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

时间:2024-05-04

李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究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中小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是“学校”应尽的责任。基于网络环境的主题探究性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针对主题探究学习具有哪些特点,如何确立主题,怎样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什么方式评价等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主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具有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

1.学习主题的明确性。主题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对它的讨论应贯穿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确定学习的主题就是要使学生明确干什么。

2.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生事先并不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主动从网络上获取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讨论,教师只是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形成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在学习活动中,改变过去学习内容主要来自教科书的单一状况,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学习、处理、创造的能力,以及从网络获取信息的习惯。

二、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主题设计

主题是探究的前题,是探究的灵魂。主题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使学生和教师感到满意和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主题设计工作。

1.主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的主题必须符合科学,不能任意杜撰。

(2)生活性原则。设计的主题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探究性原则。设计的主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通过探究获得的一定成果。

(4)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

2.主题设计的目标定位

主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尤其突出情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例如《保护青蛙,电脑画图》这一主题的目标定位。

情感目标:体验用电脑处理信息的快捷;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渗透“保护青蛙、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体验灵活运用画图工具产生奇妙效果的成就感。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运用画图工具巧妙地生成美术效果的能力;初步发展学生思维的个性化。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选取、取色和喷枪工具;学会图块的移动、复制和剪切;学会改变图块的大小;学會使用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或按一定角度旋转图块的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着重在组织形式、基本步骤、方法策略三方面下功夫。

1.关于组织形式的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环境开展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群体学习等。我们发现,小组学习要远远优于传统的个别学习和群体学习。采用学生自愿组合的方式分组,每组3~5人。各合作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互帮互学、资源共享、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在研讨交流阶段,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都获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2.关于基本步骤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选定主题

如:环保主题—保护母亲河、绿色家园等。

爱国主题—我的中国心、中国制造等。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之初,让其自行组织若干活动小组,选定本组的研究主题、研究方向,推选出组长,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搜索。

(2)搜集信息,围绕主题,研讨问题

对于搜索到的信息,学生要进行摘录、分类与保存,学生感受到从网上搜集信息的乐趣后,会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还可以采用在BBS上留言、发布自己的观点等形式。

(3)制定课题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撰写课题方案,并提供相关的学习参考资料,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制作成电脑文档或课件。

(4)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利用搜集到的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访问、听取专家意见、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如以《母亲河—水污染的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有关知识。

(5)撰写课题报告

确定主题报告的框架和所需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和活动体会,上传给老师,请老师给予指导。

(6)结题与总结评价

报告展示,讨论评价,小论文答辩,推荐表彰。

3.关于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设计

(1)以“主题”为任务的驱动模式,并对“主题”学习任务作适当的细化,使学生的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在以学习“主题”为中心的教学中合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策略的指导尤其重要。

(3)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极为丰富,教师作为网络知识海洋的“导航者”,需要筛选、处理、传递学习资源。

(4)加强“异生”指导。“异生”指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的个别指导。

四、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评价

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过程、轻成果,重发展、轻现状,其评价体现在合作过程中激励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力求凸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1.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探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方法上、个性中,特别要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展示给大家,老师和同学可以从多种角度、用不同方法来对这些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2.多元评价。多元评价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过程中给定几项不同的指标,从内容的价值性、作品的创新性、合作的有效性、科学的应用性等方面来评价。

3.网上评价。网上评价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听取多方意见,也能使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网上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体现了网络优势,学生交流更加密切了,效率更高了。特别是当学生在网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兴奋和成就感,这些会激励着他们更上一层楼。

网络环境下开展主题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题的探究者、问题的发现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知识意义的建构者。针对此类学习模式所开展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它以网络为平台,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有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