去了歌唱的美感。那么该如何处理这种场面呢?

笔者认为,教学前,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认真品味作品,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再进行加工处理。教师只有对所教的内容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才能悟出音乐作品中更丰富、更深层次的细微变化。教师应结合多方面情境诱导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学生兴趣,将学生由被动学习音乐转变为主动学习音乐。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情境”起到愉悦审美的作用,使人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歌曲《嘎达梅林》(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前奏部分音乐在马头琴的演奏下显得特别神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了风吹草低的蒙古草原气息。于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就可从这句旋律切入,上课伊始,就播放了这段前奏,并在钢琴上演奏这一乐句,接着发问:仔细聆听,美妙的音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听听故事发生在哪里?悠扬的马头琴声飘扬在蒙古大草原的上空,带着忧伤,带着思念……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被带入了一个有着悠扬琴声的蒙古草原的情境,深刻体会歌曲中英雄的高远气节和风吹草低的蒙古草原气息……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尽情地歌唱着,一个个身临其境,人人都成了草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歌有真情,自成高格;情技合拍,美感顿生!

四、有效发展创新能力

音乐课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课程。随着音乐教学改革渐趋活跃,“音乐沙龙”“我的创造”以及器乐教学也随之出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即兴创编能力。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就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如:学会为音乐配歌词并能演唱自己所作歌曲;让学生口头创编旋律或简单的旋律接龙,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新的表演形式等。

例如,八年级上册中要求学生为黄河、长江的线路走向编唱旋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黄河、长江上、中、下游各自的地形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小组合作分析部分河段的水流特点,如水流湍急、水流缓慢、瀑布等。分析完之后请同学们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来表现,学生就写出了各种各样的节奏及旋律。这样的创编活动,学生非常有兴趣,而且创编出来的节奏非常丰富。

又如,在教学歌曲《青春舞曲》时,可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展开想象,根据音乐的特点,自己用舞蹈、打击乐器、歌表演等形式为歌曲伴奏,愿意怎样跳就怎样跳,高兴怎样伴就怎样伴,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下学习到新疆民歌的特点,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音乐课上的这种创造性拓展,对学生克服困难,塑造自我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鼓励了学生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五、有效达成学科综合

在音乐课堂教學中,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能够使音乐课堂成为开放的体系,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最大限度发挥音乐学科的教育功效。音乐教学仅仅有音乐内容的存在是不够的,在新课程中着重提倡学科综合。

1.音乐与美术的融合

艺术都是相通的,可以说,音乐与美术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学生欣赏完一段乐曲之后,可以让他们用各种线段或者图形来表现他们的感受,或者借用画面来创设歌曲情境。如在欣赏古琴曲《流水》时,可以采用听音乐主题选择合适画面的方式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分段聆听乐曲中四个表现不同流水形态的音乐片段—安静的水、湍急的水、波涛汹涌的水、澎湃之后归于平静的水,然后出示四幅不同流水形态的画面,让学生根据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选择画面。选择之后,请学生归纳音乐中水的表达特征,如快慢、轻重缓急、速度力度上是怎样体现的,从而引导到音乐要素起的作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高于生活的:在古代文人眼中,水是怎样的?对于水的思考又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双手表达出来,又会怎样?从眼中之水到心中之水再到手中之水,一步步启发学生感悟三个阶段,最终是文人意向的表达,更是情感的升华。

2.音乐与舞蹈的综合

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音乐催生律动与舞蹈,舞蹈使音乐形体化、时空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和谐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可运用舞蹈语汇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感受音乐。如在欣赏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一曲时可以与舞蹈综合。这首曲子是由四个乐段构成的,每一乐段的速度、节奏、情绪都不一样。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待到全曲听完,学生会发现他们的动作随着音乐不自觉地有了四次变化,接着,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及每段的情绪。舞蹈动作虽笨拙,但忘情,表达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营造出歌曲的意境,这样,肯定要比教师的空洞讲解有效得多。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参与式教学,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进行歌唱教学,强化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一定会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康玉琼.课改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变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11.

[4]王小平.本领恐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